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改元五次 【八朝古都.北宋】咸平之治:宋真宗勤政治国

2019-03-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三月,宋太宗赵光义驾崩.在宰相吕端的支持下,其子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赵恒在位25年,在位前期,他在吸取了五代更迭迅速的教训的基础上,对新政权进行了全面改革,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开创了历史新局面,使得北宋统治日益稳定,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出现了北宋少见的繁荣盛世,史称"咸平之治".宋真宗改元五次 [八朝古都.北宋]咸平之治:宋真宗勤政治国运气好当上太子 人品好登上皇位道路街巷是一个城市的骨架,路名不仅直接指代城市的道路,具有定位意义,也展现着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三月,宋太宗赵光义驾崩。在宰相吕端的支持下,其子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赵恒在位25年,在位前期,他在吸取了五代更迭迅速的教训的基础上,对新政权进行了全面改革,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开创了历史新局面,使得北宋统治日益稳定,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出现了北宋少见的繁荣盛世,史称"咸平之治"。

宋真宗改元五次 【八朝古都.北宋】咸平之治:宋真宗勤政治国

运气好当上太子 人品好登上皇位

道路街巷是一个城市的骨架,路名不仅直接指代城市的道路,具有定位意义,也展现着一个城市的气质和性格,记录着城市的历史,展现着城市的美学。

在古城开封的南部有个县,叫通许县。该县有条大道取名为咸平大道。缘何取名咸平大道,究竟有什么含义呢?据《通许县志》记载,春秋为许国地,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始置通许镇。宋太祖赵匡胤下诏疏浚蔡河,自京师至通许镇,沿河设置闸门,按时开闸,调节水量,漕运畅通。

宋真宗改元五次 【八朝古都.北宋】咸平之治:宋真宗勤政治国

取自东京直通许国故地之义,故名通许。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置咸平县。直到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因其与咸平府(今辽宁省开原县)同名,才易名为通许县。因此,通许县古称咸平。咸平是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的年号,以自己的年号命名一个县的名称,可见他对这个县的喜爱之情。

宋真宗改元五次 【八朝古都.北宋】咸平之治:宋真宗勤政治国

乾德六年(公元968年)十二月二日,赵恒生于东京城(今河南开封),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个儿子,与长兄楚王赵元佐同母,初名赵德昌,继位为帝后,才改名为赵恒。他幼时英睿,姿表特异,与诸王嬉戏时,喜欢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宋太祖赵匡胤喜欢他,将他养在宫中。

赵恒既非赵光义的长子,也不是皇后所生,原本是轮不上他继位的,可他运气爆棚, 捡漏当上太子,再然后得到"大事不糊涂"的宰相吕端拥戴, 终登皇位。赵光义最初立长子也就是赵恒同母兄长赵元佐为太子,但赵元佐因皇叔赵廷美遭贬受了刺激导致精神失常, 后因纵火焚烧东宫被废为庶人。赵光义再立次子赵元僖为太子,但赵元僖又突然患病早逝。先后两个儿子被立为太子后都出了变故,让赵光义大受打击,所以不再立太子。

赵光义晚年迷信相术,曾召一僧人入宫给子侄诸王看相。僧人看了几个子侄,只有赵恒还在睡觉,没有出来。僧人却奏告说:"我遍观诸王,命都不及寿王(赵恒)。"赵光义说:"你还没有见过他,怎么知道他的命最好?"僧人说:"我刚才见站在寿王门前的3个仆人,他们都具有日后成为将相的气度。仆人尚且如此,他们的主人自然更高贵了。"至道元年(公元995年),赵光义将参知政事寇准从青州召回来,二人商定立赵恒为太子。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二月,赵光义病重,朝廷中为谋立新皇帝展开了明争暗斗。李皇后和宦官王继恩不喜欢赵恒,因此王继恩乘赵光义病重期间,暗中串联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等,并与李皇后一起谋立赵元佐。

三月二十九日,宰相吕端入宫问疾。这时赵光义已危在旦夕,吕端见赵光义左右只有王继恩和李皇后,却不见太子赵恒,他担心王继恩会耍花招,急忙回到宰相府,秘密写了一封信,让心腹送给太子,催促他赶快入宫,以防不测。

