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毗尼阿育王石柱铭文 蓝毗尼石柱铭文
可以看到石柱上的裂纹和石柱离地3米处有婆罗米文字书写的阿育王铭文:“无忧王于灌顶之第二十年来此朝拜,此处乃释迦牟尼佛诞生之地。兹在此造马像、立石柱以纪念佛祖在此诞生。并特谕蓝毗尼村减免赋税,仅交纳收入的八分之一”。这个石柱和铭文证明了佛陀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也释疑了历史学家对阿育王信仰佛教的存疑。
蓝毗尼现代的发掘是在公元1896年,由德国考古学家傅尔和卡伽·桑雪领导的队伍再度发现和确认了蓝毗尼的历史地位。从而使这片佛陀诞生的圣地重见天日,供后人瞻仰。
当年佛陀的诞生地,在阿育王石柱的东边建了一座摩耶夫人庙。来纪念这个给世间带来 佛陀的佛母。
稍早些的摩耶夫人庙。外墙还是刷红的。庙内供奉着女神石雕像,只见她右手攀扶着娑罗双树的枝干,新生的婴儿悉达多正端立在近旁的莲台上。祠内还有古代的摩耶夫人诞子浮雕。浮雕表面虽然不全,但人物轮廓尚可辨认。
这张照片是站在菩提树下拍的。可以看到水池,阿育王石柱和摩耶夫人庙。这一方水池据说是摩耶夫人生产前沐浴,佛陀出生后净身的地方,玄奘大师在《大唐西域记》中曾经描述“澄清皎镜,杂花弥漫”。不过现在的这个水池是1931年挖掘的。毕竟时间太久远了,当年的一个小水池是无法保存那么长的时间。
另一个角度拍摄的摩耶夫人庙,近景就是发掘出来的僧院遗址基座。
著名的阿育王石柱。玄奘大师曾经记录“上作马像,无忧王之所建也。后为恶龙霹雳,其柱中折仆地。”可见这根石柱上有一马头雕塑,被雷电劈倒在地。
从此以后,蓝毗尼便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
直到19世纪末西方考古学家才发现了阿育王石柱,证实了蓝毗尼的地点。
在后来的勘查发掘中,又发现了不少孔雀王朝、贵霜王朝、笈多王朝时期的遗物。
阿育王石柱如今立在摩耶夫人祠西侧,柱高7.79米,周长2米多,但是马头雕像已不见踪影,半截石柱有一道伤筋动骨的裂纹,被后人用三道铁箍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