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聪明绝顶 秦良玉白杆兵与明末羁縻区

2018-12-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羁縻制度源远流长,一般是朝廷在边疆或内地的少数民族地区设羁縻区,通过朝贡.赐予.名分确认等方式,确保这些地区对朝廷有一定忠诚度,与其他地区相安无事,是一种崇尚无为的治理方式.就羁縻地区而言,对国家承担的责任是不惹事,至于内部治理则基本放任地方自便.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地方一般都比较封闭,发展缓慢,人民贫穷,和朝廷若即若离,很少主动承担国家义务.但明末拥有骁勇善战的白杆兵的石柱县,情况却并非如此.秦良玉聪明绝顶 秦良玉白杆兵与明末羁縻区白杆兵,是明末重庆忠州女性秦良玉和她的丈夫--石柱土司马千乘共同

羁縻制度源远流长,一般是朝廷在边疆或内地的少数民族地区设羁縻区,通过朝贡、赐予、名分确认等方式,确保这些地区对朝廷有一定忠诚度,与其他地区相安无事,是一种崇尚无为的治理方式。就羁縻地区而言,对国家承担的责任是不惹事,至于内部治理则基本放任地方自便。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地方一般都比较封闭,发展缓慢,人民贫穷,和朝廷若即若离,很少主动承担国家义务。但明末拥有骁勇善战的白杆兵的石柱县,情况却并非如此。

秦良玉聪明绝顶 秦良玉白杆兵与明末羁縻区

白杆兵,是明末重庆忠州女性秦良玉和她的丈夫--石柱土司马千乘共同训练出来的一支以土家族为主的战斗力强、纪律严明、对国家和将领忠诚度很高的羁縻区民兵,1599年开始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南征北战,战绩不凡。

秦良玉聪明绝顶 秦良玉白杆兵与明末羁縻区

据统计,这支民兵武装前后参战的人数高达四万人以上,将领包括秦良玉,秦的丈夫马千乘,兄长秦邦屏、秦邦翰,弟弟秦民屏,侄子秦翼明、秦拱明,儿子马祥麟。这支民兵主要为步兵,使用一种用不涂任何颜色的白蜡木为杆、前有矛尖和带刃的钩,后有硬粗铁环的长枪。

秦良玉聪明绝顶 秦良玉白杆兵与明末羁縻区

这种枪体长身重,需要使用者有很好的体力,步战中有长的优势,面对骑兵时,钩可以拖割马脚,环可以砸击,翻山越岭时钩环相连可以帮助士兵“敏捷如猿”,是冷兵器时代山地特战利器。

带着这支民兵,秦良玉曾参加讨伐杨应龙、奢崇明,镇压张献忠、罗汝才等战争,每每给对方以重大杀伤并取得了很多胜利。为此,明廷以国家名义给了秦良玉很多褒奖。崇祯皇帝所留数量有限的诗,为她写的就有4首,其中两句是“古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清人修明史时,破天荒地把一个女性放在“将相列传”中。后人赞扬她人品、武功的作品就更多了。毫无疑问,这支民兵的出现和赫赫战绩,使秦良玉这位了不起的女性作为一颗耀眼的将星定格在了中国历史的天空,也足于颠覆以往羁縻区给人的观感,让靠近内地的羁縻区经济发展和社会面貌令人刮目相看。

实际上,这些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当时已经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石柱县始建于612年,面积3012平方公里。2009年末,全县人口也仅有53.92万人。可以想见,在明末,这样一个县要支持几万军队的训练和经常贴钱参战,并做到始终军纪严明、有足够的勇敢和忠诚,没有相应的经济基础,是不可思议的。

虽然现在我们无法找到石柱地区明末经济发展的具体统计数字,但从战场上才损失了近三万人的秦良玉1640年10月提出的“事急矣,尽发吾卒,可得二万。

我自廪其半,半饩之官,犹足办贼”的建议看,石柱能调用的粮草委实不少,民间储备量应该相当大。其实,不仅石柱是这样,当初播州土司杨应龙、永宁土司奢崇明敢起兵和朝廷叫板,除了他们的横征暴敛、搜刮民财积累了一些财富外,这些地方已经不再是“不毛之地”,也是他们的底气所在。