正在这时,宋太宗赵光义驾崩,李皇后让王继恩来到中书省告诉吕端,吕端知道有变,抽身出阁,反手将王继恩锁在中书画阁中,并派人看守王继恩。吕端从中书省来到万岁殿,以赵光义的生前意愿为依据和李皇后理论,直接率领大臣拥立太子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赵恒登基,坐在大殿上垂帘接受群臣的朝拜,吕端平立殿下不拜,先让人卷帘,走过去确认是赵恒,才率群臣拜呼万岁。

反腐倡廉革新吏治 虚怀纳谏体恤民情

运气再好也有用完的时候,最终还是需要靠实力说话。赵恒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在位前期,他非常勤勉努力,积极进取,打算用实力说话。他提拔了李沆、吕蒙正、夏侯峤、杨砺等人担任宰相和执政大臣,保留了张齐贤、吕端等。这些人大多能够做到忠于职守,使得此时期政治较为清明。

赵恒虚怀纳谏,继位后就要京师内文武百官凡是他施政有误、看到利弊、对军事有好的建议,都可以直接向他递奏折。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四月,他下令各路转运使轮流到京师向他述职,讲述所在地情况。咸平二年(公元999年),遇到大旱,他要求"直言极谏",他会给予提出好意见的人赏赐。

也是这一年,他对身边大臣说他每天看奏章近百份,很有收获,他要大臣们也要看,并且把其中有益的方案挑出来。此后,他也多次下诏征求"直言"。

赵恒十分重视吏治,亲自制定和颁布告诫百官的《文武七条》,概括起来共十四个字,即清心、奉公、修德、务实、明察、勤课、革弊。清心,就是要克制欲望,平心待物,不急不躁,不以自己的喜怒爱恨而左右政事,更不以自己的欲望和想当然放弃原则,实施偏激行为。

奉公就是重民本,效忠皇业,处事公平,做人正直,理政不倚不偏,要自身廉洁。修德就是要以德服人、以德化人,而不是借长官地位,以势压人。务实就是讲究实际,不求奢华,以实干创业、以苦干成业,切莫贪图虚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明察就是要勤于体察民情,看问题要抓实质,判诉讼要明察秋毫,不要苛捐杂税和刑罚不公。勤课就是要勤于政事和农桑之务,善于解决百姓所需,不可懒政无所作为。革弊就是坚持改革,努力革除一切落后的陈规陋习,祛除各种弊端,扬弃不适宜发展的制度、体制。

赵恒在颁布《文武七条》的同时,还建立了一套严谨有效的官员选拔任用制度,规定试用官员转正,要有若干正式官员保举。一个官员若发生贪污或职务犯罪,其上司和保举官员都要受到处罚,轻者贬职,重者削官。他还建立了一套监察官员(御史)的选拔和渎职惩处制度,监察官员的选任标准更严格,要"鲠亮敢言"、廉洁无私,纠弹不避权贵,文化素质较高,从政经验丰富。

还特别规定,宰相不得举荐御史,与宰相有亲嫌、同乡关系或为其下属者,也不得担任御史,以防止宰相与御史结党营私。

赵恒时代官员"保举制""特任制"的建立与实施,无形中在体制上加强了官员的自律,也形成了他律(上司官员、保举官员的监督),使官员的德行完全处于自律与他律的双重约束之下。

赵恒在位时所制定的专门用于专核监督官吏的《州县三课》,也是将"公勤廉干"列为首条。"公勤廉干惠及民者为上,干事而无廉誉、清白而无治身者为次,畏懦贪猥为下。"宋初,内外官任满一年,为一考,三考为一任。特别对法司之官,既有明确的转官年限,又有严格的考课与回避制度。

宋代官员有试用期,试用官员转正要有若干名正式官员保举,按规定,不得保举曾犯有贪污罪的官员转正。宋朝允许在职官员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者可提前转正或越级提拔,但曾犯有贪污罪者不许参加科举考试。

又规定,凡重要职务和接触钱财的职务,一律不允许曾犯贪污罪者担任。宋朝官员通常定期定级提拔,曾犯贪污罪的官员升迁则举步维艰。一个官员犯贪污罪,其上司、曾荐举过他的官员都要受到处罚。

