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警王成龙 追记武警济南支队排长王成龙:闪光的军旅青春
12月4日,初冬的济南,阴雨后放晴。莲花山殡仪馆,一队武警战士,护送烈士王成龙的骨灰踏上回乡路。骨灰盒上覆盖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路旁自发送行的人们眼含热泪,望着英雄回家的路,思绪不由得回到那个难以忘怀的凌晨。
9月12日凌晨4点,武警山东总队第三季度“魔鬼周”极限训练开始25公里行军课目,作为济南支队值班员,王成龙(见上图,资料照片)选择走在队伍后侧。行军到邹城市大束镇水河村,一辆严重超载的重型自卸货车突然从队伍后侧行驶过来,连续超越4辆保障车辆后,突然向右变道,冲向队伍。
王成龙大喊“散开”,迅速推开身边的战士曲鸿健,自己却躲闪不及,被货车卷入右前轮下,被推行5米,造成右侧多发肋骨骨折、胸椎多发突骨骨折、多处脏器破裂。最终经医院抢救无效,王成龙英勇牺牲,将23岁的青春永远定格在练兵备战的演兵场上。
追悼仪式上,战友曲鸿健泣不成声:“若不是小队长,牺牲的可能就是我了,他平时就很重情义,在生死关头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王成龙生长在沂蒙山腹地的山东莒南,2017年6月,他以全学员旅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武警工程大学,并荣立三等功。
军校5年,王成龙写下109篇近4万字日记,字里行间记录着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我不怕基层的千难万险,能相信自己去克服的人都走得很远,自强者打不倒,自卑者扶不起。”……同学田宇航回忆:“他训练非常刻苦,骨子里有种不服输的劲儿,什么不行就加班加点地练,别人练一小时,他能练上两小时。”
优秀、勤奋、实在、纯粹。谈起王成龙,这是战友们用的最多的词。“对待战友,他是最实在的;给大家指点迷津,他是最直言不讳的;关心战友,他是最积极主动的”。与王成龙曾是同学又是6年战友的谢金洋说,“他的性格决定了危险来临,他会这么做,在最关键的时候,燃烧自己,照亮世界。
”教员汪晶晶记得,每节课前王成龙都会细心地在讲台上放一壶开水,每次课上都积极回答问题,遇有调皮的学员惹自己生气了,王成龙都会站出来道歉,那诚恳的态度仿佛是他犯了错……“他从骨子里透着善良。我想,再有100次这样的危险出现在他面前,他仍会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汪晶晶说。
工作时间不长,但王成龙兢兢业业,事事处处为战士着想。他与战士们逐一谈心,针对每个战士的体能短板,“私人定制”训练套餐,耐心讲解训练要领。“训练场上他很严格,生活里他比谁都心细。”“平时我们有什么心事都愿意跟他说。”战士们纷纷说。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个人的荣誉得失,于国家于民族而言,轻于鸿毛,这就是信仰吧,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吧!”这是王成龙对生命的理解,也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
王成龙壮烈牺牲后,他被武警山东总队追授为革命烈士,并追记一等功。战友们来到他的家乡看望他父母,穿过一条弯曲的乡村小路,走进屋内,光线昏暗,家具陈旧,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墙上挂满了王成龙的奖状和三等功喜报,正中间是一张放大的全家福,照片中的王成龙身着军装,帅气阳光。
王成龙的父亲在青岛一家造船厂打工,5岁的小儿子也跟他的哥哥王成龙一样,特别喜欢军装。“等他大了,要是也想当兵,我还不拦着。”王成龙的父亲泪水夺眶而出。“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没有豪言壮语,伟大的沂蒙精神穿越时空,在新时代绘就了一曲慷慨激昂的英雄赞歌。(刘成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