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复辟失败的原因 张勋复辟失败后 他的“辫子军”去哪了?
1916年,袁世凯去世,黎元洪当上大总统,实权掌握在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中。黎元洪当然不甘示弱,以段祺瑞为首的利益集团展开了激烈的争权夺利斗争,就是史上有名的“府院之争”。由于双方的矛盾难以调和,黎元洪请督军团团长张勋于6月14日入京调解。由此,本来名不见经传的小军阀张勋就大摇大摆地走上历史前台。
张勋,江西省奉新县人,清末曾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1913年因镇压讨袁军有功,被袁世凯任命为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清朝覆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所部剪辫子,被称为“辫帅”。
张勋自许为清廷忠臣,所以接到进京调停的请求后,亲率5000辫子军进京,他的目的在不调停府院之争,而是借机复辟、恢复帝制。入京后,张勋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并于7月1日撵走黎元洪,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改称此年为“宣统九年”,通电全国改挂龙旗,自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但是,这场闹剧只上演了12天,“辫子兵”就被段祺瑞的讨逆军给打败了。无兵可恃的张勋逃入东交民巷荷兰使馆,溥仪再次宣告退位。
张勋败逃荷兰使馆时,他的“辫子兵”去哪了呢?
这得从张勋的势力范围说起。张勋当时据有徐、海两地,徐是徐州,海是海州,就是今天的连云港。张勋手中有3万“辫子兵”,除了他带去北京搞复辟的那5000人外,另外的25000人分别驻扎在徐州和海州。北京的那5000人战败就溃散了,而大本营里的25000辫子兵,掌控在张勋手下的两员大将手中,一个是驻扎徐州的徐州镇守使张文生,一个是驻扎海州的海州镇守使白宝山。
但是,张勋北京被困时,这两位曾经的心腹大将却没一个肯出兵相救,甚至连一点声援的声音都没发出。
张勋复辟失败后,张文生被安徽督军兼省长倪嗣冲收编。白宝山则投靠了副总统兼江苏督军冯国璋,所部改编为江苏新编备补军(辖四团),任中将司令。最终,白部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31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