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少骅的妻子 马少骅回忆饰演邓小平历练 两小时赢44次掌声(图)
拍摄前,他不看电视、不接电话,甚至不见家人,他把自己关起来,成天琢磨邓小平。“到现在我才发现,没有一个角色能像这样,演完就走不出戏。”
现场观众的肯定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对年轻人同样有吸引力,透过剧情引发对生活现状、改革发展的思考,透过演员传递的那些向上、真诚的戏,年轻人肯定爱看。”
看剧时,不少观众会讨论人物像不像,会被某一个场景打动。却不知,这拍摄背后的艰难:60万字剧本,8易其稿;去年9月开机后,紧张拍摄112天杀青,后期制作长达7个月;多达500人的剧中人物,涉及场景1000多个——《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制作难度从数字中可见一斑。昨日,该剧中邓小平的扮演者马少骅做客金沙讲坛,详谈短短112天里,这部剧到底如何诞生,自己从接戏到出演经历怎样的思想转折?
不敢接戏
“我什么角色都敢演,就这类角色不敢动”
“四川人向来真诚,而且热情。”身着深灰色中山服的马少骅走上讲台以此开场,向现场观众问好,并在接下来的2个小时里,始终保持笔挺站姿或坐姿,不紧不慢,以质朴的表达形式赢得了全场观众们44次有力的掌声。
去年8月,正在河南赶拍电影的马少骅接到一通电话,一个熟识的导演询问他接下来有没有接戏安排。挂断电话两个小时后,一个熟识的制片人也打来电话询问同样的问题,且并未透露更多细节。在马少骅的再三追问下,该制片人当天晚上才提出请他出演邓小平的任务。
“当时听了之后很害怕,我什么角色都敢演,就这类角色不敢动。”马少骅此前成功塑造过不少荧幕形象,此次任务让他犯了难,怕自己演得不像,怕观众看着不像。最终,在家人的劝说下,马少骅接下了这个任务,第二天即到北京试装、试戏,并成功获得了剧组的认可。
“看了剧本以后,我觉得我够不着,思想水平、情怀、精神世界都差邓小平太远,怎么可能真实再现。”从《走向共和》的孙中山到《外乡人》的谢长发,对大人物、小角色都拿捏过的马少骅来说,饰演邓小平无疑是一次既害怕又激动的考验和挑战。
进入角色
”没有一个角色能像这样,演完就走不出戏”
常说,演员一旦入戏,出戏便成了难事。
昨日的演讲在普通话、四川话之间交替,马少骅时不时会切换到“邓小平模式”,摆起龙门阵,语气和神态偶尔让现场听众“恍神”——面前的究竟是谁?从起初害怕接戏,到如今走不出剧中人物,马少骅从一场场戏中不断揣摩,表演也渐入佳境,“到现在我才发现,没有一个角色能像这样,演完就走不出戏。”
讲座中,马少骅回忆在“知青返城”问题上一句普通台词“让孩子们回来吧”,自己感受颇多,竟然拍了6次。“知青返城关系到几千万人的命运,邓小平一句话不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改变了很多家庭的命运,也为中国改革开放及三十多年的发展奠定了大批人才基础。拍摄这场戏时,马少骅揣摩:“邓小平在做出这个决定时,表面上是平静的,而内心实际上应该是波涛起伏”,并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一遍一遍拍摄,精益求精。
为了更活灵活现展示一个完整的邓小平,在一些重要节点的戏份时,马少骅都会专门给邓家人打电话,听他们聊聊“老爷子”的故事,为自己的表演累积素材。在一次交谈中,马少骅获知了一个细节,“邓榕告诉我,‘我爸爸走路都是手背朝前’。”这一个微小的动作,让马少骅顿时感觉更接近了邓小平。
仍有遗憾
“把握老人家处理重大事情的淡定,我还欠火候”
常有人叫马少骅“戏疯子”、“老戏骨”,拍戏时豁出去的事儿也干过不少。拍《疯狂赛车》时摔成骨裂,至今还会发作;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时因为糖尿病脚也肿了,天天打针吃药……因拍摄时间紧迫,马少骅不得不迅速走进邓小平的人物内心。
不看电视、不接电话,甚至不见家人,他把自己关起来,成天琢磨邓小平。虽然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剧中邓小平形象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但马少骅却有些遗憾,认为从化装造型到神情仪态、举手投足,或多或少留下可以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把握老人家处理重大事情的淡定,我还欠火候”“还有一些戏删了,很可惜”……
昨日的金沙讲坛现场,不少年轻人前来听讲。今年刚毕业的山西小伙子王进边听边用纸笔记录,“记得戏开播的时候,我并没觉得特别,闲来没事看了一集,发现原来当时中国是这样的,越看越上瘾。”王进的女朋友则表示,其实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对年轻人同样有吸引力,透过剧情引发对生活现状、改革发展的思考,透过演员传递的那些向上、真诚的戏,年轻人肯定爱看。
该剧热播后,不少人问过马少骅,还会不会接拍邓小平一角,昨日马少骅也给予回应:“再演这个角色我有一个条件,一定也要拍出精品!”马少骅同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该片制作方已经与韩国影视制作公司合作,同时授权该公司在韩国发行该片,这意味着这部48集精品电视剧正式计划在韩国播出,此外,美国等国家也计划引进此片。成都晚报记者 白茹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