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海与手机说话 安德海的死 背后竟然是这几个人发力(图)

2019-06-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作为头领,安德海那更是十分嚣张.他每到一处,就声称自己是朝廷钦差,奉太后之命南下办事,地方上如有招待不周,就立刻摔碗翻盆,手下的这些人也群起鼓噪,弄得下面的地方官是叫苦不迭--谁也没伺候过这么难伺候的爷啊!安德海与手机说话 安德海的死 背后竟然是这几个人发力(图)等到安德海一帮人进入山东境内,很快便有人将此事报告了山东巡抚丁宝桢.各位想,丁宝桢是什么人物?他本是咸丰三年的进士出身,为人刚正不阿,做事一向勇威果断.当年僧格林沁在山东剿捻时,对待地方官员极其傲慢,其见巡抚以下官员从来不给座,下面官员

作为头领,安德海那更是十分嚣张。他每到一处,就声称自己是朝廷钦差,奉太后之命南下办事,地方上如有招待不周,就立刻摔碗翻盆,手下的这些人也群起鼓噪,弄得下面的地方官是叫苦不迭——谁也没伺候过这么难伺候的爷啊!

安德海与手机说话 安德海的死 背后竟然是这几个人发力(图)

等到安德海一帮人进入山东境内,很快便有人将此事报告了山东巡抚丁宝桢。各位想,丁宝桢是什么人物?他本是咸丰三年的进士出身,为人刚正不阿,做事一向勇威果断。当年僧格林沁在山东剿捻时,对待地方官员极其傲慢,其见巡抚以下官员从来不给座,下面官员慑于僧王的威势,也是敢怒而不敢言。

安德海与手机说话 安德海的死 背后竟然是这几个人发力(图)

当时正好升任山东按察使的丁宝桢,碰巧有事要去拜访僧格林沁。在去之前,他也听说了僧王的规矩,于是便先让人转告僧格林沁:“要是设座就来见,不设就不见!

”手下人劝他不要得罪僧王,免得惹下麻烦,但丁宝桢坚持要把这话传到。僧格林沁得报后,大为惊怒:一个小小的山东按察使,居然敢跟自己提条件!他倒要见见这是何方神圣!不料丁宝桢来后果然非同寻常,他那不卑不亢的气度,让僧格林沁也为之折服。

安德海与手机说话 安德海的死 背后竟然是这几个人发力(图)

再说丁宝桢得到太监出巡的消息后,十分震怒。他早就听说过安德海宦官乱政,早就想为国除害,可惜没有机会。这次倒好,安德海自己送上门来,那还能放过?于是丁宝桢立刻传令德州知府赵新,让他将安德海的招摇情形即时汇报,如遇有安德海不法之事,就立刻擒拿。

赵新官小,胆也小,他不敢动手,只是将安德海过境的情况汇报了丁宝桢。丁宝桢得报后一面向朝廷参奏安德海之事,一面令东昌知府程绳武追赶安德海将他们拿下。程绳武也害怕得罪慈禧太后,他带人尾追了安德海三天,但一直不敢动手。丁宝桢等了三天没见回报,随后又派总兵王正起率兵追赶,终于在泰安将安德海等人擒获。

安德海被解送到济南时仍旧十分嚣张,他大声叫嚷说:“我是奉皇太后之命南下,谁敢冒犯我!你们乱来,这是在自寻死路!”丁宝桢大怒,命人掌嘴,将安德海打得满嘴血花。随后,丁宝桢决定不等朝廷命令,而是按照清廷“太监不得出都门,违者就地正法”的祖制,将安德海等人径自处死。

安德海是慈禧太后的当红太监,将之处死可是非同小可,于是丁宝桢身边的官员都跪着求丁宝桢暂时不要动刑,等朝廷旨意来了再说不迟。毕竟,这万一慈禧追查下来,不仅乌纱帽难保,搞不好还要赔进自家的身家性命!但丁宝桢正因为担心慈禧会维护安德海,所以要在旨意来之前从速处死安德海,以为国家除一大害。安德海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他还没有风光几天,就在济南被丁宝桢咔嚓了。

再说慈禧这边,她得知安德海被擒拿后,方知事态不妙。无奈之下,她只好同慈安太后一起召见了恭亲王奕訢、军机大臣和内务府大臣等人,商议怎么处理这事。令慈禧难堪的是,慈安太后、奕訢和朝臣们都异口同声地称祖制不可违,要将安德海处死。慈禧当然也知道祖制家法,当年顺治皇帝鉴于明朝太监干政导致亡国的教训,特意在交泰殿外立了一个铁牌,凡有太监犯法干政者,都要凌迟处死。

虽然慈禧不得不同意大家的看法,说“此曹如此,该杀”,但为了挽救小安子的性命,慈禧还是将谕旨扣发了两天,试图事情有所转圜。但慈禧太后不知道的是,安德海此时早已人头落地。几天后,安德海已经殒命的消息传到北京,慈禧也只能强压心头怒火,她不但未作声张,反连发两道上谕,说“我朝家法森严,有犯必惩,太监安德海竟敢如此胆大妄为,招摇过市,种种不法,实在是罪有应得”。

慈禧之所以没有立刻发作,原因除自己理亏外,她也意识到这次慈安太后是站在奕訢等人的一边,这是极为少见的。由此,她也感觉出,慈安太后虽然平时不表态,但她的地位尊崇、威信也高,一旦表态,往往对朝臣的影响极大,这不是她所能够比拟的。

大丈夫能屈能伸,慈禧虽然不是大丈夫,但她经过这一挫折后,也知道有进有退,稍作忍抑,万不可为所欲为,不然反会让自己陷入被动。由这件事也可看出,慈禧对朝政的控制还没有到收发自如的程度,这次奕訢就借着慈安太后的影响力扳回一局。至于安德海,他也只能是自作自受,白死了!

不过,说安德海白死也不完全对,因为除慈禧太后郁郁不乐外,其他大臣们都认为此事大快人心。据说曾国藩得知此事后,在其日记里记了一笔:“我眼睛患病已经几个月了,在听说此事后,积翳为之一开!稚璜(丁宝桢的字)真豪杰也!”李鸿章则拿着这条消息,兴奋地对幕僚们说:“稚璜自此成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