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人往歌曲 保险江湖人来人往谁主沉浮?

2018-10-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治乱者必出重典,以人事法制为先.时势造英雄,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当今的保险江湖,市场上看似风平浪静,主体内却是风起云涌,波谲云诡.人事代谢之下,有形势所迫,有权利所争.集团航母或是公司小舟,又有谁能掌舵,谁主沉浮?人来人往歌曲 保险江湖人来人往谁主沉浮?随着内外部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保险江湖正发生着一系列从顶层设计到公司治理的深刻变化.大乱之势,金融航母何所向?当今之世,大国之争.中美贸易战持续,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时美国指责中国经济以国有为主力,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治乱者必出重典,以人事法制为先。时势造英雄,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当今的保险江湖,市场上看似风平浪静,主体内却是风起云涌,波谲云诡。人事代谢之下,有形势所迫,有权利所争。集团航母或是公司小舟,又有谁能掌舵,谁主沉浮?

人来人往歌曲 保险江湖人来人往谁主沉浮?

随着内外部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保险江湖正发生着一系列从顶层设计到公司治理的深刻变化。

大乱之势,金融航母何所向?

当今之世,大国之争。中美贸易战持续,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时美国指责中国经济以国有为主力,在国际竞争之中占尽优势。

人来人往歌曲 保险江湖人来人往谁主沉浮?

又随着政府机构改革持续推进,金融监管政策转向,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之下,信贷政策持续收紧,“国进民退”之论再起。

信贷数据表明,从增量信贷来看,2016年国有企业新增贷款6.9万亿,占据78%的新增企业贷款,而民企新增贷款仅为1.5万亿,只占新增贷款的17%。而在2013年之前,这个数据还高达60%。

人来人往歌曲 保险江湖人来人往谁主沉浮?

在此背景之下,又有好事者在改革四十年之际提出,“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此言论结合持续收紧的信贷政策,一度引发民营经济恐慌。当然,相关评论对此予以驳斥。同时,官方也连连发声称民营经济不会离场。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提出,要完善民营企业的产权保护制度,国有企业的财产权不可侵犯,民营企业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废除对民营企业歧视性的法律政策和监管。

即使如此,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并不乐观。当前中国经济已出现投资下行与消费降级现象,股市持续低迷,很多专家学者甚至借古喻今,预言金融危机将至。

同时,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有专家提出,中国经济可能面临两大风险:一是低估了贸易摩擦的冲击,导致政策反应迟滞,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二是高估了外部冲击,导致政策反应过度,甚至有可能重蹈日本覆辙。

实际上,应对中美贸易战,中国也从不同层面进行了相关反制。直接的有关税,间接的有货币政策,更深层的还有整个经济体制的持续改革。

在金融领域,银保监会的成立,金融维稳政策的持续出台,无不深刻地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支持实体经济以及去杠杆等已经成为基本方向。

可以说,整个经济形势的变化,不仅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各产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保险产业格局与发展方向。

人事之争,保险产业何所立?

银保监会成立当为今年金融行业最大变革。立足保险行业而言,颇有痛失母舰的伤感。从混合到分业,再到“一委一行两会”,保险被银行接管成为了中国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发展的一大时代注脚。

监管机构的变革带来了政策的变化,也带来了保险公司从市场形势到人事管理的深刻影响。时代的漩涡之中,中流砥柱方能尽显风流。当大型险企率先转型,并逐渐收获成效之时,浪潮之中的中小险企则有如随波浮萍。

大型险企的稳定与中小险企抗冲击能力的不同,在政策变化面前显露无遗。无论是早期的“保险姓保”,抑或是近期的“商车费改”,无不助推着行业的马太效应。

纵观险企的出身,那些体量巨大的险企,那些中流砥柱,更多的依然是国有企业。所以,尽管上层建筑知道“国进民退”的影响,频频发声支持民营经济,但在更多的制度层面,甚至在市场的竞争搏杀中,却在加剧这种趋势。

“国进民退”之际,保险公司的股权结构悄然变化,一些民营资本也被迫离场。此时,保险公司呈现出来的人事变化,一方面是世事变迁之下的人事代谢,另一方面则是应对市场竞争的焦虑之举,当然还有股权变化的领袖之证。

有文章指出,银行统治下的保险业,有36家保险公司48个“一把手”出身银行。这一边是国有大型险企“一把手”多出身银行系统,另一边是银行系险企“一把手”多出身国有银行。

有意思的是,在“回归保障”导向最明显的年代里,中国保险行业的顶层设计与高管层却出现了“银行化”。保险产业地位已然被边缘化。

立身保险而言,“回归保障”喊了快两年,保险业务结构确实也在不断优化改善,而“回归保障”能否成为真正的号角,是否成为共识并落地,却着实难以尽述。

比如近期行业数据显示,万能险呈现抬头趋势。今年1至7月,91家寿险公司中开展万能险业务的70家险企,万能险保费收入合计近5000亿元。

前5家险企万能险合计市场份额达64.8%,打下了万能险半壁还多的江山。从同比增速来看,共有8家险企超过100%,最高的超过万倍。

再看巨灾保险、农险、养老险,尤其是责任险,则没有呈现出应有的水平。在责任险方面,除了交强险外,还有很多责任险都没有得到更好的落地推广。比如环责险,发展形势依然不明朗。而眼下,医疗责任险很可能成为下一个强制责任险种。

