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飞油画的女人 陈逸飞的画外视野

2018-12-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逸飞在艺术创作的领地,主要是以其油画作品为世人赞誉.文首提及的几幅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都有着里程碑意义.被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大收藏家哈默购藏的<家乡的回忆--双桥>,在赋予了传奇般的故事之后,更有了中国油画重新走出国门,引发举世关注的轰动效应.陈逸飞之名也由此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该作品的原生地--周庄,同时还成为中外旅游者向往的著名旅游景点,创造了一幅画成就一处旅游胜地的神话.陈逸飞油画的女人 陈逸飞的画外视野我最初碰到陈逸飞,就心有所意地想在画的语境里,探究他画中的天地.不过,几回

陈逸飞在艺术创作的领地,主要是以其油画作品为世人赞誉。文首提及的几幅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都有着里程碑意义。被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大收藏家哈默购藏的《家乡的回忆——双桥》,在赋予了传奇般的故事之后,更有了中国油画重新走出国门,引发举世关注的轰动效应。陈逸飞之名也由此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该作品的原生地——周庄,同时还成为中外旅游者向往的著名旅游景点,创造了一幅画成就一处旅游胜地的神话。

陈逸飞油画的女人 陈逸飞的画外视野

我最初碰到陈逸飞,就心有所意地想在画的语境里,探究他画中的天地。不过,几回以画开题,都在他崇尚的“大美术”“大视觉”的话题下,不知不觉随着他的话儿跑题。

记得2000年的第一个周末傍晚,我按约走进陈逸飞的会客室。他同我谈的最多的是城市景观文化的保护和设计;此后在华亭宾馆书店旁的咖啡馆,他捧着一本厚厚的由沈从文编写的《中国服饰史》,同我谈的是服装的时尚流变与社会生活的沿革;有一回在虹桥开发区的上海美术展上,他同我谈的是去青藏高原旅行的所见所闻。

陈逸飞油画的女人 陈逸飞的画外视野

他与我每次的谈话,都浸润着浓郁的人文情怀。根据与他谈话的感受,我曾写了一篇近4000字的文章。陈逸飞在报纸上看到后,专诚致电表示感谢,同时热情地相约有空继续叙聊。

一次,我问他在美国怎么会有创作《家乡的回忆——双桥》的动因,他却聊起了国外在重视城市建筑保护方面所采取的举措。他说,欧美自20世纪初期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以来,对城市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视,并有专项立法。德国在“二战”后,即使是对受到战火重创的历史建筑,一般都不轻易拆除重建,旧城改造强调“原汁原味”。

陈逸飞油画的女人 陈逸飞的画外视野

因此,在柏林被炸弹削去屋顶的房子,也安然地矗立城区。走进意大利威尼斯,举目看到的小桥、看到的建筑、看到的弯弯曲曲连接城市的幽深街巷,全然像历史老人一般,可以向你诉说这座古城的所有沧桑,以及其之所以经典的韵味。

置身这样的古城,历史的缅怀是鲜活的,因为组成整个城市的每一个部分,既通向历史,又面向未来。面对这样一种对城市历史建筑保护,几乎等同对生命的尊重,你会感到城市已不是建筑和街巷的生硬组合,而是生命的呈现。陈逸飞对此感慨不已。

陈逸飞谈起服饰时尚的流变,让我简直想把他归类在服装设计师的行列。记得我曾问过他,创作那幅《浔阳遗韵》,是如何找到表达人物服饰灵感的,特别是三位仕女花裙的巧妙搭配,使画面人物楚楚动人,风采毕现。不知陈逸飞是否有意回避所问,他兴致勃勃地从人类衣和裳的源流肇始,上溯魏晋,追踪唐宋,将服饰发展的特点对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条分缕析地向我娓娓道来;尤其对花裙样式的历史本貌和今日巴黎的缤纷潮流所折射的当下社会风情,陈逸飞都可以随口而出。

他认为,服饰是人类文明最多彩的印记。

说到服饰,印象中,我平素见到的陈逸飞,经常喜欢身着一袭黑色的西装、黑色的衬衫,冬天脖间系着一条黑色的羊毛围巾,加之他的浓眉大眼和儒雅的谈吐,是一位浑身上下都能透出绅士风度的艺术大家。然而,有一回,当我听他描述见到奔腾咆哮的壶口瀑布时,他从柔软的沙发上蹭地挺起身,一种震撼他心灵的激动神情,透过其眼睛,闪出一道森然肃穆的光芒。

坐在我面前的陈逸飞,此时望去仿佛与平时的他判若两人,那模样,俨然就像他创作的《黄河颂》画作上那位气宇轩昂、手握钢枪保卫着黄河的英雄战士。

细细捧读陈逸飞画作,手中的每幅画似乎都在同我讲着情感绵绵的故事。

陈逸飞离开我们已有13个年头了。他曾经谈起的看似与画没有直接关联的话题,其实与画息息相关。所谓:凡有大成就者,心怀天下,着力专业,不囿一门,旁涉百家。今天想来,成就陈逸飞先生的,兴许正是他画外的视野吧。(吴伟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