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兰成vs李元伟 球迷痛骂信兰成怀念李元伟 体制铁笼难以突破

2017-11-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球员散了,官员登场,球迷痛骂信兰成,怀念李元伟.每一个公众人物都有两个存在,一个是媒体呈现的那个人,一个是真实的那个人.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只存在媒体呈现的那个人,因为无从接近和了解真实的那个人.信兰成和李元伟,当然也是如此.在媒体上,李元伟是中国篮球的改革家,信兰成是僵化保守的官僚.媒体的力量如此强大,足以塑造一个远离真人的形象,所以尽量客观.辩证地呈现一个公众人物非常重要.单就信兰成.李元伟来说,篮管中心的这两个掌门人贯穿中国篮球历史16年,肯定不会像现在媒体呈现的那样简单.在篮管中心那种保守

球员散了,官员登场,球迷痛骂信兰成,怀念李元伟。

每一个公众人物都有两个存在,一个是媒体呈现的那个人,一个是真实的那个人。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只存在媒体呈现的那个人,因为无从接近和了解真实的那个人。信兰成和李元伟,当然也是如此。在媒体上,李元伟是中国篮球的改革家,信兰成是僵化保守的官僚。

媒体的力量如此强大,足以塑造一个远离真人的形象,所以尽量客观、辩证地呈现一个公众人物非常重要。单就信兰成、李元伟来说,篮管中心的这两个掌门人贯穿中国篮球历史16年,肯定不会像现在媒体呈现的那样简单。

在篮管中心那种保守自闭的环境之下,李元伟的亲民形象和开放作风更容易被媒体接受,与其相对应,信兰成不苟言笑、冷漠寡言的形象几乎就是官僚衙门的脸谱。但没有一个人的行为能脱离其身份、背景、所处历史阶段而孤立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个性特征可能退而居次。

不管信兰成如何冷漠,李元伟如何亲善,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作为篮管中心的主任,中国篮协副主席,他们都服务于同一个政府机关的同一个执行部门。换言之,他们都是在同一个体制铁笼内干活。体育总局打造的这个“铁笼”如此坚固,还没有人迈出一步。李元伟和信兰成的不同,在于如何对待这个“铁笼”。

李元伟曾当过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体科所所长,爱好摄影,著书立说,知识分子气息浓厚。他主张中国篮球走市场化道路,以CBA联赛的职业化为基础,带动中国篮球整体水平的提升,由此提出“大市场,大开放,大视野”等“大”字头的口号。他甚至推出了一个宏伟的“北极星计划”,长远目标直指其任期之外。他还坚决主张对国家队洋帅“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差一点为了保女篮主帅马赫而辞职,与总局高层颇有龃龉。

不过,李元伟只当了五年主任就告退休,那些大口号和宏伟规划无疾而终。在联赛开发为主导的改革中,他相信靠准入制的实行,地方俱乐部能承担起青年后备力量的培养重任,事实上许多俱乐部敷衍了事,甚至偷梁换柱。

信兰成从篮管中心主任位置上去奥组委竞赛部,不是“降级”而是“高升”,但奥组委那批官员大都没有如期继续“高升”,他回来接替李元伟只能算官复原职。很多人以为信兰成与李元伟不睦,因此各项政策故意反其道行之,但这样的说法忽略了其本身的背景。

信兰成是军人出身,作风沉稳,惜字如金,爱好古玩书法,政府官员特征更明显。他主张举国体制,但只针对“国”字号运动队,对李元伟留下的联赛制度“萧规曹随”,既不推进,也不倒退。信兰成把联赛管理全都交给竞赛部,自己甚少接触球队,老板请吃一概不去。

事实上信兰成完全不相信联赛能提高队员水平,尤其是后备力量的培养,俱乐部老板都心不在焉。他认为CBA球员一年只打32场球,远远没法跟国青队相比。他把精力全部投入在“国”字号队伍的建立上面,各级队伍一一建齐,长期集训,多打比赛。

为了鼓励地方体育局重视后备力量,他到体育总局争取到一枚“U18篮球”金牌,史无前例。以上便是两任篮管中心主任的工作状态。可以这样说,李元伟是浪漫主义改革派,信兰成是保守主义举国派。两人都在体制铁笼内做事,李元伟希望冲破“铁笼”,信兰成根本没指望“铁笼”会打开,因为“铁笼”的钥匙根本不在他们俩手里。

“铁笼”坚固如常,李元伟不怕头破血流仍要往外冲,信兰成安心呆在“铁笼”内,指望举国手段的效益最大化。历史发展的结果,是李元伟改变不了现状,信兰成悉心强化的“国”字号球队兵败马尼拉。至于CBA联赛,你重视也好,不重视也好,因为无法改变其体制,照样黑哨横行,腐败滋生。

辩证地、历史地、客观地看待信兰成和李元伟,我们得不到谁对谁错的结论,更无法简单地将他们脸谱化、符号化。中国篮球的悲剧,是那个坚固的体制铁笼,让你头破血流往外冲也不是,安之若素留在里面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