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古拉站 唐古拉山没有“新闻”——青藏兵站部唐古拉山部队奉献在高原速写

2017-09-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青海新闻网讯 前不久,我们来到青藏兵站部唐古拉山部队采访,两个多小时的苦心挖掘,官兵们却说,这里没有新闻.这实在是出乎意料.唐古拉山最高处海拔5231米,连鸟都飞不过去.唐古拉泵站柴油机班班长.四级军士长邱宏涛却像一只高原"留鸟",在这里"筑巢",一呆就是15年.他坚守在唐古拉山,与风雪搏斗,与机房为伴,先后排除装备故障100余次,节约油料30余吨.经费5万余元,被官兵们称为"柴油机故障的克星"."装备维修的突击手".三十多岁

青海新闻网讯 前不久,我们来到青藏兵站部唐古拉山部队采访,两个多小时的苦心挖掘,官兵们却说,这里没有新闻。这实在是出乎意料。

唐古拉山最高处海拔5231米,连鸟都飞不过去。唐古拉泵站柴油机班班长、四级军士长邱宏涛却像一只高原"留鸟",在这里"筑巢",一呆就是15年。他坚守在唐古拉山,与风雪搏斗,与机房为伴,先后排除装备故障100余次,节约油料30余吨、经费5万余元,被官兵们称为"柴油机故障的克星"、"装备维修的突击手"。

三十多岁的邱宏涛被高原的风雪熏陶得脸色黑红,嘴唇乌紫,指甲凹陷,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很多。他说,这些都是唐古拉山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为了格尔木至拉萨输油管线的畅通,邱宏涛和战友们每天坚持四班三倒,接力输油,不仅要忍受高寒缺氧之苦,还要承受柴油机房80—100分贝的噪音。

邱宏涛对泵站和柴油机的了解比对老婆孩子还要多,战友们说。他结婚7年,每次探亲休假,和老婆孩子还没混熟就归队了,一起生活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一年。15年间,邱宏涛有11个春节是在唐古拉山上过的。

邱宏涛对雪域高原有着深深的眷恋,他说:"明年就要脱下军装离开唐古拉山了,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带出几个徒弟,回报部队的培养。"

在唐古拉山兵站,助理员李金柏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问他在这里怎么样?他半天才回答:"在这里很好,立足本职干好工作。"也许是高原缺氧的缘故,这里的官兵反应都似乎有些迟钝,还有些许答非所问。李金柏是北京人,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专业,自愿来到唐古拉山当了一名"伙头军"。从首都北京来到雪域高原是否后悔?他凝望着雪山许久才说道:"不后悔,我要像唐古拉山上的雪莲一样,把根扎在这里。"

官兵向我们讲述了战友们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一等功臣韩生峰,在唐古拉山烧了10年锅炉,过了10个春节,10年如一日地为过往汽车部队提供食宿方便。在唐古拉山上空手走路,相当于在内地负重50斤,可是他每天都要从100多米远的地方,挑回500多公斤煤,一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有人问他苦不苦。他说:"越苦的地方就越能体现军人的价值。"

兵站炊事班有个高中毕业的战士叫申金仓,刚到兵站就被分配到炊事班烧火,他非常不满,第一天就写了一首打油诗:唐古拉山高又高,一年四季雪不消;空气稀薄天气冷,时风时雪真难熬。思想转变后,他把烧火作为事业的新起点,在雪山上建功立业,又写下了"唐古拉山高又高,我为革命把火烧;艰苦环境练红心,红心向阳不动摇"的诗句。

唐古拉泵站仪表班班长、革命烈士张广平,因抢救国家财产,不幸光荣牺牲,年仅24岁;唐古拉机务站内线班班长向光献,14年坚守雪域高原,多次拒绝领导照顾,为连队带出27名内线技术骨干;唐古拉山兵站炊事班班长张玉春,多次谢绝内地企业高薪聘请,毅然把青春年华倾注在了唐古拉山。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茬茬官兵带着病痛离开了唐古拉山,一茬茬后来者又接过接力棒,继续着他们看似平常的工作。其实,每一名官兵都如同矗立在唐古拉山口的西部军人雕像,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传承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

官兵们把吃苦奉献当成了平常事,故而采访中无新闻。其实,唐古拉山的新闻俯拾即是。 (作者:樊厚东 何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