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武回忆录 姜克实:关于杨成武回忆录的价值和史料根据
【黄土岭,雁宿崖两战歼敌1400名的根据到底来自何处?是否是杨成武个人的“回忆”?本论对“歼敌1500名”之说的各种史料根据进行了解析,指出根据出处是八路军总部向蒋介石提出的报功请赏,要求抚恤的政治文件。
特别是其中黄土岭的战果报告,发生在战斗结束一个月后,此时八路军通过蒋介石的照会得知阿部规秀中将死讯。立即在党中央指示下展开了宣传攻势,虚构出“黄土岭大捷”。歼敌900的数字,就产生于此背景。宣传的结果,黄土岭逐渐成为大捷的主角,掩盖了实在的雁宿崖的战绩】
2-1杨成武回忆录的根据
抗战中1939年11月3日至4日,发生在河北省涞源县南方雁宿崖的战斗,如今不仅共产党称其大捷,日军在战史记录中也承认是一次耻辱的败战。驻蒙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辻村宪吉大队(独立步兵第一大队)在此地遭到八路军杨成武,陈漫远部的毁灭性打击。
不仅枪炮,人员被缴获俘虏,更导致了数日后11月7日午后3时,指挥救援,报复作战的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在黄土岭战斗(11月6-9日)中的负伤(7日18时),死亡(21时)。有关雁宿崖之战的战果,当时的战斗指挥官,第一军分区司令杨成武将军在事后的回忆录中称
“六百多日军除被我们生俘十三名外,其余几乎全成了死尸,…只有极少数漏网”[1] ,“并缴获各种炮6门,轻重机枪13 挺,步枪210支,骡马300 匹”[2]。
对比之下,日军的各种档案,或个人记录中记载的死伤数字却仅为132名(内死亡者83名)[3]。
关于黄土岭附近战斗,《杨成武回忆录》称
在此“空前的胜利”中,“我们共歼灭九百多名日本侵略者(伪军不在内)缴获二百多满载军用品的骡马车,五门火炮,几百支长短枪和无数弹药,还生俘了十几个日本兵 "。
对此,日军的档案记录为
"关于在雁宿崖黄土岭附近的战果,目前正在调查中,综合现在情报,敌死伤数约在千名前后,我方损失情况为战死约百员,伤约百十名,纷失或销毁山炮两门、步兵炮两门, 重机枪三挺、轻机枪六挺等"[4]。
若把八路军的“歼灭”数字,换算做日军记录的“死伤”双方的战果计数也有7倍之差。到底是杨成武的“回忆”,还是日军的“档案记录”准确?从学问研究的角度讲,首先要追寻考察其数字的根据,来源。看看是否有史料佐证,其史料又是什么性质,可信度如何。
从此点看,杨成武的“回忆”中记录的“战果”,显然要比日军的内部机密档案记录的己方“损失”的可信性要低得多。但读过《杨成武回忆录》的研究者也许可以觉察到,其回忆录整体还可以称是比较严谨的。
虽然其中有不少创造,发挥的糟粕之处(如腰站阻击部分的独立团反击攻克驿马岭,又进军占领涞源县城等),又没有出示各史料根据,但对事件中的人名,地名,过程,日期,地点等基本情报都有相应记录。歼敌数字虽多有夸张扩大之嫌,但可认为不是臆断,出于同一口径,即共产党内记录的通说。
实际上,有很多研究和历史档案都可以佐证杨成武回忆录中的数据存在。比如编辑“历时十年,近百次的传主访谈,上千次的档案、文献资料的查阅核实,力求以严谨”的最有权威的聂荣臻传虽避开谈争议中的辻村大佐的死亡,却沿用了“雁宿崖,黄土岭两次歼灭战共歼日军1500名”的公式数字。
并称其中900名是黄土岭战斗的歼敌成果(35章),与杨成武的说法一致。若上溯搜寻历史档案记录,可在当年的《八路军军政杂志》[5]中发现有关雁宿崖战斗的如下记载:
三日,涞源敌约千余,分三路向走马驿银坊进攻,第一路约五百余于拂晓进至三岔口,与我××团主力激战终日,将敌完全歼灭,计毙敌步兵大队长过村大佐及炮兵中尉各一名,生擒日兵九名(内翻译官一名)其余均被击毙。缴获重炮二门,轻炮四门,掷弹筒八个,重机枪五挺,轻机枪十挺,步枪二百二十余支…(51页)
对黄土岭战斗云
综合以上连日战斗,计又毙敌八百余,缴获轻机枪二挺,步枪三十余支,战马三百七十余匹,其他军用品甚多。敌酋阿部中将,亦于此役为我击毙(52页)。
歼敌数字(五百余 八百余),结果和杨成武回忆录内容基本相同。可以得知杨成武回忆录并不是个人的回忆,和聂荣臻传类似,应是一个写作班,以杨的回忆为基础,在核对过多种文献,日记,史料等记录后成卷的作品。价值远超过一般的个人回忆,此点也是杨成武回忆录被学界当作史料多处引用的理由。在史学界,严密的讲引用独家的回忆录写史是个禁断行为,但在没有档案记录,或不能接触档案记录时,此做法也是一个无可奈何的现实。
雁宿崖战斗中“击毙辻村大佐”,黄土岭之役“歼敌900余名”等说法即使不实,也是一个统一过口径的公式见解,如同平型关大捷的歼敌1000名。此类档案资料中的歼敌数据统计的集大成,即是今日被国家,党史,教科书公称的“在八年全国性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等…消灭日,伪军171.
