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支付郭振东 【文字稿 录音】郭振东:焦虑的母爱——我不要做坏妈妈
在心理窝窝公众号后台回复m57,可以获取录音
郭振东:焦虑的母爱我不要做坏妈妈
2016年4月28日 19:30-20:30
各位朋友,现在开始我们的课程,再次感谢心理窝窝对这次微课的组织和安排,也非常感谢各个直播群群主的参与,和各位群友的关注我的简介已放在了群里,那么大家可以看到我的一些相关的信息今天课程的内容叫做焦虑的母爱,我不要做坏妈妈
为什么会设置这样一个话题,直接的原因是在我的实际工作当中会接触到很多的家长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有一部分家长是非常积极的参与各种心理学教育学的学**当然,家长有一个愿意去学**,对于孩子会有帮助的不过,我们今天谈到的内容会对大家积极学**状态里的一些局部现象做一些澄清
这样的现象是什么呢?比如说,如果站在一些这种培训机构或者心理机构的角度来说呢,我们会经常看到市场上的一些口号,类似于家长好好学**,孩子天天向上很多家长对此类内容是比较认同的在此过程当中,这些家长会投入到一个积极学**的状态里面
需要澄清一点的是,我讲今天的微课,不是要否定家长的学**,而是想探讨一些内容,我们在如此积极的学**状态里面到底要学什么?我们也可以自问一下,我们通过听微课或参加一些学**到底想学什么
我想和大家说,我不太认同的一种学**的方式是:有部分家长希望通过学**知识参加心理学的活动,以及和一些所谓的专家和专业人士的交流,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标准答案,或者希望能够给支一个招这样的心态,可以说是在学**中存在着较大的偏差
偏差的地方在哪?在寻找标准答案的模式下,实际上是把自己设定到了一个寻求指导的状态中,可是大家要明白,没有一个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原因是你和孩子朝夕相处,他的一言一行都在你的信息接收范围内,都在你日常的观察范围内,没有人比你对他更了解,更熟悉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去寻找一个标准答案?我们假定这个世界上一定存在一种好的方法,可以使我成为一个更好的更加合格的家长,或者能够解决我和孩子之间的问题,指导我成为一个更好的家长
这样很容易把寻求解决问题,或改善家庭教育方式的学**目标,放在自己和孩子之外也就是说,我们在与孩子互动状态之外去寻求如何做好家长,如何做好妈妈的方法,事实上已经离题千里啦
为什么会出现我们在和孩子的互动之外去寻找一种更好的和孩子相处的方式,这就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似乎,我们在幻想层面存在一个关于好妈妈的标准模式而我们一直在试图成为那样的好家长好妈妈所以,我们会极力朝向自己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去塑造自己,去不断的学**
从我工作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一个家长需要学**两方面的东西:
第一,要懂得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在每一个阶段他们可能所处的状态,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状态和发展是不是在一个总体正常的状态里,以及我们如何去理解孩子的一些特定的行为
第二,家长要了解自己的状态在父母与孩子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感受,自己是能够观察和觉察的比如,我到底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要这样想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处理问题
今天的内容,我会更多的从家长和自己的关系角度,谈相关的一些心理状态
我之所以今天设置叫做我要做个好妈妈,是因为想要成为完美家长在妈妈身上体现的更多,更能够比较能清晰的观察到
成为好妈妈,这样一个强烈的愿望背后,往往是家长和自己的一些关系的表现这个世界上是否存在绝对好的完美的没有缺点的妈妈呢?事实上,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无论你是多么好的一个人,你都不可能在孩子面前永远保持稳定的状态,你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自然也会有和孩子有一些碰撞的过程,还有和孩子之间各种各样的冲突,这些都是正常的
举个例子,一岁内的孩子需要妈妈及时哺乳和非常细致的观察,以此满足孩子的需求但是,如果你在卫生间的时候,听到孩子哭了,你知道现在需要去喂奶,但是你自己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完那么,这个过程中,对孩子来说,他处于一不满足的状态可能只要五分钟,你把问题解决好了去哺乳,在这五分钟之内,孩子感受到是一个不好的状态所以,完美总是存在于我们的幻想当中,而实际生活里我们一定做不到完美
很多家长非常用力的学**各种心理学教育学,参加各种各样活动,如果脑子里存在的是我要成为好妈妈我害怕自己做不好的想法,那就需要好好反思一下,问题可能在哪里
