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放开那三国数据库 漫谈三国鲁肃的东吴版隆中对

2018-08-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献上隆中对策,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刘备终于结束了没头苍蝇乱打乱撞的状态,先取荆州,后取益州,建立巴蜀根据地,成三国之一方.隆中对策给予刘备整体战略上的指导作用不可小觑.而孙权能够固守江东,雄踞一方,也得益于鲁肃的守成之策,堪称东吴版隆中对.周瑜临终前向孙权推荐了鲁肃,孙权对鲁肃说,自己想成为齐桓公和晋文公那样的君主,成就一番霸业,问鲁肃有何良策.这个时候的孙权依然受到周瑜战略思想的惯性,周瑜一向主张攻略荆襄,西进巴蜀,而后与曹魏争锋成就帝业,这是一种进攻型的战略思想.赤壁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献上隆中对策,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刘备终于结束了没头苍蝇乱打乱撞的状态,先取荆州,后取益州,建立巴蜀根据地,成三国之一方。隆中对策给予刘备整体战略上的指导作用不可小觑。而孙权能够固守江东,雄踞一方,也得益于鲁肃的守成之策,堪称东吴版隆中对。

周瑜临终前向孙权推荐了鲁肃,孙权对鲁肃说,自己想成为齐桓公和晋文公那样的君主,成就一番霸业,问鲁肃有何良策。这个时候的孙权依然受到周瑜战略思想的惯性,周瑜一向主张攻略荆襄,西进巴蜀,而后与曹魏争锋成就帝业,这是一种进攻型的战略思想。赤壁之战给了周瑜强大的信心,虽然曹魏势大,但凭借周瑜的军事能力仍可占据上风。

东吴虽然人才辈出,但像周瑜这种超一流水准的也很难找出第二个。鲁肃至多算是一流谋士,并不具备周瑜的胆略魄力和军事才能,这一点大概鲁肃自己也很清楚,对自身能力有个准确的认知,鲁肃辅佐孙权守稳江东那是没问题的,但要北图中原,显然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所以鲁肃并不打算继续走周瑜的进攻路线。

鲁肃跟孙坚分析当下局势,劝孙权放弃效仿桓文的想法,江北就不要想了,先把黄祖刘表剿灭,扫平江东,然后据守长江天险,在江东称帝就可以了。鲁肃的这种防守策略看似比较消极,但更加适合孙权的性格,孙权并不是坚定的开疆拓土型的君主,更倾向于守好父兄基业,倘若军事进攻顺利,孙权当然乐见其成,而一旦失利,孙坚反倒会掣肘这种积极进攻策略。

鲁肃的防守策略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

其一,鲁肃清楚的认识到复兴汉室只是一种奢望,汉运将终不可避免,以东吴的实力无法逆转这种大势,还不如进一步夯实江东,当个土皇帝,静观天下变化。

其二,曹魏在三方角力中独大,这很像当年的刘邦和项羽,曹操就是项羽,孙权要想成为刘邦,当下要注意的是,不能直接与处于优势的曹操争斗,避其锋芒相机而动才是上策。

其三,曹操虽然统一了北方,但其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致使曹操一时无法抽身南下,东吴正好借此良机扫平黄祖和刘表的势力,进一步巩固江东。

其四,促成吴蜀联盟的建立,这一点与诸葛亮不谋而合。鲁肃建议孙权将荆州南郡借给刘备,即送了个人情给刘备,有利于强化孙刘联盟,因南郡直接连接曹魏,这样可利用刘备的力量来抵御来自曹操的威胁,孙权则可以收缩兵力,有刘备在前面挡着,相当于多了层保险。

鲁肃的东吴对策不能以好坏来论,以东吴的实力要想一统天下,不是说没有可能,但肯定需要一位旷世之才的统帅才行,显然周瑜死后东吴就失去了这样的条件,而鲁肃的策略最符合当时东吴的国情,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从这一点看,鲁肃的策略是非常成功的。

鲁肃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知道自己能力的界限在哪里,这很重要。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才能很好的把控事情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