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这一惊人的数据[6]。不算正面战场的国军,仅共产党军队自己消灭的日军(52.
7万)。此数字远远超出了日本厚生省按户籍,军籍记录的,8年间日本军人,军属在大陆死亡(包括病死,事故死)总数的约39万[7]。此数据的鸿沟如何解释?是日本政府的户籍,军籍统计准确,还是共产党军队的歼敌战果报告准确? 笔者当然信任前者。
因为其是对自己损失的记录,又出于严谨的行政统计,存在抚恤,赔偿记录的佐证。一面,后者(共产党的歼敌战果记录)虽然与事实相差甚远,但也不能否定其也是一个“历史记录”。到底错在哪里?如今史学研究者的任务,就在研究,寻找此类历史记录发生错误,失真的原因。以此为目的,下面分析几个之后成为歼敌数据根据的,共产党方面有关雁宿崖,黄土岭战斗的档案记录。
2-2 国家档案局的史料佐证
雁宿崖,黄土岭之役歼敌1400名的根据,也可在国家档案局2014年9月13日公布的《浴血奋战——档案里的中国抗战》第二十集:《北岳区冬季反“扫荡”战役》的史料群中发现。下面是档案中的两个文件记录的内容
图1 战后第四天的,雁宿崖的战果报告,可以说一近半符合事实
此件是1939年11月7日晚(虞亥),八路军总部(朱德,彭德怀,左权)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何应钦,徐世昌发出的雁宿崖之战的战果报告,时为战后第四天,黄土岭的战斗正在进行中。电文称
“是役计毙敌过(辻)村大佐一炮兵中佐以下七百余,生俘日军十余名(内翻译一名),缴获重炮六门,山炮四门,重机枪五挺,轻机枪十一挺,掷弹筒十个,步枪三百五十余支,无线电一架,骡马五十余,其他用品甚多”(句读点为引用者加)。
有关黄土岭战斗的战果报告见下件12月8日,八路军总部向蒋介石的报告《击毙第二混成旅团(长)战斗经过彚报》
图2 迟于战斗一个月后的向蒋介石提出的黄土岭战果报告。内容虚假
报告在黄土岭战斗中,我杨成武部第二第三团,及由阜平急援到达的贺师(120师)特务团与敌2300名(其中包括7日后增援的700名)作战,“计是役敌伤亡旅团长以下千余人,缴获步枪百余支,机枪五挺,迫击炮一门,战马五百余匹,弹药军用品一部”。
可以说,以上两件史料,和前述《晋察冀战报》同样,都是作战后一个月内的统计报告,都可以佐证《杨成武回忆录》中的歼敌人数(1400-1500名)。但若仔细分析,对比以上两个文件和杨成武回忆录,会发现许多问题。笔者首先感到有以下几个疑点。
一,看“歼敌”数字,黄土岭之役比雁宿崖战果多300名以上,可为何缴获枪支数却不足雁宿崖的三分之一(百余支)?
二,黄土岭大捷的战果,为何在在战斗结束后一个月(12月8日)[8]才开始报告?
三,缴获的火炮数到底是几门?是雁宿崖,还是黄土岭的战果?
四,日军俘虏到底出现在哪一场战斗中?
大概是为了出示此史料的影像“证据”,国家档案局同时还公布了一张战利品的照片如下。解说称是“黄土岭战斗中八路军缴获的武器”。问题在战果正式统计的《晋察冀战报》中,并没有记载过缴获火炮,而前述八路军总部对蒋介石提出的黄土岭之役战果报告中,也提到八路军缴获仅为“迫击炮一门”(日军装备中没有迫击炮,迫击炮是国军与八路军的典型武器)。
在火炮缴获问题上,这两个原始记录都应该比杨成武战后的回忆(1985年)要正确得多。
即黄土岭战斗中八路军并没有缴获日军火炮。可是为何此照片中称在火炮是黄土岭战斗中的缴获?且数量变成了山炮4门?,若按杨成武回忆,两次战斗缴获火炮共11门,可是按《晋察冀战报》仅雁宿崖战斗缴获火炮六门。此矛盾又应如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