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曾的女婿朱广才 “元老”李石曾: 失势皆因“故宫盗宝案”
“此人毫无常识,毫无思想,而居然有人尊信,岂非一大怪事!……十年以来,无有一次看得起此人的。蔡先生费大力引他入北大,终使北大坏在他手里,真是引狼入室。”1930年2月9日,胡适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文中“此人”,指的是大名鼎鼎的李石曾。
李石曾是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早年曾发起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与蔡元培、张静江、吴稚晖并称国民党四大元老(亦称“四皓”)。
因成功劝说张学良易帜,并力促汪精卫与蒋介石议和,蒋介石曾对李石曾说:除国民政府主席与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外,其他高官任他挑。李却坚辞不受,被推为“做大事,而不做大官”的典范。
李石曾80岁时,作诗说:
八十年来琐记中,不曾言利与功名。
自由新世相辉映,互助前编杂夜鸣。
空陆航行遍湖海,晨昏静坐岂阶评。
君知我志十年事,不为私图共斗争。
这样一位淡泊名利的高尚人物,却为何被胡适给予差评?除二人有过纠纷外,李石曾个人操守确有引人非议处。
慈禧说他将来能成大器
李石曾(本名煜瀛,以字行)祖籍河北高阳县,1881年生于北京,是晚清名臣、“青牛头”李鸿藻(青牛谐音清流,青牛头即清流领袖)的第三子。李鸿藻去世后,被清廷谥为“文正”,按司马光的说法,“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
李鸿藻是同治帝的老师,四入军机处。传说李石曾3岁时,李鸿藻带他进宫,光绪出上联“高阳县童子三岁”,李石曾答以“紫禁城天子万年”,慈禧喜而将他抱置膝上,说“此子将来定成大器”。
明清两代,李家共20人中举,8人中进士,李鸿藻也是科举出身,却极开通,“请以新学著名的齐禊亭先生为师”,齐禊亭即戏剧大家齐如山的父亲。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此时李鸿藻已去世,19岁的李石曾跋涉千余里,逃至河南开封。据他自己说,此前张之洞、袁世凯曾推荐他当官,均被他拒绝了。经此磨难,决心有所作为。李石曾“得识张静江于故都,共定环球旅游之约”。
1902年,在李鸿藻死对头李鸿章帮助下,李石曾、张静江以随员身份,陪清朝公使孙宝琦赴法。路过上海时,结交了蔡元培与吴稚晖。
到法国后,李石曾先入农业实用学校,以第四名毕业,后入巴黎巴斯德学院研究生物化学,尝试用大豆制造营养食品和假象牙。
1906年,李石曾加入同盟会,第二年,在巴黎结识了孙中山。
1908年,李石曾在巴黎开办豆腐公司,但生意寥落。后一战爆发,法国政府补贴给李石曾一笔钱,让他为参战华工生产五香豆腐干,李因此发了财。
一家人掌控了故宫博物院
李石曾在经商前,亦属豪富,他第一任夫人姚同谊家乃“天津盐商八大家”之一。
在法国,李石曾、张静江一度信仰无政府主义,筹划建立工党。李石曾先在自己的豆腐公司试行“工余求学”,发现“烟酒赌博之风,为之绝无”,便又成立几家公司,让齐如山管,但齐如山对教学不感兴趣,“工学并进”进展不畅。
让工人学习之路走不通,便转向招学生来做工。1912年4月,李石曾与蔡元培、李大钊等7人组织“留法俭学会”,实际倡导者、操盘者都是李石曾。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历时10年,培养出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王若飞、陈毅、聂荣臻、李维汉、李立三等革命家,此外还有刘子华、朱兆雪、柳溥庆等科学家。后李石曾在学界、政界发展,全靠留法生班底。留法生徐悲鸿画《田横五百士》,田横的形象即来自李世曾。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平政变,11月5日,将溥仪轰出故宫。
顾颉刚先生在日记中说:“此事系石曾先生向政府建议者……手段太辣,予心甚不忍。”忠于清朝的绍英曾质问李石曾:“你不是故相李鸿藻的公子吗?何忍出此?”