以我的工作经验中,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观察跟大家来分享第一是如果我是一个坏妈妈,意味着我的价值被否定;第二,担心孩子出问题,我要成为好妈妈,通过学**防患于未然;第三,做一个好妈妈,意味着在亲子关系中体验到自己被爱被需要的感觉;第四,成为好的妈妈,包含着某些程度的自我补偿
我们害怕成为坏妈妈,希望成为好妈妈,原因之一可能和我们的价值感有关系也就是说,成为好妈妈意味着自己更有价值,如果不能让孩子满足,似乎意味着对我们自身价值的否定
比如说,我可以把孩子培养的很好,他在人前显贵,也带给我一种价值感我努力成为好妈妈,意味着我可以让自己制造出,或培养出一个更好的孩子我很担心孩子的才能不能发挥到最大,不能够把所有的潜质外化表现,转化成成绩,转化成各种可以看到的成果于是,试图让自己变得更完美,以期让孩子更完美
如果妈妈在不断的学**过程中,抱有这样的心态,有可能会在无形中给予孩子各种各样的指导,让自己和孩子之间没有缝隙
还有些家长非常担心孩子有问题,想通过学**心理学找到预防孩子出现问题的方法,防患于未然实际上,以这样的视角观察孩子,就已经预设了孩子可能会出现问题那么,孩子通过妈妈的眼睛看到的自己,就是随时可能会出现问题
我很担心坏妈妈,这可能会让孩子变坏,实际上背后是我担心我的孩子出现问题于是,我通过好好学**,力图让孩子天天向上那么,孩子看到这样的妈妈,自己会是什么感觉呢?可想而知,这种妈妈是焦虑的,孩子感受到的也是亲子之间的焦虑状态
我要成为好妈妈,意味着我永远可以保持被孩子需要,在亲子关系中体验到自己被爱被需要的感觉
举个例子,有位妈妈,孩子只有十个月,她经常给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辅食,变换不同的做法,有时候孩子食欲不太好,她就会做好几种辅食让孩子选,即使这么尽力尽力,孩子还是不想吃,她会感觉到非常的挫败
那么,我们看到,这个妈妈希望可以全方位的满足到孩子,以此从孩子那里得到被爱被需要的感受这种心态,其实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因为,只要孩子不喜欢,妈妈就会变本加厉的更加努力妈妈非常担心自己做的不够,这个担心背后反映的是妈妈和自己的一种关系她很怕被拒绝,很怕自己不能充分调动起孩子的兴趣
这样的亲子关系,在孩子青春期会更加常见孩子在青春期,开始要跟妈妈有一些分离而妈妈更加用力的尝试满足孩子,实际上,是对分离的防御也就是说,让自己变得更好,让孩子不可拒绝
凡是让自己感到没能充分满足孩子的地方,都会被这类妈妈体验到自己不是好妈妈,需要继续学**
有些妈妈试图通过学**来处理孩子现在有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孩子有些厌学,或有网络或手机的依赖,有些出现人际关系的退缩状态,家长会突然发现以前跟孩子的互动是是不充分的所以,现在开始好好学**,努力改变状态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部分家长确实通过努力让家庭以及孩子和自己的关系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但是,不得不说,另外一些家长,越学**越是把家庭带入了更加焦虑的状态
原因是:有些妈妈在学**成为好家长过程中产生了更大的偏差这个偏差就在于,把注意力脱离了和孩子适时互动这些妈妈似乎在寻求一个标准化的模板,渴望得到所谓的科学指导这时候就脱离了跟孩子在同一场域的互动,而变成了自说自话
而这种自说自话的勤奋学**,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内疚的防御也就是说,我以前为孩子做的不够,现在要拼命的学**,但这个勤奋学**的状态并没有发生在和孩子的直接互动中为什么是这样呢?可能包含一些更深层的心理状态有可能是跟孩子的交流已经受阻,没有办法跟孩子充分的互动于是,另外找一些途径,例如学**,来控制内在焦虑感
于是,学来学去好像掌握了很多理论,但似乎们并没有跟孩子进入到一个更好的互动中所以,重要的不是学**怎样的理论,也不是专家怎么讲,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面对自身的焦虑感然后,在承受着焦虑感的同时,如果逐步的改善和孩子的关系事实上,学**不一定能起到多少的作用,而更多的是需要专业的指导,或是直接和孩子去面对以前积累下来的爱恨情仇
努力成为好的妈妈,某种程度上包含着自我补偿也这是说,我曾经没有被父母好好的爱过,我不希望成为像父母一样的家长于是,我需要好好的学**成为好妈妈
当然,这种状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我们的普遍的心理状态因为我们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都获得过正性和负性的经验,比如,当你被父母责骂或惩罚时,你脑子里可能划过一个想法,有一天,我当了爸爸妈妈,我绝对不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这是很多人都体验过的
但是,如果这样的愿望过度强烈,变成了我们心里的一个剧本,就像在唱独角戏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变得值得关注了意思是说,我们很可能陷入一个自己和自己玩的过程比如,有个妈妈非常不安的说:我非常害怕我的孩子成绩不好,非常怕他数学不好我问她,孩子多大了?她回答:三个月!