这使得上司很注意防范下属犯贪污罪,荐举者很关心被荐举者的德行,这就使官员贪污受到牵制。宋代吏部设有官员档案,凡犯贪污罪者都记录在案。宋代还规定,这些犯罪者,每次晋级或调动职务时,都要向吏部主动申报自己曾犯过贪污罪,并规定,此类官员不得随意更改姓名。

赵恒本人很厌恶严刑峻法,主讲谨慎用刑。又下诏废除了断截手足、钩背烙身等刑罚,禁止使用法外刑法,也反对军中对逃兵施以烙伤手腕、敲碎胫骨等做法。同时对私铸铜钱、私造管制武器等重罪都减轻处罚。对待嫌疑犯,他不允许使用酷刑、搞刑讯逼供。

在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有个叫潘义方的县尉对嫌疑犯朱凝严刑拷打,并用牛皮套头,勒令招供。朱凝受不住拷打作了假证,后来经查明,赵恒撤了潘义方的职,并向全国通报此事,严令不许严刑逼供。

同时在京设立纠察刑狱司,地方设立提点刑狱司,负责对各种刑事审判、刑罚、监狱进行监察。凡是判处徒刑之上的罪都必须要向此机构通报,这个机构有查询复审的权利。如果初审官员处理不当,此机构有权向朝廷提出,并对该官员提出弹劾。

赵恒体恤民情,深知民间疾苦,在位期间,每逢民间有大灾大难或者百姓流离失所时,就减免百姓的税租,让百姓得以存活,渡过难关。因为定州降冰雹伤害庄稼, 赵恒 派遣使臣予以赈济和抚恤,免除当年租税。

减免赋役发展生产 平抑粮价稳定社会

赵恒对农业十分重视,他下诏要求各级地方长官官衔上一律加上"劝农使"或者"劝农"等字,鼓励农民努力务农。景德二年作《景德农田敕》这部农业法规,以此规范农业生产和流通中的各种事项,并在以后很长时间内一直沿用。

同时,大量印刷各种农业书籍分发给各地方官,让他们认识农事,并大力推广高产作物占城稻。赵恒还下诏废除农具税,并且在东封西祀时也坚持不征调农民服徭役而用军兵,要求随行人员不得践踏庄稼。赵恒十分讨厌浪费粮食,多次下诏禁止丢弃粮食,并威胁"违者治罪"。

赵恒下令在全国推广"常平仓"制度,规定每年夏天由地方政府依照本地人口垫资购粮,以每户一石计,设仓储存,一旦遇到粮食价格上涨就减价卖给平民,达到平抑粮价的效果。另外设有专人管理,出陈入新,防止粮食腐烂。这对于灾年帮助平民渡过难关、稳定社会起到重要作用。

咸平元年(公元998年),时任度支判官毋宾古提到:"自五代以来,各地拖欠赋税数量很多,百姓无力缴纳,但是官员经常去催收,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赵恒下令,凡往年拖欠的田赋一律免除。而因为欠税被抓进监狱的人,也一律释放。

并且让各地认真核查落实,最后统计结果,共免除各地赋税1000余万贯(石匹两)等,共释放在押囚犯3000余人。在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赵恒亲自审问因拖欠官府钱财而被捕入狱的人,一连审了7天,共释放2600余人,免除债务达260万,并让有关部门重新审看有关拖欠政府钱物的档案,凡有冤屈的重新审理。

赵恒多次下诏要求免除或减免各地赋税,用以赈灾和其他用途。他还恢复死刑复核,释放大批宫女等。

经过一系列惠民政策后,赵恒在位期间北宋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人口从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的400万户,增长到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的686万户,增长了46%;田地亩产数从唐代2石提升到3石;垦田数更是从宋太宗至道三年的3亿多亩增加到咸平六年的5.

2亿多亩,突破唐代最高值5亿亩;明确各种商业税规定,做出弛禁通商的决定,使得宋朝政府的禁榷和商业税收暴涨,逐渐取代农业税成为宋朝政府税收的最大来源。

赵恒在位前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将北宋王朝推向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更成为当时全球最繁华、最著名的国际化大都会。当时的东京城常住人口150万,比唐朝首都长安更加繁华,《东京梦华录》描述东京:"东华门外,市井最盛,举凡南北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服饰,无非天下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