隋朝大运河 历史故事——世界的伟大工程隋朝大运河

2018-09-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夫差是春秋时期吴国的最后一位国王,他运河开挖起了开创作用.他是大运河"第一锹"的开挖者.吴王夫差调集民工开凿邗沟.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邗沟的开凿,是有史记载的大运河最早开凿的河段,被认为是大运河的开端.扬州.淮安两座历史文化名城因邗沟的开凿而诞生.隋朝大运河 历史故事--世界的伟大工程隋朝大运河秦始皇在湘桂之间开凿灵渠,以通漕运.汉朝开凿了槽渠,由长安引渭水入渠,沿南山山脚,一直通到黄河.东汉开凿了阳渠,漕舟可由汴入河,由河溯阳渠入洛阳建春门以输常满仓.东汉

夫差是春秋时期吴国的最后一位国王,他运河开挖起了开创作用。他是大运河“第一锹”的开挖者。吴王夫差调集民工开凿邗沟。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邗沟的开凿,是有史记载的大运河最早开凿的河段,被认为是大运河的开端。扬州、淮安两座历史文化名城因邗沟的开凿而诞生。

隋朝大运河 历史故事——世界的伟大工程隋朝大运河

秦始皇在湘桂之间开凿灵渠,以通漕运。汉朝开凿了槽渠,由长安引渭水入渠,沿南山山脚,一直通到黄河。东汉开凿了阳渠,漕舟可由汴入河,由河溯阳渠入洛阳建春门以输常满仓。东汉顺帝时期,陈敏修理邗沟,另开新道,由江都经樊良湖改道津湖,再由津湖直接由末口入淮,避免了射阳湖的风涛之险,给漕运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孙权在南方开凿运河,西连淮水,东接云阳,号破冈渎,这条运河是沟通今南京以东的水运网。

隋朝大运河 历史故事——世界的伟大工程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修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条: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隋统一以前,中国南北方曾长期处于阻隔的状态。隋统一之初,江南故陈的强宗大族仍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与社会影响力,与隋中央之间始终存在着比较尖锐的矛盾。

隋朝大运河 历史故事——世界的伟大工程隋朝大运河

旧陈的中心地带吴会地区发生过大规模的叛乱,隋高祖文帝经两年用兵才平定了江南的叛乱,但南方并未因此而平静,开凿大运河可以加强政府对江南地区的控制。与此同时,大运河的开凿也可以解决军粮运输问题,便于政府应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

隋朝开凿运河工程,耗时较短、规模空前。公元584年,开凿了广通渠。公元587年在古邗沟的基础上,开凿了山阳渎。公元605年,开凿了通济渠。通济渠工程西段自今洛阳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黄河,东段自荥阳汜水镇东北引黄河水,循汴水(原淮河支流)。

经商丘、宿县、泗县入淮通济渠,又名汴渠,是漕运的干道。同年又进一步疏浚了山阳渎。公元608年,开凿永济渠,引黄河支流沁水入今卫河至天津,继溯永定河通今北京。公元610年,开凿贯穿江南河,由今镇江引江水经无锡、苏州、嘉兴至杭州通钱塘江。至此,建成以洛阳为中心,由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连接而成,西接大兴,南通余杭,北通涿郡。

隋炀帝杨广征民为他开凿大运河过程中,他先用几百万人的挖通沟渠,并使沟渠和黄河淮河连接在一起,后来,他又在同一年中,再次征用了十万民工疏通沟渠,并和淮河的长江连接在一起,使之构成大运河的下半部分。然后他又在三年之后,再次征用民工,不过这次征用的是河北民工再次挖通当时国家的永济渠,并和当时隋朝的涿郡相连,此次所挖的沟渠构成了大运河的上半部分。

在大运河的上下部分都挖好之后,他又让人在两年之后疏通江南的河道,直接和余杭也就是现今的杭州进行相连,直到此大运河彻底被建造好。

隋朝运河四段渠道都以政治中心长安、洛阳为枢纽,而且互相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它们的规格又基本一致,都要求可以通航龙舟,所以各自都是一条大运河,而总贯以“大运河”之名。全长2700 多公里,是古今中外最长的运河,运河水面宽30~70 米,而且河道的水深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

若论大运河的开凿与隋炀帝的历史功过,唐代诗人皮日休的《汴河铭》中曾说过“在隋之民不胜其害,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了隋炀帝的过失,既批评了开凿运河的繁重的赋役,又肯定了开凿工程的牺牲与贡献。唐初,每年经通济渠调运的粮食约万石。开元二十一年,京兆尹裴耀卿改革漕运,凡三年,运粟入关中达万石,平均每年余万石。

大运河的开通将北方关中和南方长江连接起来,同时联通五大水系,运河沿岸形成大片良田,对灌溉和运输都有重要意义,促进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和民族间交流,同时加强了中外国际交流。另外,大运河为丝绸之路的创建起了推动作用,一方面把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链接了起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另一方面,把地中海周边文化、中亚文化和中国内陆文化联系起来。

隋代大运河的挖凿为后代大放异彩的文化大交流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此外,黄河下游的通济渠、永济渠等人工运河和一些天然河流可增加黄河下游宣泄洪水的能力,使沿岸聚落少受黄河泛滥之苦。与此同时,开通大运河耗费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导致民众苦不堪言,造成了尖锐的阶级矛盾,为以后隋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大运河的长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宽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开通运河是为了加强对东南方的统治、沟通南北经济、加强华北地区的军事力量。

大运河开凿,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但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联系,对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今仍造福人民。运河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政治上,隋政府为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需要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

如今,隋朝大运河的经济功能几近丧失。航运功能发挥不足,很多河道已不能通航,且难以满足两岸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的需求。通济渠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於塞废弃,后虽又修复部分河道,但却无法实现全线贯通。2014年6月22号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包括通济渠段、卫河(永济渠)段、江南运河段在内的27段河道汇总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