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何难汉高祖 文弱书生张良 为何是汉高祖刘邦制胜的关键
我们知道,张良在刘邦平定天下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甚至连刘邦在天下初定时设宴群臣时也谈到,张良是他和项羽争夺天下时的关键,正因为他听从了张良的建议,才有了今日的雄图霸业。而张良只是一个文弱的书生,却得到了刘邦这么高的赞誉,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个原因是在刘邦兵败彭城逃到乡下时,张良给刘邦献出了一个计策,利用项羽阵营里对项羽有意见的两个部下,从内部去瓦解敌方。这两个部下,一个是九江王英布,一个是彭越。九江王本来一直就和项羽关系不太好,而彭越也因为封地的事,心里对项羽有诸多不满。
如果说可以将这两个不安分的人弄到刘邦这边,那攻破楚君就有了很大的希望。另外,他还向刘邦推荐了韩信,让刘邦委以重任。
刘邦马上就派了能说会道的隋何去九江说服英布,又派了使臣去联系彭越,后来又让韩信出兵攻打燕国和赵国,以发展汉军的兵力。
可以说,刘邦之所以可以打败项羽,靠的就是张良给他献出的计策里的这三个人的力量。
第二个原因是有一年冬天,刘邦被项羽的军队困住,眼看粮草马上就要吃完了,但是战斗还久久没有结果,这个时候有一个谋士向刘邦建议说,让他仿照商汤和武王对臣服的六国分封的做法,并给封地里的老百姓发一些福利,让人心归顺,就能称霸了。
这种方法显然不符合实际,但是刘邦却觉得可行,命人制作六国印玺准备实施。这个时候,张良刚从外面回来,听说这件事之后坚决不同意刘邦这么做,并给出了三个理由。首先,商汤和武王当时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六国早已臣服,在他们的掌控之下,即使有人反叛他们也有能力去镇压,而刘邦现在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项羽的旧部的。
其次,武王发放给老百姓的福利,用的是敌国的粮食,而刘邦现在连将士们的粮草都快吃完了,又哪来的食物发给老百姓呢?再次,如果给六国的后人封地,费尽周折聚集在一起的将士就要各归其主了,谁又会跟着刘邦一起争夺天下呢?这一字一句,虽然刺耳,却是不争的事实,刘邦马上醒悟过来,停止了这个做法。
第三个原因是,就在刘邦被困之时,韩信的军队却是战报连连,他平定了赵、燕等地,又占据了齐国,想要刘邦封他为齐王。
刘邦被困了好几天,本来心情就不好,又听韩信派来的使者说他想要封王,就冲着使者破口大骂起来,而此时张良在桌下轻轻踩了刘邦一下,刘邦这才清醒过来,之后他便派张良拿着信物去封韩信为王,并让韩信的军队去征战楚军,因为在这个关键时刻,韩信是很重要的一个棋子,只有先将他稳住,刘邦才有和项羽争夺的军力。
如果韩信临阵倒戈,那么刘邦不但损失了很大的兵力,往后也很难再东山再起。张良显然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才在桌下踩了下刘邦的脚来暗示他。
第四个原因是,在最后项羽腹背受敌之时,张良提议刘邦乘胜追击,于是刘邦便带领军队去追打项羽,并下令让韩信和彭越一起围攻楚军,然而,韩信和彭越却迟迟不肯出击,这时张良又建议刘邦与他们共分天下,这样他们才会前来。
果然,刘邦划定韩信和彭越的封界之后,他们就率兵汇集垓下,最后将项羽逼得自刎,就这样,楚汉之争最终以刘邦的胜利画上了句号。
而在刘邦开国之后,张良也献出了一些治国之计,为刘邦治理国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他功成身退,称病回了老家,可以说,张良确实是千年难见的良臣,不仅头脑聪慧,有心胸有远见,而且淡泊名利,从不恃才傲物,让人肃然起敬。
参考资料:《史记》
原创作者:沈馨语,严禁抄袭,抄袭必究。图片来自网络,若侵权告知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