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野的画 蓝天野:戏 画 人生
2009年4月16日,蓝天野在某陶瓷艺术馆挥毫泼墨
原载于《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第11期,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国家人文历史》记者见到蓝天野的时候,他正在为即将于第二天上演的《吴王金戈越王剑》做最后的合成彩排。虽然已经87岁高龄,但彩排了一下午,老爷子依然双手拄着一根硬木手杖,正襟危坐,一丝不苟地盯着舞台上演员的表演以及舞美、灯光、音响的调度。
从2011年,北京人艺复排话剧《家》开始,已经阔别话剧舞台二十多年的老艺术家蓝天野再次回到剧场。2012年,在北京人艺建院60年之际,他又与朱旭、朱琳、郑榕、吕中、徐秀林六位平均年龄超过80岁的老艺术家共同出演了话剧《甲子园》。
也许是因为这两部戏一下子把老爷子的戏瘾又勾起来了,今年蓝天野选择复排由作家白桦作品改编的《吴王金戈越王剑》。这部曾经备受争议的话剧,在1983年春天第一次被搬上舞台时,就是蓝天野担任导演。
近七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蓝天野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了无数让人难忘的经典形象,《茶馆》中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北京人》中的没落士大夫家族的公子哥曾文清、《蔡文姬》中蔡文姬的丈夫董祀、《王昭君》中的呼韩邪单于、《杨贵妃后传》中的唐玄宗以及不久前刚刚上演的《甲子园》中的黄仿吾等。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蓝天野从北京人艺退休后,在《渴望》、《封神榜》等家喻户晓的影视作品中,也展现了其精湛的演技,让人记忆犹新。
虽然在表演艺术上成就显著,但蓝天野却并非科班出身,这也为他退休后曾一度毅然决然离开话剧舞台“不演戏、不导戏、也不看戏”埋下伏笔。
蓝天野作品《太公钓鱼》
为戏剧投身革命
蓝天野,1927年出生在河北衡水饶阳县苌刘庄,不是书香门第,也不是官宦世家,但的的确确是个大家庭,祖孙四代人。到他这一代,有兄弟姐妹七个。在他不满一岁时,曾祖父带着祖父弟兄三个都来到北京定居。因此,在他的记忆中,童年的家是“西城报子胡同,典型的老北京院落,很大,周围是花池,还栽种了芭蕉、石榴,当中是荷花缸??”。
养鱼、养鸟、斗蛐蛐、下棋,与年纪相当的孩子们玩牌、打弹球、上房,还去武术社练拳学刀,蓝天野的童年丰富多彩。且从他开始有记忆时起,几乎每个晚上都是在戏园子里度过的,“母亲没有文化,很爱看戏,我从小就跟着看四大名旦、四大须生、金少山、郝寿臣,也看遍了科班的娃娃戏。”台上的一切都使他觉得魅力无穷。着迷之余,他也和一般大的孩子们舞刀弄棒,胡乱模仿京剧中的开打。
在这众多爱好中,真正能够调动他兴致的是画画。最早接触画,非小人书莫属。在他还没上小学并不识字时,便常常被小人书里的画所吸引,“最开始关注的只是书中人物的造型,后来才注意到画的好坏,当时喜欢看的小人书是武侠、剑侠和神怪之类的,那个时候书上的图案都是手画的,后来有一些用电影的照片。”蓝天野回忆。
看的多了,加之祖父天天晚上给他讲的《西游记》、《聊斋》、《水浒》以及各类公案书,他便开始自己画小人书、国画,剪制皮影,做木偶。虽然没有老师指点,也不得其法,但他却对此着了迷。
到蓝天野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变故。具体哪一年,他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在短短两个月中,祖父、祖母、父亲相继病故,或许是类似于瘟疫的某种传染病,因年头太长,且当时他还年幼,所以至今也说不清楚。靠着一些家产和亲戚的周济,母亲一人把他们兄弟姐妹七个抚养成人。
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没有人再关心他的功课,以至于上中学后偏科严重。读了五年中学,换了四所学校,最大的兴趣还是画画。至今老先生还记得自己在中学时画壁报的事情,“在三中的时候,学校要求办壁报,我就担任了我们班壁报的美术编辑,因为对画画有兴趣,所以就包揽了整个壁报的设计、版面、插图工作,还有一些专门的画画作品,我画的壁报也总是得到老师夸奖。”
因数理化的成绩实在跟不上,蓝天野最终差一年没有读完高中。1944年,他考取了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画画。
蓝天野也正是在此时开始接触到话剧表演。在三中那段短短的学习经历中,蓝天野结识了隔壁班的同学苏民(濮存昕的父亲,北京人艺第一代演员、导演),“他是他们班壁报的美术编辑,因为总管我要画稿而结识。”这时的苏民已经开始和其他学校的几个人一起排演话剧。
蓝天野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话剧,便是这些学生在三中的礼堂里上演的《北京人》。自此蓝天野被话剧所吸引,并且此后一直徘徊于画画与戏剧之间,这次演出的不少演员,也成了日后他在舞台上的长期合作者。
1944年底,蓝天野开始登台表演,参加了几个学校的学生组织的祖国剧社。直至现在,他都说不清,是什么原因让他丢弃了画画,而投身到话剧当中。这期间,他曾因参加排练,缺课较多,在1946年再次参加北平艺专考试。此后剧社演出逐渐增多,他最终放弃了学业,全身心投入到剧社演出中。
此时,中学时便离家参加革命的三姐,也回到北平,负责北平的地下工作。蓝天野成了姐姐在北京发展的第一批党员之一,他所在的祖国剧社也成为宣传共产党思想的重要阵地,受中共中央华北局晋察冀城市工作部领导。日本刚刚投降,在北平这样的大城市中,国共两党都在加紧争夺各方面的阵地,全市基本上每一个学校都有剧社,剧社的骨干基本都是一些学生运动的领袖或地下党领导,因此剧社在学生运动中影响很大。
1946年底,各个剧社一起成立了北平市戏剧团体联合会,受到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随着国共合作的破裂,为了暂时隐蔽戏剧战线的骨干,有的人分散到外地,有的人回学校上学,蓝天野被派到抗敌演剧第二队,不久便参演了郭沫若的《孔雀胆》。从没学过表演的他,向有经验的老演员学习、摸索、体会,演了不少戏,而且都是主角。
抗敌演剧队成立于1938年国共合作时期,隶属国民政府编制,但其中秘密潜伏了很多共产党员。随着国民政府对学生运动镇压逐渐加剧,排演进步戏剧的演剧二队日渐暴露,处境危险。1948年,党组织决定让祖国剧团和演剧二队均撤往解放区。
当时正值中秋节,从北平出来,演剧二队第一站到了沧州,也正是在那天晚上,原名王皇的他改名蓝天野。老人回忆:“因为第二天就要进入解放区了,接待站的人说我在国统区还有亲戚朋友、很多关系,不能互相影响,所以进到解放区就得改名字,现在就改。当时也没字典可查,也没有时间,临时蹦出一个名字,就是‘蓝天野’。”到了解放区,蓝天野被分配到华北大学三部文工二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