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给黄海学院题字 大师任继愈与平原一中(组图)
五十年没回来看过平原老家的任老,晚年能与家乡取得联系,感到格外高兴。从那时起,我曾多次为李海滨、王克功、刘奉昌、刘庆民等平原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当向导专程去北京拜访任老。每次见面聆听这位耄耋老人神采奕奕地畅谈他对发展祖国教育事业的宏论,对家乡人民的关心,我都受益良多,颇为感动。
任继愈回母校参加70周年庆典
1996年是平原一中建校70周年,我们计划举办一次大型的校庆纪念活动。为把校庆活动办好,我们特地邀请了建国前后有社会影响力的校友回校参加庆典,并为在校师生作报告。
校庆前夕,我去北京看望任老,向他汇报了校庆筹备情况,并征求他的意见,最主要的是邀请他回母校参加庆典。他当时承诺,如无重大活动冲突,一定回平原参加母校70周年大庆,并说他早就想回家乡看看了,只是工作忙脱不开。
得到任老的允诺,我顿感心情舒畅了许多,放眼窗外,天气格外晴朗。想起虽然多次来探望任老,但都没能与他合影,就提出了我的心愿。任老愉快应允,立即带我出门,在他家楼外的花园里合了影。这张照片至今挂在我家的客厅里。
校庆时要搞一个校友书画展。我写信向一些事业有成的校友征集作品,其中也有任老,他写了 “启蒙沃德”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边款书 “1928年有幸入平原县中受业开智进德永生受益,欣值母校70周年。任继愈敬贺。”落款名字后面工工整整地盖了两方印章。
1996年9月30日,是校庆庆典的日子。前一天,学校派专车把任继愈从北京接回母校。同时回校参加校庆的还有张天民 (平原县中第一届校友, 1928年任共青团第一届平原县委书记、 “文革”前任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李原 (平原县中1937级校友,南开大学原党委书记、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养珍 (平原县中1961级校友、山东省军区原副政委)、桑恒昌 (平原县中1965级校友、黄河诗报社社长、著名诗人)等,其中解放前校友十余人。
这些老校友的返乡,给母校校庆增光添彩,校庆典礼热烈而隆重。
大会由当时的县委副书记刘庆民主持,县长张实致贺词,我代表学校讲话,老校友张天民、任继愈、李原、李养珍、桑恒昌等分别代表各时期的校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词和讲话。
任老在讲话中回顾了他中学的时光,结合学校的变化,对师生提出了四点殷切希望:一是现在生活好了,但艰苦朴素的传统不能丢。二是青年要独立,不要事事依赖父母。中学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很重要。初中是少年向青年的转变期,是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人一辈子就会走正道。
三是有些学生家庭困难,我们要搞希望工程帮助他们。四是学生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不要光顾了分数,分数只是一个方面,分数考得再多,那只是半个好学生。要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参加些义务劳动,养成帮助别人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青年。任老的讲话深入浅出,语重心长。他对母校师生的殷殷嘱托,我至今铭记在心。
当天下午,举行了校友联谊会,并设立了校友奖学基金。任老带头捐款3000元,用于褒奖后学。在他的带动下,学校共收集奖学基金20万元。
校庆庆典大会结束后,任老又与母校师生进行了座谈。当他得知学校聘请书法教师,每周为高一新生上一节书法课后十分高兴,夸奖学校重视书法教育的做法,并提出要在学生中推行 “汉字识繁用简”的建议。他说,中学生要认识一些繁体字,因为古书都是用繁体字,如果认识繁体字,看古书就省事了。后来,根据任老的建议,我和书法教师吴长荣商议,制定了 《平原一中汉字识繁用简方案》,在高一新生中进行试验,反响很好。
回北京后,第二年,任老把他主编的一套《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赠送给了母校。由此可以看出任老对国学及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家乡学子的殷殷深情。
