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感恩,方得始终 心存感恩方能行稳致远
刚刚过去的“七一”,不少人纷纷在朋友圈中以作诗填词、晒党龄、发图片等各种形式表达对党97岁生日的真挚祝福。这其中,笔者看到了一句令人过目难忘的话:“离开了党,我们或许什么都不是。”话虽不长,但其中蕴含的感恩之情却溢于言表。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感恩”就是对所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激、知恩图报。于普通人而言,对生活、对他人充满感恩,是一种良好的道德修养;于共产党员而言,对党组织的感恩之心,则更是“有所作为”的动力、“有所不为”的底线。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知感恩”者众多,“懂感恩”并能做到“涌泉相报”者甚少。少数党员干部在取得一些成绩、拥有一些权力后,往往将拥有的一切,视作“理所应当”,并将其归功于个人的“努力”。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这些干部轻则总觉得“不够得志”,组织上“亏待”了自己,继而在工作中不愿担当、不肯作为,挂着“空挡”“混日子”;重则思想滑坡、利欲熏心、贪得无厌,甘于被各方“围猎”、擅长“捞”各种“好处”,最终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甚至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全独立的个体。诚然,每一名党员干部所拥有的职位、待遇,都离不开个人的奋斗与努力,但更与党和人民的培养密不可分。倘若没有党组织和人民提供的成长“沃土”、进步平台,个人的天赋再高、能力再强,也只能是无处扎根、无枝可依、难成大器。只有少一些“应得”之心、“亏待”之怨,多一些感恩之心,珍惜拥有、牢记使命,才能不负信任和重托,成就一番事业。
近日,中共中央追授郑德荣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无论是把传承红色基因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把党的创新理论贯穿学术研究全过程的郑德荣,还是对党无比忠诚、对事业无比热爱、对人民无比赤诚,牢记“组织的需要第一”的钟扬,亦或是恪尽职守、忘我工作,即使身患癌症,仍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拼命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许帅.
.....这些先进典型,之所以能做到对党绝对忠诚、敢于担当作为、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皆始于其对党组织和人民的深情与感恩。
“大抵人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器、入德之门”“但觉他人待我太薄,天待我太啬,则处处皆有戾气相逢”,曾国藩所言之“愧对”,即是懂得感恩。已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的一等勇毅候尚且如此,作为现如今的党员干部,更当对党组织和人民谨怀一份沉甸甸的感恩,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行稳致远,当好人民的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