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浴熏蒸疗法 布拉吾药浴熏蒸疗法

2018-10-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每天早上,47岁的热汗古丽都会来到新疆伊犁州中医医院进行药浴.双脚浸在盛有草药的木桶里,双腿盖上毯子,半个小时,药水由热变凉,一套药浴治疗完毕……这位农妇说,"我一年前开始感觉膝盖疼痛,就到这里来治疗,现在已经好多了."她所使用的药浴即是哈萨克传统医药的治疗方法——布拉吾药浴疗法.药浴熏蒸疗法 布拉吾药浴熏蒸疗法    布拉吾药浴熏蒸疗法    哈萨克医药起源于生活经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草原医道护佑草原人.哈萨克医药通过长期的民间流传发展,为世人承继.    "

    每天早上,47岁的热汗古丽都会来到新疆伊犁州中医医院进行药浴。双脚浸在盛有草药的木桶里,双腿盖上毯子,半个小时,药水由热变凉,一套药浴治疗完毕……这位农妇说,"我一年前开始感觉膝盖疼痛,就到这里来治疗,现在已经好多了。"她所使用的药浴即是哈萨克传统医药的治疗方法——布拉吾药浴疗法。

药浴熏蒸疗法 布拉吾药浴熏蒸疗法

    布拉吾药浴熏蒸疗法

    哈萨克医药起源于生活经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草原医道护佑草原人。哈萨克医药通过长期的民间流传发展,为世人承继。

    "哈萨克族是个草原民族,哈萨克医药的产生与本民族生活、习性息息相关。"新疆伊犁州中医医院骨伤科医生江安努尔说,由于长年大草原上环境潮湿,加之骑马受风,哈萨克族患有风湿的病人比较多。

药浴熏蒸疗法 布拉吾药浴熏蒸疗法

    热汗古丽所采用的药浴在哈萨克民间被称之为"布拉吾"。除了药浴,"布拉吾"一词也是皮浴、骨浴、草袋浴的总称,通过外洗、熏蒸、烤等方法,使药物通过皮肤吸收以达到治疗的作用。

    正所谓生于兹,而取之于兹。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就会在大自然中寻求方法。从温泉中得到启示,从而催生了布拉吾疗法。而所谓皮浴,就是将羊宰杀后,将羊皮裹在身上,可以起到除湿去寒的作用。这些治疗方法无不来源于哈萨克人独特的生活经验。

药浴熏蒸疗法 布拉吾药浴熏蒸疗法

    此外,草原民族特有的饮食习惯也为哈萨克医药所吸纳,哈萨克人以肉、奶为主要饮食:羊肉、马肉为大热大补之品,可以补虚、暖胃、壮阳;肉汤煎阿勒泰瑞香,可以治疗风湿、咳嗽、感冒;用丁香、黑花椒和奶同煎,做成丁香奶茶,可以通气,暖腰益胃。

    这个在马背上成长起来的民族,骑马登山涉水,摔伤、骨折时常出现。由于交通不便,不能够及时就医,更增加了接骨的难度,客观条件催生出哈萨克族医药特有的正骨术,对畸形愈合的骨伤都有很好的治疗方法。

    卧塔什世家

    从民间走出来的正骨医生

    正骨医生往往被民间称之为"卧塔什",新疆伊犁州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江阿古丽就出生在一个卧塔什世家。

    她说,哈萨克正骨疗法产生于17~18世纪左右,她的祖辈就曾在如今的哈萨克斯坦一带学习过正骨术,传到她这一辈,已经是第七代了。

    记忆中江阿古丽的弟弟骑马摔伤,骨节错位。爸爸就将在草原上当正骨医生的姑姑请了过来替弟弟复位、敷药。就在弟弟摔伤后不久,江阿古丽自己也摔断了锁骨,脖子动也不能动,疼痛难忍。当晚,姑姑用了四五个小时帮她固定、复位、上药。

    "固定好后就不疼了。"江阿古丽说,她当时下定决心——跟着姑姑学习正骨术。此后,每逢寒暑假,她都住到姑姑家去拜师学艺。碰到走不了的病人,就和姑姑一起骑着马赶远路去诊治。

    初中毕业后,江阿古丽考上了伊宁卫校。她接骨的特长在学校很快传遍,寝室女同学睡觉时从上铺摔落,踝关节扭伤、肘关节脱臼,她帮同学固定、复位,使同学的骨伤得到及时救治。男同学们打篮球、做运动,扭伤、摔伤都来找她,草原上的接骨术逐渐在这所校园里引起注目。

    26年后的今天,慕名找江阿古丽就诊的病人愈发多。相比较现代治疗方法,哈萨克正骨术不用开刀,对血液运行的破坏小,而且不会留下疤痕。另外,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花费少。

    江阿古丽说,前来就诊的病人很多都是从草原、农村赶来,"他们没有钱,如果做手术的话,常常需要很大一笔经济支出"。如此,通过哈萨克正骨术来治疗,就为这些病人减轻了经济负担。 

    设立本科专业

    走上系统传承道路

    江阿古丽说,哈萨克医药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在祖辈草原行医那会儿,正骨医生都是将草药采回来后,熬一碗浓浓的茶水,将草药放入搅拌,使之凝固,敷在患处,活血化瘀,促进骨质愈合。后随经验积累,条件好转,他们开始使用鸡蛋清代替浓茶。

    "这是一项值得研究、继承和发展的医疗技术。"江阿古丽认为哈萨克医药的潜力非常大。她正在尝试把哈萨克医药与中西医相结合,例如为病人接骨时采用哈萨克正骨术的手法复位,固定时根据需要采用石膏固定。

    哈萨克医药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哈萨克医药人才也越来越受重视。

    1984年9月,原卫生部和国家民委联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民族医药工作会议,明确民族医药在卫生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1988年4月,新疆伊犁州中医医院增设哈萨克医科,江阿古丽凭借祖传的正骨术成为了哈萨克医科的第一代医师。

    1990年,伊犁州哈萨克医药研究室成立,2004年更名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哈医药研究所。2011年,新疆医科大学新增哈萨克医药专业本科班,哈萨克医药的传承、研究和推广应用走上了系统传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