我眼中任继愈的大师风范
任老一生要求自己做到 “三不”:不祝寿、不出全集、不参加宴请。我到北京探望过他许多次,每次都想请他外出吃顿饭,但他都谢绝了。任老总是那么谦虚,一点架子都没有。我敬仰他的书法,一直想恳请他写幅墨宝。一次,我委婉地表达了这个意愿。
他说: “你是书法家,我不是搞书法的。”当时,我认为他忙,没时间应酬这些,就不好意思再开口了。结果五、六年后,突然收到一封任老的来信。打开一看,一幅近两平方尺的条幅墨宝呈现在我的眼前。
写的是杜牧的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字体刚健、疏朗、清逸。并附短札: “庆泽同志:你曾嘱写一幅字,因事忙,又不是书法家,耽误了好久,未能应命。今年假期长,稍闲,写一小幅呈上,请指正。老校友任继愈上。 2000.10.15”。我喜出望外,如获至宝,精心装裱之后,悬挂在客厅墙壁的正中。此后,凡有贵客登门,我都会谈起这幅墨宝的由来。
任老的谦虚低调,对人的尊重,由此可见一斑。
为人谦虚,学识渊博,博学健谈,是任老给我的第一印象。我第一次去任老家拜访是在1988年夏天的一个下午。他家住在北京三里河南沙沟一号,国务院家属院的一幢6层单元楼里。六室一厅的房间,客厅不大,却书橱林立。
顾盼之间,感叹老先生饱读诗书,学贯中西。那时他穿了一件短袖汗衫,谈起话来,精神矍铄。一个多小时的谈话,内容涉猎广泛,他从中学时光谈到大学时代,从流亡大学谈到西南联大,从北大任教谈到到宗教研究,从图书馆学谈到国学的弘扬……在谈到中学教育的重要性时,他说,国家要振兴,必须要重视教育、办好教育。中学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希望母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2002年,我受聘到青岛黄海学院工作。 2003年,青岛黄海学院新校一期工程竣工,拟邀请名人题写校牌。我向学院董事长、院长刘常青推荐了任老,刘院长非常高兴。是时正值 “非典”流行,我在电话里向任老汇报了青岛黄海学院的办学成就,说明刘院长想去北京请他提写校牌。
他一听,对我说 “字可以写,但不要来。”结果,十几天后他就将写好的 “青岛黄海职业学院” 8个大字寄来了。并附信: “庆泽同志:所嘱校牌写了,是竖写的,可以横用。时疫流行,望珍重。老校友任继愈。”
收到题名和信后,我甭提有多激动了。短短二十几个字,关怀之情溢于言表。我立即向刘常青院长作了汇报。刘院长说老人家这么支持学校建设,我们应该给他点答谢。结果润笔寄去后,他又以青岛黄海学院的名义捐给了希望工程,并寄来了希望工程的收据。通过这件事,足以看出老人家的高风亮节。
现在由任老亲手书写的 “青岛黄海职业学院”八个镏金大字镌刻在校门正中,金光闪闪、熠熠生辉。一些北京来的领导和学者,都非常惊讶地说: “任老很少给人题字啊!你们怎么能请到任老给题写校牌?”
2004年教师节前后,学院创办院报,需要题写报头,大家一致认为还是由任老题写最佳,我便又向任老汇报了学院的请求。任老出于对民办教育事业的支持和关爱,又欣然题写寄来了 “青岛黄海职业学院报”报头。
虽然为教育事业题字,任老欣然命笔,但任老却很少给个人题词题字。
青岛黄海学院地处青岛西海岸胶南市灵山卫镇,随着胶南市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建设也日新月异, 2007年胶南市修建了胶南隐珠文化艺术中心。市文化局领导听说青岛黄海学院的校牌是由任老题写的,便专程找到我,想通过我请任老给胶南隐珠文化艺术中心题字。
为此,我专程去了一趟北京,拜访了任老,汇报了胶南市文学艺术的发展及琅琊文化的繁荣。他为胶南市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感到非常高兴,当即挥毫题写了“胶南隐珠文化艺术中心”。恰巧,有位同往的黄岛区的书法家想出版一本个人《书法作品集》,也求任老给他题写书名,任老很委婉地拒绝了。这就是任继愈人之耿介,文之守则。
通过20多年的交往,任老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学贯中西、博学健谈、治学严谨、慈祥和善、谦虚低调、耿介正直、高风亮节。大师虽去,风范犹存。他是我们的学界楷模,道德宗师。他逝世后学界给他送的挽联我一直铭记在心: “中哲西典,解佛喻老,覃思妙理,一代宗师风范;金匮石渠,理册修书,继往存绝,百世馆员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