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对郎咸平的评价 吴敬琏和厉以宁争论的到底是什么?
吴敬琏先生4月中旬在交大高金的一次演讲中反复强调,必须要研究基本问题,因为现象是层出不穷、千变万化的。中国改革之所以曲折反复,就是因为基本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和解决。同一天亮相的吴老新书——《中国改革三部曲》,无疑是对改革基本问题的最好诠释。
《中国改革三部曲》不仅系统呈现了吴老的基本思路和理论逻辑,也毫不回避改革过程中理论、路线和方法的各种争论。争论各方都有各自的出发点,经常各有各的道理。其中吴敬琏与厉以宁之间的争论最引人注目。
吴敬琏与厉以宁同龄,均生于南京,是中学上下级的校友(尽管当初互不相识)。吴老1953年毕业于金陵大学经济系(后并入复旦大学)后,进入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工作。1983年1月至1984年7月在耶鲁大学访问,归国后先后在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一直扮演政府智囊的角色。
厉老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之后留校,把自己的毕生所学贡献给了北大,一直致力于经济理论研究。这两位老人都在中国改革的历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吴市场”、“厉股份”这两个有名的绰号就是明证——他俩都是力主改革的战将,只是取道不同。
细读《中国改革三部曲》,可以发现,吴厉二人最早的公开学术分歧应该是在1984~1986年的经济过热时期,主要的争论点是如何看待当时的通胀。厉以宁以他的“非均衡理论”论证了扩张性政策的合理性,认为供不应求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常态。而吴敬琏等经济学家主张迅速推出配套改革的第一批措施,进行包括价格体系的全面改革,以缓解和控制通胀。在1992~1993年的经济过热期间,吴敬琏和厉以宁两位也有过一场类似争论。
1986年,针对改革策略,吴厉二人也有争论。厉以宁提出,“中国唯一可以选择的途径是:先进行所有制改革,在所有制改革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使市场体系逐步趋于完善。”他所说的“所有制改革”,是指将规范化的“股份制”和非规范化的“承包制”这两种形式结合起来。
吴敬琏、周小川、楼继伟、李剑阁、郭树清等“整体协调改革派”则认为,市场经济是一个有机的体系,这个体系主要是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和主要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宏观管理体系三者组成,经济改革必须在这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同步配套地进行。也许就是从这次争论开始,“吴市场”与“厉股份”的名号不胫而走。
对于大众来说,吴厉之间最著名的争论大概是2001年的股市大辩论。
2000年10月,《财经》杂志刊登《基金黑幕》一文,引发基金公司强烈反应。其后,吴敬琏两次接受央视采访,明确反对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行为,并主张规范市场,引发热议。股票市场随后出现大幅波动。2011年2月8日,《证券市场周刊》发出“九问吴敬琏”一文,辩论开始升级。
11日,厉以宁、董辅礽、萧灼基、韩志国和吴晓求五人联袂与记者举行恳谈会,围绕“全民‘炒’股好不好”、“中国股市是否投机太甚”、“股市市盈率是否过高”、“如何看待庄家”、“初期股市应不应该加以规范”,以及“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市场经济”等问题对吴敬琏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击。
3月,吴敬琏以出版《十年纷纭话股市》一书作答。他在书中收录了自己历年关于股票市场的文章,表明他的观点从来不曾改变。在该书前言中,他更对诘难作出了全面系统的回答。
吴厉之间最近一次的重要争论,事关重化工业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各地纷纷用巨额资本和资源投入力求本地经济进入“重化工业化时代”。2003年末2004年初,主流媒体上刊发了不少文章,论证重工业投资热潮的合规律性。2004年,吴敬琏对当时正在兴起的大规模投资兴建重化工业热潮提出质疑,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厉以宁随后在北大的一个学术论坛上明确表示,重型化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厉以宁认为:“在借鉴西方国家发展经验的时候,小国可以跳过重化工发展阶段直接以发展新兴技术为主,但是大国必须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工业基础,因此重化工阶段不可逾越。
”吴敬琏则从发展经济学理论出发,结合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得出了重化工阶段并非不可逾越、中国必须从粗放增长模式转变为集约增长模式的结论。他的研究形成了《中国增长模式抉择》一书,也收在《中国改革三部曲》中。
上文列举的争论,都是改革过程中碰到的非常重要而且根本的问题,引起经济学家的热烈争论是自然而然的事。通过这些争论,也可窥见改革推进的不容易。
为了更好地向政策制定者和大众讲清楚自己的思想,吴厉两位一直广泛参与各种学术研讨活动,并且笔耕不辍,把他们的思考形诸文字。时至今日,吴厉二人都坚称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历史的检验,而且双方理论都有众多的拥趸。对于这些争论,我们大可不必夸张和娱乐化。
他们都是努力推动改革进程的人,只是对于改革的方向和优先次序等问题存在学术观点的差异。张维迎曾经说过:“吴敬琏先生和厉以宁先生在改革方向上的一致性,远远大于他们在学术观点上的分歧。”诚哉斯言!
微信公众号 : lujiazuicbn
商务合作
请联系微信号: ilujiazui_cbn
本微信公众号已入驻
今日头条、新浪财经头条、腾讯企鹅媒体平台、网易号媒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