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铁锅骗局 老章丘人说“章丘铁锅”是个骗局
做为正宗的生于斯长于斯未谋于斯的章丘人,俺祖上也曾是有名的章丘铁匠兼泥瓦匠。想当年,我爷爷带着一大帮章丘铁匠和泥瓦匠下关东谋生,前呼后拥,德高望重了一辈子。
八十年代中期以前,一到冬天农闲时节,天气好的日子,每隔十天半月村里就会有铁匠到村里设摊打铁,一个架在树根上的伸出一个尖角的铁砧,一个木头风箱,一个紧挨着风箱支起来的铁炉子,一个盛水淬火用的铁桶,一铁盒子煤块,点起火, 把任意形状的铁块埋在烧红的煤块里面,等到铁块烧的通红发出刺眼的亮光,就可以用铁夹子夹在铁砧上,用锤子敲打成各种形状的工具了。
打铁摊都是两个人,一般是师徒关系,师傅负责看火翻炉子,徒弟先拉风箱再挥舞大锤敲打。
师傅用一把小铁锤,叫做“响锤”,主要作用是确定和指挥徒弟敲打的准确部位,也就是师傅响锤敲打哪里,徒弟就用大锤砸哪里。师傅的响锤如果用力直接砸在捶打的铁块上,徒弟要用最大的力量捶打通红通红的铁块,以求先打造出需要的大概形状;如果师傅用响锤敲打的力量比较轻,徒弟也需要稍微用力轻一点;如果师傅的响锤没有直接敲打铁块,而是轻轻的敲打在铁砧上,意思就是要土地继续用同样的力量捶打同一个相同的位置。
从小到大,看见铁匠打过刀枪剑戟斧钺钩扠,菜刀剪刀镰刀,铁锨铁锄铁镢头,真是从来没有看过有人打过铁锅,而且还是号称的章丘铁锅。
那个年代,集市上倒是真有卖铁打的铁锅的,除了开饭店图个厚实耐用去买,普通家庭基本上没人买,原因当然是不好用,一是特别沉,只有一个手柄,炒个菜需要手腕有劲;二是锅底容易积累烟灰,放哪里哪里沾一片锅底灰,脏;三是铁质锅底会造成某些菜变色变质,比如炒茄子,铁锅炒出来的茄子一定是乎黑乎黑的,跟墨水里捞出来一样。
章丘铁锅是没有什么历史的,也没有什么历史品牌,现在爆红的那两个品牌,都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品牌。
还有个细节,说什么每一口铁锅都需要3万6千次捶打,这是胡说八道,打铁的大锤重量至少三十斤重,抡上一百次就够要命了。
凭我个人经验,打一口铁锅,如果使用片中那种铁板原材料,500锤就差不多了。
章丘,自古以来就是济南地区最后一块民风纯朴的净土,知书达礼,尊师重教,当地特产是章丘大葱,明水香稻,龙山小米,从来没有什么章丘铁锅,想不到如今世道也开始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