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景陵为什么很小 千古一帝 康熙景陵
公元1722年2月20日,康熙皇帝病死在畅春园,享年六十九岁。
这位将清朝带入盛世的“千古一帝”,他死后会葬于何处?康熙皇帝陵寝的修建,遇到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在神秘的康熙陵寝地宫中,究竟埋藏着什么?又会有哪些后妃能够得以和康熙帝死后合葬?身为九五之尊的康熙皇帝的陪葬物品,到底会是怎样的奇珍异宝?而随着清王朝的终结,康熙陵寝最终又将遭遇怎样的劫难?
康熙大帝,丰功伟业
康熙大帝,千年一帝,丰功伟绩,彪炳千古。爱新觉罗·玄烨,8岁登基,在位61年,69辞世,一生波澜壮阔,文功武略,功绩显赫。平定三藩叛乱、收复台湾、平准噶尔、抗击沙俄入侵、治理河患、进兵安藏、廓清漠北......带领清王朝进入了康乾盛世。
康熙帝一生,不仅功业显赫,仁慈“圣祖仁皇帝”为人很善良,非常人性化的对丧葬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取消活人殉葬;取消火葬改为土葬。
匆匆而建的景陵
清代皇帝陵寝的陵名,按照规则,是由下一任继任皇帝来定,当时雍正即位,内阁大学士拟定了六个陵名,让雍正从中选一,“哀痛不胜,亲刺指血”最终用指尖鲜血代替了朱笔圈出“景陵”二字。
康熙陵寝称作“景陵”,历史上很多帝陵偏爱“景”这个谥号,一共有五座景陵。在中国古代谥法中有十三条解释,其中有二条与康熙一生的行事非常的相符合:“耆意大图曰景”少而有老成之谋,能大其功曰景;“德行可仰曰景”在位61年功业隆盛,德行被后世景仰。
因为康熙帝8岁即位,一生勤勉图治,正值稳定政权之时,除鳌拜、平三藩,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考虑修建陵寝的事情,但是在二十二年由于孝诚皇后的难产意外死亡,身后事不得不提上日程,景陵才不得不提前修建。
8岁登基,在位61年,69岁辞世,康熙皇帝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他开启了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在世的时候非常的孝顺,重新完善了关外三陵,打造了顺治孝陵为蓝本式之最,不过这位千古一帝给自己的陵寝修建的却很“寒酸”,地势低洼,修建匆忙,时值叛乱,国库空空;即便等到盛世之时,也并没有大兴土木,反而裁去了石牌坊、缩短神道,更是出于孝顺和节俭以及风水与美观,裁掉了镇墓之物——石像生。
后世对景陵的完善
正是因为康熙陵寝十分简朴,也使得之后百年,后世子孙纷纷为他添砖加瓦、锦上添花。
开国皇帝的碑亭叫做“神功圣德碑楼”,后世皇帝的叫做“圣德神功碑楼”,所谓“祖有功而宗有德”,打江山的皇帝以功为重,继位皇帝守江山德为重。一般来说,新皇帝从即位那天开始,自己的陵寝就开始着手修建了,但是碑亭这组建筑是死后才能由后人来修建的。
康熙的碑亭开创了无数个第一。首先,景陵碑亭是第一座双碑制,由其子雍正帝亲自书写碑匾,因康熙丰功伟绩碑文太多,一碑难以承载,又因高度宽度不能超越祖先,最后想到了用双碑之制承载4300多字的丰功伟绩。其次,取消了民族歧视,两统石碑、满汉合璧、一汉一满,不同文字字体大小调整为一致。第三,开创了碑文盖章先河,落款是"雍正尊亲至宝"。第四,开创了宗室守山陵。
乾隆时期,踵事增华画蛇添足,违背康熙遗愿出于私心,在弯曲的神道上补建了五对石像生。更违背祖制,给爷爷的两个妃子单独建陵(处于孝心,自小这两位奶奶养大),超越祖制,修建两座方城明楼,竖了两统碑,设立了东西配殿,一块“丹凤朝阳”丹陛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超越一般的帝后陵寝的规制建造了一座妃园寝。
历史上的三场怪火
清东陵面积广阔,建筑多达百余座,可却唯独景陵在历史上,频频遭遇火灾。如今我们看到的景陵,其实都是在光绪年间重建而成的。
光绪31年,二月起惊雷,从斗拱之上起火,这次大火非常凄惨,将康熙的隆恩殿连带神牌一并烧毁。但是至今真正原因无从知晓,民间有很多说法,一说灵兽神龟因被皇帝占了栖息之地进行的报复,另一说守陵人监守自盗害怕被发现,索性一把火烧毁了证据。
1945年,第二次大盗案,两个大土匪王绍义张尽忠集结千余人盗墓。在开启地宫棺材之时,火星从棺内冒出起火,后推测白磷自燃,然而依旧没有吓退贪婪的土匪,用炸药将地宫炸开,墓主人被剖棺扬尸,无数奇珍异宝散落在水中,经过一夜的水中捞宝洗劫一空。
其中就有闻名中外的九龙玉杯和一条一尺多的金龙,如今的景陵地宫,依旧停留在当年被盗后的样貌。第三次大火,是在1952年的一个雨夜,因东陵地区地下多金属矿产,周围一片空旷,一道闪电将大碑楼付之一炬,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双碑碑亭,记载了康熙大帝的一生丰功伟绩的大石碑,瞬间消失在熊熊大火之中......
多次大火,将景陵的建筑烧毁的所剩无几,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建立了文物保管机构,从此清东陵的保护走上了专业化的漫漫长路。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经过大规模实测、绘有经纬网的科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