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建儿子周邦威 美特斯邦威“周董”周成建 最富裁缝“再出发”
美特斯邦威旗下MTEE最新一季的广告,赫然出现了两位“周董”。一位是红得只要地球人都认识的台湾天王周杰伦,另一位则是美特斯邦威董事长、标标准准的“周董”周成建。
作为中国服装业首富,个人身家达到200亿的周成建,为什么要亲自出马当代言人?日前在上海接受本报采访时,周成建对这个问题幽默地回应:“这年头生意不好做呀,既卖艺又卖身!”
出身
学过木匠泥匠最终选择做了裁缝
与有些生意人功成名就后回避贫寒出身不同,周成建时刻将自己归类于“裁缝”这个职业。“小时候为了糊口,学过木匠、泥瓦匠和裁缝。如果当时做了木匠或泥瓦匠,我后来也许就做房地产,可以挣很多很多钱。但是我选择了做裁缝,到现在还只是个裁缝。”
说到往事,周成建习惯性地开起了玩笑,但随即又很认真地说:“可是谋生也要看自己热不热爱,我想布料摸起来总要比泥巴、木头要舒服得多吧。所以,干到现在,我一点也不后悔。”
16岁,初中毕业的周成建在家乡浙-田开始做裁缝学徒。别人几年才出师,他一个月就可以跟着师傅上门给人家做衣服了。
1982年,17岁的他创办青田服装纽扣厂,结果经营不善欠下30万元巨债。旁人都以为他彻底完了,他却揣着9000元到了温州,从裁缝小作坊干起,不仅还清了债务,还创建了中国日后最大的休闲服装企业美特斯邦威。
成长
靠“忽悠”整合资源造就超常规发展
对于自己的创业历程,周成建这样总结:1995年以前是完成了原始积累,1995年开始做专业品牌,2000年美特斯邦威成了一家挣钱的企业,但直到2005年,美特斯邦威才成为了对社会有贡献和影响力的企业。“2000年是转折点,当时衣服还行,可知名度不够。于是我就砸了几千万,请郭富城当代言人。结果赌赢了,我们挣钱了,大家也知道有一个衣服品牌叫美特斯邦威。”
在经营方面,周成建又在国内率先推出“虚拟经营”的策略。公司没有工厂,把制衣和销售环节统统外包给其他企业,自己仅留最核心的部分,包括产品设计、品牌推广和少量的直营店,充分调动其他企业和加盟商的积极性,以“双赢”作为经营的最大卖点。
对于这项让同行看来“不走寻常路”的创举,周成建近乎于自嘲地解释:“因为我发现自己比较会忽悠,但是做具体的活不太擅长,所以我就发挥自己的长项来搞整合。”正因如此,400万元起家的美特斯邦威,能以超常规的速度在全国不断复制新店,至去年年底,在全国2000个城市拥有3800家门店。这样庞大的销售网络,是美特斯邦威2008年能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底气所在。
目标
打造新国货在洋品牌面前扬眉吐气
周成建说当初取名美特斯制衣公司,就是觉得听上去很洋气,没有农民的味道。可是当面对真正的洋品牌时,突然发现:自己是弱势的。“15年前,主流商圈认佐丹奴,后来认Esprit,再后来是ONLY,现在是Zara和H&M。我们想在主流商圈占个好位置得想尽关系挤破头,可人家争取洋品牌恨不得还倒贴。”说到这,周成建的声调提高了几个分贝,仿佛又回到了读书时因为是农民儿子被人欺负的时代。
有人认为,本地品牌无法与国际品牌竞争,美特斯邦威既然在全国三、四线城市占据绝对份额,不如就做大这份蛋糕。可周成建不服输:“中国品牌不在主流商圈立足,就是在被边缘化。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要在一线城市立足!”
正是基于要在洋品牌面前扬眉吐气的目标,美特斯邦威2011年打出“新国货主义”口号。公司旗下的潮流T恤MTEE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合作,将黑猫警长、哪吒、舒克与贝塔这些家喻户晓的-形象植入潮流T恤。
一个在创立时就想起个洋名字的品牌,如今却高调宣布自己是“新国货”,这一转变说明了什么?周成建坦言:“当时是求生存,现在的目标是做国民大品牌。之前与国内品牌竞争,打的是价格战。现在与洋品牌竞争,需要在产品个性化、品牌的内涵提升方面做文章。”
面对未来,周成建在媒体面前信心满满:“我们要用3-5年的时间,成为今天的Zara和H&M。”
在采访室外的美邦工业园内,大片的土地上种满了青菜和油菜花,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工作人员解释,种菜是周总的一种独特休闲方式。这个曾经竭力想摆脱农民身份的男子,如今却在都市里营造着自己的田园梦。
周成建的新国货主义,与他的田园梦,显然一脉相承,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