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袁雪芬断肠人 失去袁雪芬 对越剧意味着什么
本报讯1954年,国务院为当时八位著名戏剧艺术家颁发荣誉证书,这八位是梅兰芳、欧阳予倩、周信芳、盖叫天、程砚秋、王瑶卿、袁雪芬和常香玉。袁雪芬当时只有32岁。
“没有她,越剧就不是今天的样子。”省文联书记处书记、省剧协主席黄先钢说。袁雪芬在越剧历史上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贡献,她以文化人的良知和艺术家的良心,倡导越剧改革,使越剧成为全国重要剧种之一。越剧初创时,没有剧本,没有导演,没有舞美,而袁雪芬在旧戏班时,就拿出自己的包银,聘请编剧、导演、音乐、舞美,与演员精妙合作。
著名戏剧评论家沈祖安把袁雪芬比喻成“中国越剧的一面旗帜”。“京剧的梅兰芳、昆曲的俞振飞、黄梅戏的严凤英、豫剧的常香玉,越剧的袁雪芬,都是各个剧种的代表人物。袁雪芬在越剧前辈中辈分并非最大,但贡献无可比拟。”
“1981年,我曾经问过袁大姐一个问题,为什么越剧最早受京剧的影响,却没有发展成锣鼓大戏?她带我去看越剧《凄凉辽宫月》,这是她的成名作之一,她说越剧在江南最适宜清新地发展。对越剧该走什么路,袁大姐一直头脑清晰。”
袁雪芬和她的后辈茅威涛一样,是越剧改革的倡导者。即使年事已高,她也没有变成保守的顽固老太,私下还常笑称,和茅威涛心有灵犀,越剧就得不断有变化。“我们如果一直吃老本的话,将来会一无所有。”
“袁大姐是一个正直清廉的人,她常以自己的理想与愿望为标准,用严谨的态度来衡量周围的人与事。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刚建立的时候,曾经请她指导过两次。她从上海过来,不住宾馆,就住在浙江日报招待所,她说,‘我是来工作的’。
这种事在今天可能听起来都有点‘背’了。袁大姐一向在钱上都看得特别淡,她住院后,这两年我去看她,她一直跟我和刘厚生(戏剧评论家)说,奉献精神不能丢……有一次我去探病,袁大姐听说我生日,马上把手上的金戒指摘下来给我当礼物……”老一辈艺术家的至情至性,这种人品与人望积累起来的特殊吸引力,沈祖安说,是越剧得以发展的基础,是形成艺术凝聚力的关键,以后只怕很难见到了。
中国越剧,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开拓者和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