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三七的叶子可吃吗 野生三七和野三七有什么区别
许多人都把野生三七和野三七混淆,认为两者是同种的五加科植物,其实不是,野三七并非野生三七,一定要区分清楚;野三七是野三七,野生三七是野生三七。首先我们来介绍所谓的“野三七”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屏边三七、香刺、竹节七Panaxstipuleanatus Tsai et K.
M. Feng的根。野三七主要分布于云南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昭通、玉溪、楚雄彝族自治州等深山地区)。野三七的功效与作用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痛,咳血,外伤出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病后虚弱,肺痨。
中文学名被称为(野三七ye-san-qi); 别称:香刺、土三七、竹节七、白三七《云南植物志》。野三七属于多年生草本,高45-55m。根茎匍匐,有结节,并具凹陷的茎痕;根块状纺锤形。茎基鳞片宿存、叶互生,掌状复叶,3片轮生于茎顶;叶柄长4-7cm,无毛;托叶卵形,长约2mm;小叶5,少有7,羽状分裂,裂片不等大,中部的较大,两端的较小,长6-12cm,宽2.
5-6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阔楔形至近圆形,偏斜,边缘具锯齿和刚毛,上面脉上疏生刚毛。
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有50-80朵花,花梗长8-10cm,无毛,花萼5齿裂,无毛;花淡绿色,花瓣5,长卵形至长椭圆形;雄蕊5,花丝与花瓣等长或稍长;子房下位,2室,花柱2,结合成1个,柱头稍膨大而微弯。
核果状浆果,球状肾形,直径约8mm,成熟后红色。种子2颗,近球形,白色,直径2-3mm。花期5-6月,果期7-8月。从野三七的植物形态特征介绍得知,野三七属于植物界的被子植物门,是双子叶植物纲(伞形目、五加科、人参属 )屏边三七;野三七是无毒性的,但野三七的功效远不如种植的文山三七;
野生三七的详情介绍!
按现在通俗的说法“野生的三七”应该是种植的三七,在早期间没有被移栽下来的种植,残存在深山中的三七(田七),也是所谓的野生三七;所以植物的形态特征应该是和三七(田七)一样的,都是属于多年生草本,高达30-80cm。
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cm,直径约1-3cm,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茎直立,近于圆柱形;光滑无毛,绿色或带多数紫色细纵条纹。掌伏复叶,3-4枚轮生于茎端;叶柄细长,表面无毛;小叶3-7枚;小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约5-14cm,宽2-5cm,中央数片较大,最下2片最小,先端长尖,基部近圆形或两侧不相称,边缘有细锯齿,齿端偶具小刺毛,表面沿脉有细刺毛,有时两面均近于无毛;具小叶柄。
总花梗从茎端叶柄中央抽出,直立,长20-30cm;伞形花序单独顶生,直径约3cm;花多数,两性,有时单性花和两性花共存;小花梗细短,基部具有鳞片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通常5齿裂;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黄绿色;雄蕊5,花药椭圆形,药背着生,内向纵裂,花丝线形;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住2枚,基部合生,花盘平坦或微凹。
核果浆果状,近于肾形,长约6-9mm;嫩时绿色。熟时红色,种子1-3颗,球形,种皮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
野生三七和野三七是有区别的,两者最基本的鉴别方法就是看植物的形态特征,野生三七等同于现在种植的文山三七,叶子比较团、呈现椭圆形,特别是边沿,野生三七的锯边弧度边角小,锯齿多,叶子末端收弧比较大 呈现尖长,叶子表面有许多微小的白色刺;而野三七(屏边三七)的叶子则是比较长、呈长方形状,叶子边沿锯边弧度大,锯齿少,叶子末端收弧比较小;叶子表面呈现光滑、平缓(无刺);通过文子描述可能不太会被区分,下面一起看看小编整理的野生三七和野三七的图片对比图片;
通过上图所示对比后,区分野生三七和野三七就很容易了;图一是从云南文山市境内老君山一带采集回来的野生三七,而图二是某农户从红河屏边一带采挖回来的野三七(屏边三七);图三七是通过晒干后的屏边三七;呈现羊肠状;细而长,因为没什么养分、水分,所以就生长成这种形态(只有根茎链接处的芦头);
为什么说野三七(屏边三七)的功效远不如的野生三七呢? 因为两种是不同的植物,植物形态特征的不同,导致植物本身所含的药效成分、要用价值就有所差异,即便是几十年生长的也是一样;就好比像“人类和大猩猩”比较,都说早期的人类是由于特殊的猴子进化而来的,猩猩也是这一物种;但不论通过多次时间的进化,猩猩还是猩猩;成不了人类的。
而这个类别中人类就是(种植的三七),而(猩猩就是屏边的三七);所以!千万不要把野三七当作野生的三七来购买,这样就得不偿失了,一定要注意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