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松岩的学生都有谁啊 柴松岩:我的养生秘诀尽是土法
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中医妇科学家柴松岩今年86岁,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记忆超好。有一次,我向她索求养生秘诀,她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十个字:"福从善中来,福从膳中来",并笑谈:"我的养生秘诀没有‘洋方’,尽是‘土法’"。
淡泊名利 大隐于市
2015年12月8日,中国福利会授予柴松岩第十七届宋庆龄樟树奖,以褒奖她对妇女儿童事业的卓越贡献,这是自1985年宋庆龄樟树奖设立以来,中医界首位获得者。86岁的柴松岩手捧宋庆龄樟树奖,无不感慨万千:"医生这个职业就是治病救人。
我不过看病的年头比别人长一些,感悟的东西多一点罢了。荣誉就是动力,我接受了这个动力,并且还有看病的长处,那就应该利用这个动力发挥自己的所学之长。医学的探索没有止境,永远会有治不完的新病出现。我年纪虽大,但也会努力为社会、为后人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熟悉柴松岩的人都知道,这些都是她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她的心里话。柴松岩70岁退休,退休之后,除坚持每周坐诊、传道授业带学生外,剩余时间则回归家庭,修身养性,喜、怒、悲、恐、惊亦安然处之,淡泊名利,性情中更增添了些许恬淡、豁达与安详。
胸怀仁义 助人为乐
和普通人一样,柴松岩一生中有喜有乐,有苦有悲。面对挫折与坎坷,她的人生哲学是:"我的一生满足于自己的职业,任何时候不与人攀比,别无所求";"历史已成历史,就不要再去追究。遭遇不如意,我会自我调解,自我解脱,而进取、追求的勇气更大";"心地坦荡,怀有仁义之心,不涉及别人的弱点,是我的处事之道。"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柴松岩开始带徒,柴松岩的四批十位徒弟,均是由"公家"安排的。社会上有许多人慕名至柴松岩处拜师,都被柴松岩婉言拒绝。"外面的徒弟我不收,因为我是国家培养的,我要服从组织的安排。"柴老坚决地回答道。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有人好奇地问柴老:"您带徒弟,保留不保留?"柴老表示:"我不保留。我用五年时间悟出的道理,花五分钟告诉他们(徒弟和学生),他们这辈子就等于多赢得了五年。我期望让更多的人救更多的人,这是爱的事业,是善的事业!"
柴松岩不仅在医道上授业解惑,还常常教诲学生: "心不如佛者,不可为医;术不如仙者,不可为医。""要做一个好医生,最重要的是先学会做人"。"一个好医生要甘于寂寞,但不能甘于平庸。我总在想,咱们得帮帮他们,为他们做点什么,多做点什么;想得长远些、更长远些。"这句话是柴松岩的口头禅,而她嘴里的"他们",就是她心系的患者。
以史为鉴 读书怡情
柴松岩家的书柜里都是线装中医古籍,写字台、床头桌、床头枕边也布满医书,随手可得。一有时间, 柴松岩就要批改徒弟的书稿,有时往往为了一个观点,她可能要翻阅许多古籍寻找佐证。
闲暇时柴老喜欢看古书,尤其是历史方面的书,柴老认为古书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也可以以史为鉴,教育我们为人处事、辨识是非,最重要的是看此类书常使人静想,不会引起感情的大起大落。
柴老还喜欢看武侠小说。金庸、梁羽生书中的侠光剑影、弃恶扬善,令她惬意、忘返,犹如童玩。她认为武侠书里的人物写得有情有义,而故事的情节和结局多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大快人心。柴老常说,武侠故事让她把生活中看不惯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也以此来调节、发泄现实当中她看不惯又无法改变的事情时那种无奈的情绪。
不知何时,柴松岩迷上了纪晓岚,一本《阅微草堂笔记》,几年中读了不下二十几遍。柴松岩的心境随书中故事跌宕,她感言,在书里,虚幻与现实的界限被打破,你看见人生的道理就在现实生活甚至神鬼仙怪的妄谈中演绎而出。
寻找乐子 远离刺激
86岁的柴松岩思维敏捷,记忆过人,凡是她有印象的东西和事情都记得清清楚楚,比如她看过的病人,重点情况她都能记住,许多人甚感诧异,讨教中年人都常常"撂爪儿就忘",柴老这样的耄耋老人是怎么做到的。柴松岩坦言,于人于己要保持一种平和、宽容的心态,平稳的情绪很重要。
用柴老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做人不要自讨苦吃。很多事情,年轻时候根本不是个事,但上岁数以后,扛不住了,就得学会"躲",学会"选择",尽量避免情绪的过度波动,不找刺激,比如苦情的电视剧、电视节目基本不看,家长里短、是是非非的,离得远远的,不掺和,不劳神。即便是高兴的事,也要把握度,学会适度控制。
柴松岩早年喜欢听相声,晚年依然如此,这一习惯保持了几十年。在她的枕边总是放着一台录音机和一摞相声磁带,"相声给我带来欢乐",她乐呵呵地说。每晚入睡前听上一小段,伴着笑声,渐入梦乡,感受明天的美好。这也是柴老保持快乐情绪的一大法宝。
辨证用膳,寓医于食
随着年龄的增加,柴老一日三餐甚少食肉,亦不食辛辣之物。她说:"两千多年前孔子告诉我们‘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就是提倡肉类虽多亦不可食肉过于食谷。油甘厚味滋腻,多食脾不运化,水湿内停,就有疾病发生的可能;阴血不足是女性大忌,辛辣之品伤阴,内外因结合,正常生理就可能转向病理。
"她透露,"我不用保健品。调理阴阳、阴平阳秘,药食同源、寓医于食,审因施食、辨证用膳。这些老祖宗留下的教条,就是我的健康观、食疗观、膳食观。"
起居有常,倡导睡补
人过中年天过午。不少中年人常叹"气不足,事情做多了有力不从心之感",柴松岩爽答:"睡觉啊!顺四时节律,起居有常,《黄帝内经》里指出,‘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她从祖先那里搬出了答案。"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睡眠是最好的补药",这是她的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