这不仅有公司发展方向的同质化,还有相关政策的不完善。产业之间的行政管理依旧存在很多不统一不协同的情况。相较发达市场,中国责任险长期被边缘化。据人民日报文章,在发达国家,强制责任保险被普及于很多行业,多达上百类几千种,占财产险业务的比重一般为20%,有的更高达40%。而目前我国的责任险只有十几个品种,占财产险业务的比重不超过5%。

同样存在保障严重不足的还有养老保险。在“二孩政策”逐渐放开之际,养老这个社会矛盾也成为了当下的时代热点。于是,“以房养老”“税延养老”成为政策赋予行业的使命。整个中国,其实还有太多的保障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然而,整个保险产业对此又有何作为呢?

以中国产业发展量质结构来衡量,确定中国是大国而非强国。那么以保障属性与金融属性结构来衡量,则可确定中国保险产业是大产业而非强产业,一些大型险企也仅是大企而非强企。

保险行业立足之根本,其实是认清公司发展方向,实现KPI的导向性。在盈利导向之外,加强社会责任导向,加强合规管理,加强客户服务,最根本的则是兼顾金融属性的同时,加强保障属性的产品开发与供应。

这就要求险企要形成持续有效的治理机制,实现有序的人事变更。否则,股权变化带来人事地震,人事地震带来企业发展的地震。空降兵立足未稳,便又得人走茶凉,如此反复,企业发展也必然一再反复。行业的马太效应只会加剧,不会改善。

治理之争,保险公司何所为?

公司治理是企业立身之本。“三会一层”,章程制度,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马太效应之下,“国进民退”之中,险企股权变化带来了更多的人事变化。

国有险企的人事变化,更多的是因为年事已高而进行的人事安排;而在民营险企,一部分是应对市场竞争的焦虑之举,另一部分则是股权变化之上的领袖之证。

如今,面对前所未有的市场压力,中小险企换帅频仍,部分险企曾经两年两换。今年以来到9月中旬,就有56家险企换帅。有文章总结原因中,除了正常的人事更替之外,更多的是竞争压力之下对职业经理人的不满。

面对股东,职业经理人能做的,无疑是让数据好看点,再好看点。因此,期交与趸交之争的背后,并非保障与金融属性之争,而是KPI之争。个险与银保之争,也同样并非保障与金融属性之争,甚至并非渠道之争,而依然是KPI之争。

无论是职场KPI还是生活奔小康,全中国都处于焦虑之中。马拉松的比赛在全国各地进行,不禁想起中国教育产业的俗话,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面对贫富差距持续扩大,面对行业马太效应,谁都不想输在起跑线上。

但是,又有多少人想过,或许你就不应该参与这样的竞赛。“国进民退”反映的,其实正是在起跑线上已经注定的赢家,以及未来的赢家通吃。某些险企的股东或许本就不该出现在那个位置。

保险行业里的那些已经发展起来的险企,已然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而那些苦苦挣扎的,还妄想着弯道超车的险企,其实已经输在起跑线上。因为这些险企往往已经选错了跑道。

保险公司治理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市场定位,避实就虚解决生存问题,并加强内部人事、价值生产等各项管理,其次才是直面市场竞争,融入市场大环境,开疆拓土。一个没有稳定治理的公司,在朝令夕改的制度之下,在人心惶惶的职场环境中,要实现有序的生产活动,诚为难矣。

公司要发展,无非是管理的有效性,管理要发挥作用,无非是持续管理的一致性。按照一般管理学经验,实现时间至少要3年。人事代谢,尤其是管理层的变更,往往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人之力可一飞冲天,一人之力亦可一败涂地。

此时,一人之力要发挥正面效果,就要实现持续有效的公司治理,这在于治理结构与治理制度的设定。

保险公司的焦虑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马太效应之下,中小险企图存空间越来越小;另一个是科技推动之下,行业发展面临着爆发的不确定性。一些险企甚至开业伊始便能盈利,叫人如何不羡慕。

如俗世所言,这个时代在抛弃各种各样的人。全中国都在焦虑,无时间之沉淀,中国从此再无文化大师。中国保险业同样如此,资本逐利的焦虑之下,是对产业失去信心,是对职业经理人心生不满。沉淀,“定而后能”已然被焦虑所替代,长期不盈利在保险业已不可接受。

于是,保险行业迎来股权变化,引来重典治乱,引来人事代谢。作为职业经理人的高管,代表的无非是资本的意志。只是面对频仍的人事变化,他能为谁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