李石曾为何这么做,原因难详。
曹汝霖认为:“当时军人政客都有趁火打劫……以军用大卡车,运载而出,万目睽睽,人所共见。”
顾颉刚则说:“提取宫中古物以出,装运至巴黎出售,以彼在巴黎设有文物肆也。”
曹、顾之说并无实据,但不久后,故宫博物院成立,李石曾任理事长,他侄子李宗侗任秘书长,院长则为李宗侗的岳父易培基。
李石曾这样黑胡适
清帝逊位时,曾与民国政府签订《清室优待条件》,明确故宫归清室所有,冯玉祥的行为引起了胡适不满,胡适撰文说:“堂堂的民国,欺人之弱,乘人之丧,以强暴行之,这真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
但也有人指出,溥仪曾在张勋的拥戴下复辟,已犯背叛民国的罪行,自然丧失了继续享受优待的权利。孙中山曾说:“清室……已自行破坏优待条件,更无责人践约之理。”
面对胡适的批评,李石曾从宫中搜出胡适留给溥仪的一张名片,上面写“臣胡适,今天有事,不能请安”等字,立刻“配起一个镜框,挂在故宫里作为展览品”。
早在1922年,溥仪曾约胡适入宫,闲聊过一番白话诗、出国留学之类问题,不过20分钟,后来溥仪再约,胡适没时间,便回了这张名片。
胡适曾问故宫的工作人员,自己可不可以和那张名片合张影,遭工作人员拒绝。
1928年,李石曾与胡适之间爆发更大冲突。当年6月8日,南京政府正式接管北平,次日,下令将北平9所高校合并为中华大学(后又改名为北平大学),北京大学师生强烈反弹,展开了护校运动。
将几所大学合并,是为模仿法国的学区制,蔡元培、李石曾都曾在法留学,均支持此举,但二人潜台词不一样。蔡元培以为自己是中华大学校长的当然人选,他曾在北京大学当校长,在北方高教界享有很高声望,没想到李石曾对此职位也有觊觎之心。
和蔡元培斗法
日记中,胡适挖苦道:“有一位教育大家信以为真,立刻搭车来上海,准备趁船赶到天津,预备在冯大将军的庇护之下接受京师大学,做八校的总长。他到了上海,才知道那天的消息不确,所以至今还逗留在上海。”所谓“教育大家”,指的自然是李石曾。
蔡元培的班底是英美系,即蒋梦麟、杨杏佛、胡适、王世杰、高一涵等,而李石曾的班底是法日派,有易培基、褚民谊、沈尹默、李书华等。
美术史大家尚爱松先生曾说,表面上看,李石曾远离权力,但当时行政院9个部中,有两三个部长或副部长是他的人。
顾颉刚也说:“当年北平挂李石曾招牌的,不下二三十个之多,有人背后还称李为‘北方王’。”
1928年6月15日,两派在大学委员会会议上正式交锋,差点对骂起来。胡适说:“石曾先生的派别观念太深,不很适宜(当校长),最好仍请蔡先生自兼。”李石曾一派的张乃燕马上反驳:“蔡先生的兼收并蓄,故有敷衍的结果。李先生派别观念深,故必不敷衍,故李石曾最适宜。”
原本支持蔡元培的吴稚晖临阵反水,“站起来说了半点钟”,转向支持李石曾,斥责胡适是“反革命”。吴事后找到胡适,解释自己也是不得已,他不希望“四大元老”因此分裂。
李石曾大获全胜,然而,11月29日,百余名北京大学学生冲入李石曾办公处,捣毁了室内办公用品,还劈碎门前“北平大学委员会”等牌匾,并砸坏李石曾住宅门窗。
1929年2月,南京政府只好成立解决北大学潮委员会,让蔡元培、蒋梦麟等任委员,蔡笑到了最后。
一桩冤案毁掉了向上通道
独掌北平高校的计划破产后,李石曾又遭严重打击。
1932年8月29日,一封匿名信寄到北平政务委员会,诬告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盗卖故宫文物。一般认为,该信出自张继夫人崔振华之手。
张继是同盟会元老,时任司法院副院长,且为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易培基一度因病未到任,理应由张继主政,但易培基不同意,称张继夫人以“河东狮吼”闻名,而张继太听夫人的话,不能让他当家。
张继夫妇得知后,怀恨在心。九一八事变后,为防止故宫文物落入敌手,国民党计划将其运走,见故宫内有许多绸缎、皮货、药材等,年久朽坏,文物价值不高,经行政院批准,准备作价卖掉。
为刺激购买,规定一次购物2000元以上可打七五折,一次购3000元以上可打七折。李宗侗先买了两三百元的东西,后又买了2500元的东西,别人建议他,再买个两三百元的货,几次加起来可享受七折优惠。李宗侗同意了,结果授人以柄。
案发后,易培基、李宗侗碍于面子,先后辞职。没想到张继又告到自己控制的南京法庭上,趁易培基和律师未到庭之机,匆忙宣判,酿成轰动一时的“盗宝案”。据尚爱松先生说:“(易培基和李宗侗)二人均遭通缉,避居上海租界,李石曾的声势随之大降。”
据说张继后来很后悔,曾对著名学者徐旭生说:“很对不起李石曾。”
为了钱露出原形
抗战爆发后,法国一度准备承认汪精卫伪政权,蒋介石派李石曾处理,顾维钧说:“许多法国显要人物对他的话都听得进。”最终法方改变初衷,李石曾为此获一等卿云勋章。
1949年,李石曾去了瑞士,1954年起常住台湾,并和杨家骆爆发了“世界大战”。
李石曾是世界书局董事长,杨家骆在台湾白手起家,重振世界书局品牌,为排斥异己,杨仍奉李石曾为董事长,没想到联手后,李石曾花销太大,杨养不起,双方爆发冲突。李石曾要罢免杨,但员工都不听他的,李石曾竟雇十多名打手,将书局门窗钉死,并带竹床、铺盖、漱洗用具等,准备长期霸占,后被警方驱逐。
李石曾又在报纸上和杨家骆展开骂战。直到五六年后,杨家骆众叛亲离,李石曾才终于将世界书局收回来。
据浦薛凤先生说,当时李石曾为“琐屑汇款补助”,多次到“教育部”办理,“为此区区之数,而竟劳步前来”。
从“世界大战”看,李石曾绝非淡泊名利之人,但他一生多幕后操作,俨然高风亮节。
李石曾一生结过4次婚,元配姚同谊1940年病逝。2年后,63岁的李石曾与犹太人茹素同居,约定一方欲离婚,提出即可成立。4年后,李石曾提出离婚,并娶了焦菊隐前妻林素珊。1954年,林素珊病逝。1956年,经齐如山介绍,77岁的李石曾又娶了42岁的田宝田。
李石曾长期吃素,喜吃大蒜,每餐必备,吃饭时必备白开水,菜在水中洗一洗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