这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孩子只有三个月,怎么会有数学不好的担忧?她说:我跟他爸学**都不好,我担心他以后会跟我们一样通过这个例子,我想说,我们会有意无意的把自己的状态放在孩子身上有时候,我们去改造孩子,实际上是为了改变那个自己不愿意面对的曾经的自己
我们会无形中把自身的一些缺点和弱点放在孩子身上于是,我们不想孩子成为那个样子那么,与此对应,我们会千方百计的让自己变得和父母不一样事实上,我们在自己和孩子之间重新演绎了早年我们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或者是我们早年的某些的状态这时,我们的关注点并不是现在的生活,而是在和自己玩
以上几点是我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观察到的想成为好妈妈的原因如果更深层的分析,可能还不止这四条,还会有很多想要了解这些,我们需要更好的提高自我觉察能力,提高我们面对自己的感受能力这样的妈妈才算是正常的状态,是足够好的妈妈
总结一下,我们之所以会跟孩子的真实状态脱节,到关系之外寻求更多的学**,是和自身的某些状态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讲到这,可能很些朋友头脑中会反映出精神分析中所讲的60分妈妈因为我们和孩子之间总是会有挫折发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没有办法完全满足到孩子一个被严格保护全方位满足的孩子,他是长不大的
简单来说,就是切实了解自己,了解我们对自己和孩子做了怎样的假设我们到底期待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期待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妈妈这个背后,跟自我关系相关所谓60分妈妈,就是你能满足到孩子的一些需求,但是又不需要那么百分百的跟孩子捆绑在一起
一方面,不能完全满足孩子才是生活的常态,另一方面,我们这些看似不够好的地方,也给孩子的发展留出了空间任何一个人的成长,必然要经历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然后,经历一个别人帮不到他,需要发展自己能力的过程这样,他才能发展出适度的面对环境的能力同时,我们如果观察自己,当我们刻意的把自己从设定的坏妈妈的状态中排除掉,努力成为绝对好妈妈的时候,我们极有可能在亲手制造出更大的问题
这是原因是当你极力想让自己做得完美的时候,那些不完美,有问题的地方,就会让我们变得难以耐受忍耐于是,我们的亲子关系呈现出更加焦虑的状态而不是自然放松的状态
如果说母亲间的相处,什么最重要?我认为,首要的是自然的愉悦感这种愉悦感不是说我需要达到什么状态,而是我作为妈妈,看到我的孩子就会有开心,孩子通过妈妈的这种愉悦的感受,觉得自己是有充分的资格被爱的
大家想想,如果满脑子都是一堆标准答案,或是该怎样不该怎样的一堆东西,实际上就把自己的自然愉悦感给压制下去了当我们小心翼翼的对待自己孩子,总是忧心忡忡的防止自己犯错的时候,孩子会感觉到非常不舒服这个过程是不放松,不开心的孩子因此也会产生比较脆弱的自我感受
核心的意思是,我们如此的焦虑,担心自己犯错,希望成为好妈妈,背后或许有很多原因需要去觉察和感受与自己的关系我们对于孩子和对自己的想象,是设定在一个怎样的状态里
生活永远是好坏参半的我们当然要在合理的,可以承担的范围内不断地提高自己做为父母的功能,但并不等于把我们自己淹没在各种各样的育儿理论和对标准答案的追求,对完美妈妈的幻想里面我列出了这些希望成为好妈妈,不要成为坏妈妈的原因,我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体察,我们可以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