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传说 没有介子推 就没有清明假期?
最近,一部《重耳传奇》播的火热,作为首部讲述春秋时期五霸之一晋文君传奇经历的故事,《重耳传奇》给观众们展现了一幅先秦时期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
春秋时期,“侠士”是特殊的存在,侠在中华文化中是一种境界、一种气质、一个符号,侠士精神正是起源于春秋,而在春秋战国时期,众多侠士用生命捍卫“信”与“义”,留下诸多感人至深的传说。
《重耳传奇》中同样有一位“侠士担当”——贺刚饰演的介子推。
贺刚:这一版介子推很有“料”
介子推的许多传说都被人们津津乐道,“割骨奉君”、“拒绝功名利禄”等品行高洁的行为流传至今。
对于这位“山西侠士”,同为山西人的贺刚出演的时候觉得非常巧:“其实我的家乡平遥就跟介子推的家乡绵山很近。”带着这丝天然的亲切感,贺刚在演绎介子推的时候加入很多自己的理解。
“历史上本身介子推是个文士,在这版电视剧中给介子推加了一些武侠的部分,他和赵蓑相当于重耳的左膀右臂,两人一文一武始终陪伴在重耳身边,帮助他渡过难关。”
对于演过《武神赵子龙》、《华胥引》、新《倚天屠龙记》等多部古装剧的贺刚来说,演侠士是驾轻就熟的,但,他并不希望介子推只是一个“会武功能打架的”的江湖侠士,“其实介子推这个人的精神世界是非常纯粹的,他为什么会对重耳不离不弃?是因为他觉得重耳才是那个可以真正善待百姓的明君,他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他追求的是民众们能够有饭吃,有屋住。”
这也是为什么介子推在最后拒绝晋文君的功名利禄,而是回到家乡赡养老母,正如他最后留下的那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介子推所希望的不是自己获得高官,而是君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为了体现这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特性,贺刚做了很多功课,在剧中也为介子推的最终结局埋下很多伏笔,让这个人物的行为变得合理,“从介子推出场就能看出来他这个人对追随的君王是有要求的,重耳也是经过他的种种观察后才获得他的认可。”
不演脸谱化的英雄
出道多年,拍过数十部影视剧,贺刚对角色的把握有很多自己的心得。这次在《重耳传奇》中演绎千古第一侠士介子推,贺刚最注重的就是拒绝脸谱化,“侠士本身是很正的角色,但我并不希望介子推只是一个符号,而是希望给观众们展现的是有血有肉的介子推。”
为此,贺刚参考了很多影视剧中“江湖侠士”的角色形象,最终给介子推增加了一些“呆萌”、“逗比”的特质。
“这种呆萌、逗比并不是装疯卖傻,本质上还是因为这个人物很纯粹。剧中经常有别人都很紧张,但是介子推却还是在懵的状态,会说一些话,会经常给重耳提一些主意,有时候会逗的大家哄堂大笑。”
正是因为这些特质的加入,观众们不再觉得介子推是一个遥远的传说人物,而是一个真实的人。“我觉得在演绎介子推这种名垂千古的角色,首先要把他还原成一个人,然后在经过一系列的刻画,让这个人的行为变得合理,等到他最终做出选择的时候才不会让人觉得突兀,才会让观众们感受到这个人物的内心力量。”
正是凭借这样真实的演绎,在目前已经播出的《重耳传奇》的故事中,贺刚所演绎的介子推给许多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不过,目前,介子推正陪伴重耳依旧陷在晋国内部政治斗争的泥潭中,真正属于介子推的重头戏还在该剧的后半部分。
没有介子推就没有清明假期?
正值清明节假期,不得不提的就是清明节的来源,恰巧就跟介子推有关。
在历史传说中,介子推挂冠而去,晋文公专程去介子推家乡请介子推出山,没想到介子推反而带着老母逃到山里,晋文公不得已的下令火烧绵山希望逼介子推出来,没想到介子推最后被烧死。晋文公感怀介子推的品性,下令这一天不准生火,只吃冷饭,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后来,寒食节的习俗逐渐被清明节融合,成为如今的清明节。
因为感怀介子推的侠骨,贺刚近期也专程去了一趟绵山,“从小就听父辈提起介子推的不凡一生,而这次能有机会在《重耳传奇》饰演天下第一侠士介子推,我觉得非常荣幸,也很有意义。”
作为一名演员,但你真正走进角色的内心时,会很自然的感受到角色的力量。对于这次演绎介子推,贺刚坦言是一次精神洗礼,“重新感受到古代侠士的风骨,介子推的行为在一部分现代人眼中有些蠢,但我觉得正是因为他的坚持是多么的难得,才会被历史铭记,他对信念的坚守是很多人所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