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佳修的父亲 叶佳修 从乡间小路走来的人

2018-10-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叶佳修这个名字对大陆的人来说,在80年代初跟邓丽君.刘文正一样有影响力,但由于他写的歌都是被别人唱,不像"刘.邓"那样以歌手身份出现,所以会唱他的歌但不知道他的名字的人很多.不过他的作品在批判"靡靡之音"."流氓歌曲"的年代,非常幸运地能被主流意识形态接受,甚至被列入中小学音乐教材,所以也影响了那一代人.叶佳修的父亲 叶佳修 从乡间小路走来的人正如邓小平当年访美,卡特总统请乡村歌手约翰·丹佛到白宫表演一样,叶佳修就是台湾地区的约翰·丹佛,他的歌曲

叶佳修这个名字对大陆的人来说,在80年代初跟邓丽君、刘文正一样有影响力,但由于他写的歌都是被别人唱,不像“刘、邓”那样以歌手身份出现,所以会唱他的歌但不知道他的名字的人很多。不过他的作品在批判“靡靡之音”、“流氓歌曲”的年代,非常幸运地能被主流意识形态接受,甚至被列入中小学音乐教材,所以也影响了那一代人。

叶佳修的父亲 叶佳修 从乡间小路走来的人

正如邓小平当年访美,卡特总统请乡村歌手约翰·丹佛到白宫表演一样,叶佳修就是台湾地区的约翰·丹佛,他的歌曲大都是歌唱大自然的美好,对生活充满乐观,比如《乡间小路》、《踏着夕阳归去》、《乡居记趣》、《小蚂蚁》、《小村的故事》、《赤足走在田埂上》、《山水寄情》、《外婆的澎湖湾》。

叶佳修的父亲 叶佳修 从乡间小路走来的人

当年王洁实和谢莉斯唱红的《外婆的澎湖湾》让人们知道了叶佳修,张明敏唱红的《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也让人知道了叶佳修不仅能写小情调作品,还能写出“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这样很有气魄的歌曲。

叶佳修的父亲 叶佳修 从乡间小路走来的人

而他影响过的人,从李宗盛到周杰伦,只是在20年前,人们往往无法把他的人和作品对上号。

在中国大学生音乐节前夕举行的“30年两岸校园歌曲经典演唱会”上,叶佳修第一次站在北京的舞台上,演唱了《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等曲目,之前,记者电话采访了叶佳修。

记者问他,从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在大陆比较受欢迎呢?叶佳修说:“80年代我去美国巡回演出,在街头看到了我的专辑,但不是我唱的,也不是台湾歌手唱的,而是哈尔滨的一个歌手唱的,有十几个版本,这时我才知道自己在大陆很受欢迎。

而且官方也不排斥我的作品。后来张明敏、费翔这些在大陆比较受欢迎的歌手也都唱过我的歌。作为一个作者,作品不一定由我自己来唱,别人唱我很开心,我发现每个人唱的时候眼睛里流露出的眼神都不是我创作时的那个故事。”

叶佳修从小在台湾的花莲长大,这个地方风景优美,父亲是个公务员,外婆是典型的农民,他的很多作品都跟他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有关,属农村题材。上大学时候,叶佳修才第一次离开农村,城市生活显然没有花莲那样丰富,他发现,在城市里生活的人都对大自然有一种向往,于是,他开始萌动了写歌的念头。

大学他学的是政治专业,老师告诉他,学政治要学会一种服务意识,当时学校保送他去美国进修,但叶佳修更想去创作歌曲。面对比较乏味的都市生活,叶佳修想:“要是用三四分钟的歌曲让大家去乡村走一趟,把接近大自然的快乐带给大家,来一次乡下休闲之旅多好。”

就这样,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叶佳修开始写歌。此前,叶佳修接触到的流行音乐不太多,他回忆说:“上中学,学习压力比较大,我们用学英语的借口,开始接触西洋音乐,最后被西洋音乐征服了。毕业的时候,学校组织电影包场,我在电影里看到了‘猫王’,让我很震撼,过去我听到的美国歌曲都是歌对歌的叙述,而猫王是用身体在叙述。

我喜欢写诗,但是歌曲有旋律,让人能感到歌曲的抑扬顿挫,我想应该像‘猫王’那样吧。”但是一张专辑改变了叶佳修的想法,他买的第一张专辑是约翰·丹佛的,他发现,他和丹佛的生活背景非常相似,他的歌曲是在描述他的家乡,虽然风景不是很美,但是歌写得很美。

于是叶佳修又一次受到震撼,他说,“写自己的生活也是艺术的表现,我的音乐创作从接触约翰·丹佛后才确定”。

因为之前的生活积累,让叶佳修很自然地通过“约翰·丹佛方式”把作品写出来。那时候,台湾还没有兴起民歌运动,叶佳修只是凭着他最朴素的“学政治要从服务角度出发”的想法去给大家写歌,他没有想过出唱片或者成名,直到大学四年级,民歌运动才兴起,“唱自己的歌”是民歌运动的口号,这让叶佳修大学4年写的歌曲跟民歌运动不谋而合,开始有唱片公司找叶佳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