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王琦教授的305070

2018-08-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医不能抱着古书吃一辈子,现代生物学等科学的发展,给他带来了很多"计划外"的工作上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著名的<东方之子>栏目曾经采访王琦.节目的最后,主持人这样评价: "今年53岁的王琦,已经把83岁之前要做的事情计划好了."国医大师王琦教授的305070可如今,70岁的王琦却说,自己仿佛沉浸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像一个小学生,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堂,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半到校,一直到晚上七点半回家,总有做不完的作业."因

中医不能抱着古书吃一辈子,现代生物学等科学的发展,给他带来了很多“计划外”的工作

上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著名的《东方之子》栏目曾经采访王琦。节目的最后,主持人这样评价: “今年53岁的王琦,已经把83岁之前要做的事情计划好了。”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的305070

可如今,70岁的王琦却说,自己仿佛沉浸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像一个小学生,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堂,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半到校,一直到晚上七点半回家,总有做不完的作业。“因为越研究越有兴趣,越研究越感到不足。”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的305070

今日的中医体质学,已经不再独木难支。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以中医体质学为基础的学术论文1300多篇。王琦先后培养了博士后、博士、硕士及学术经验继承人88名。王琦吸引了医学、生物、计算机等各个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加入他的科研团队,他还把在国外大学研究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两个儿子——王前飞、王前奔也拉进了队伍。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的305070

王琦告诉记者,“流行病学调查让我们知道了人的体质分类是什么,现在研究进入了‘为什么’的阶段。”“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共同形成的,人与人的差别很大程度是由基因的差异决定的。这串与生俱来的遗传密码里,是否写着有关体质的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给王琦带来了很多“计划外”的工作,探索的深度、广度不断推进。

他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对体质分类进行实证研究,揭示体质的微观生物学基础及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为疾病预测、预防奠定基础。

“通过基因组检测和基因多态性分析,我们已经发现了痰湿体质的人有代谢紊乱的遗传特征,这对防治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王琦说。

抽血、提取细胞、观察……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楼内,王琦摆满现代仪器设备的实验室,看上去很难与印象中的中医联系起来。

然而,作为一个拥有中医学知识背景的人,他如何做到紧跟世界科技最新前沿?对于这个问题,不仅记者好奇,连他的学生们也时常感到惊讶。博士后王济告诉记者,2012年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王琦将树突状细胞确定为研究中医过敏体质的方向,而树突状细胞在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中的重要作用,正是此前不久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内容。

王琦的说法是,“中医不是古董,是医学,是随着生命科学的进步而进步的。现在许多新的研究方法、手段是以前根本无从知晓和计划的,是难得的机遇,必须不断学习。”

“他是一名中医,但绝不是抱着古书吃一辈子的中医。”提起父亲的学习精神,王琦的两个儿子打心里佩服。每次打电话或回国,父子三人谈得最多的是王琦的“973”课题。两人都曾被父亲邀请,给学生讲解国外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而他们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坐在讲台下,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地做笔记。

在王琦的研究团队里,每天早上可以看到一个奇特的景象。十几个硕士、博士、青年教师聚在一起,先背诵中国古代医学名篇,再由美国留学生客串“外教”领读英语。在中医教育中,晨读是常用的方法,英语晨读则是王琦的匠心独具。他常对学生说:“学经典不是回到两千年前,与时俱进也不是只能学新东西,让古代的东西在当代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这就是与时俱进。”

虽然取得了诸多成绩,在学术生命和精神境界上,王琦认为自己还是个“小学生”,仍要不断学习,充实和完善自己。

王琦还给学生定下一条规矩,不许给导师送礼,要送只能送书。古今中外不限、题材内容不限,只要是读来有益的书,他就照单全收。

记者看到,王琦案头放着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其中有几句话用红笔整齐画下:“即便未能在预想的时间跑完全程,只要有了业已尽力的满足感,或是为下次比赛奠定了些基础,抑或有了某种类似重大发现的东西,大约也算大功告成吧。”书的空白处留下王琦隽秀的字迹:“大约这与我的心态非常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