其中杨应龙所在的播州经济已经比较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庄园和纺织作坊,铅矿、木材、茶叶、大米等产品销到很远的地方,工商业成了杨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

正因如此,当时周边的人对这些地区和人民的偏见也已经大大减少。自古以来,华夏文明核心地区的居民对自己居住地以外的地方总怀着某种盲目的“优越感”,知识精英多不愿和羁縻区的人深交,统治者对这些地方的原则主要也是树德立威。

但到了明末,这种状况已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民变的频发、倭寇的入侵、满洲势力在辽东崛起,官府加大了对军事和经济实力都在不断增长的世袭土官的依赖程度,态度转变之大,是历代所没有的。官方的态度大大地影响了民间,缙绅们积极调整心态,开始用较为平等的眼光看待这股新兴的势力,审视彼此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秦良玉与马千乘缔结秦晋之好,也是这种变化的一个反映。

秦良玉的父亲秦葵科举之路并不顺利,考举人时未中榜,功名仅是介乎于秀才和举人中间的贡生,但他很有眼光,也很有知识谋略,精通兵法武艺。他深深感到,天下将发生大的变化,希望子女们为国家出力,很早就着手对几个孩子的文武教育,并使他们的相关修养达到很高的境界。

其中秦良玉更是“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兄弟皆不及,”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和奇女子。尤其难得的是,秦葵没有干预秦良玉的婚事,任由其通过比武招亲,嫁给了石柱土司马千乘。而马千乘敢去比武招亲,能欣然接受“练兵保境”“立功万里”的建议,在治下居民中组织训练了“亲连亲、友连友”的白杆兵,也说明其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和汉、土关系的融洽。

明朝后期,秦良玉家乡的封闭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到了明末,外来作物已经在很多羁縻区推广。传说秦良玉嫁到石柱的同时,便鼓励大家开垦荒地,推广玉米种植,并修了十一口井供灌溉使用。她的号召、鼓励获得了当地各族群众的热烈响应,石柱地区“旱种苞谷,涝种稷”,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也为白杆兵的组训和作战奠定了财富基础。

秦良玉嫁到石柱时,玉米传入中国已经六十多年,无论从西南、东南还是西北传到忠州并发展的可能性都有。

能传到忠州,在石柱推广自然不在话下。另外,现在一些研究认为,白杆枪的枪杆是用白蜡木料做的。这种木料坚韧而富有弹性,成奶白色或微带粉红,但其原产地在北美及欧洲部分地区,是一种外来物种。如果在石柱已经有如此之多的白蜡木料可供制造白杆枪,说明其栽种面积已经很大,时间也不会太短。

白杆枪的整体设计需要对山地作战有充分了解的军工专家,枪杆的制作,枪尖和钩的铸造、环的打制需要数目巨大的能工巧匠。这些专家、工匠也不是石柱这样一个县所能备齐的,说明当时到石柱县的外来人员应该不少。

这些地方居民的国家意识已经不同以往。至少马千乘、秦良玉治下的石柱各族人民,对明王朝的忠诚已经与前人有了很大的不同。在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危机时期,出于各种原因,羁縻地区多袖手旁观,或见风使舵。参加朝廷组织的军事行动则多迫于压力。

而秦良玉和她的白杆兵,为了国家,慨然离开故土,到远在万里以外的辽东去和精锐的满清步骑兵作战,给清军留下“骁勇善战,战之不退”的深刻印象,对国家的忠诚淋漓尽致地昭示出来,令人感动!与白杆兵类同的还有酉西土司兵。这支军队参加过抗倭战争,在浑河一战中,5000酉西兵阵亡1700多人。明兵部尚书张鹤鸣叹息说:“浑河血战,首功数千,实石柱、酉阳二土司功。”

这些史实,毫无疑问彰显着明朝对羁縻地区治理的加强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它和明朝产生的其他进步因素一样,若善加利用,明朝后期的情势发展或不会一发不可收拾,整个中国的战乱会早一些停止。只可惜,这时明朝的治理能力正处在日益衰败之中,想有作为的崇祯帝又缺乏战略定力、深谋远虑、全局意识,最终导致这些正能量的不断流失,而华夏大地重新整合的成本则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