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新豆瓣 1996年的黄建新 是个狠人
什么是规则?对于一个文明的社会来说,规则就是法律法规,规则就是道德准则。因为有了规则,我们的生活才会有规律。也因为有了规则,我们的世界才会顺畅运行。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一个小朋友都明白的简单道理,同样的也是一个简单的规则。但是很多时候,大人们却对于这样一个从小就被灌输的规则不怎么遵守。有这样一个段子,“小时候你自己过马路,大人们会提前跟你说,你要遵守交通规则,看灯在走路。而长大后,当你跟着大人们走的时候,他们通常会左右看看,然后压低声音对你说,今天,我给你教点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这就很尴尬了。
我们的教育从小就教导我们学会遵守规则,但是等到了大了以后。却会随之变淡。我们对于规则的教导完全颠倒了。小朋友不缺乏遵守规则的决心,真正需要教育的往往是大人。
在1996年,作为电影的黄金时代,每一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产出。即使是被吐槽没有好电影的国产片,在这一年也有着不俗的表现。本片就是其中之一。杨亚洲和黄建新联合执导的影片《红灯停,绿灯行》就是其中之一。这两位导演单个拎出来也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更何况联合执导。因此,本片对于很多影迷来说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的。事实上,当你看完了以后,这种感觉只会加强。
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一片乱象。人们在金钱的面前迷失了自己,唯金钱论的观点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开始生根发芽。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由公安系统主办的驾校新进来了五个学生。大学生、记者,下岗妇女、无业游民以及大老板。他们被分配给了一个有着很深资历的老司机。这个故事就在这个老司机与五个学生身上展开了。
记者是一个左右逢源的人,一心想要将自己学车的钱报销。奈何找了很多次领导却也没有成功。这个时候,他开始打了别的主意。比方说对于食品厂进行私下报道,以此为由向厂长要钱。在失败之后,还想借着一起学车的大老板打秋风,结果依旧是失败告终。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截然不同的稿子,一篇抨击社会丑恶,一篇则是虚假宣传。结局却是赤裸裸的打脸。
导演假借关于这个记者的手,来对于当时的某种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下岗妇女看似是一个弱势群体,但是也有着自己心中的小九九。当众人想要借着卖狗的名义帮她之时。他巧妙的支开了众人,然后将钱揽进了自己的腰包。这应该不算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吧。
无业游民白天学车,晚上偷窃。偷来的钱却用来购买毒品供自己吸食。母亲瘫痪在床,他却不思悔改,甚至于将母亲借钱来考驾照这件事都不放在心上。整天想着敲别人竹杠,最后却在落难的时候被别人拯救。对于这种行径,我只想说两个字“真香”。
大老板对于下岗女工的“照顾”显然有着别的意图。当他和记者两人博弈的时候。平日里的傻气没有了。有的只是洞穿别人心思之后的洋洋自得。即使是最后无偿资助的无业游民,但是对于这种唯利是图的人,本质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大学生则是没有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他的存在只为了烘托气氛。因为大学生的书呆子气,因此,片中也不乏有搞笑金句。当别人骂他的时候,他依旧是在思考着学术问题。不禁让人啼笑皆非。
而老司机则是趁着当师傅的档口,不断的变相收取学员们的贿赂。有的时候甚至明目张胆地联合饭店老板吃回扣。看上去义正词严,其实依旧是中饱私囊的货色。在这种情况下,本片为他设计了一个非常合理的结尾。从外面来的钱最终没有留住。而且偷鸡不成蚀把米。
全篇唯一一个正义的角色却面临着被糊弄的风险。驾校校长在对日本企业拨款的会上,所说的一切是全片三观最正的一句话。但是这句话即使是说出来,也被翻译以及上级领导们糊弄过去了,实属可悲。虽然影片在结尾处设定了很多关于这些人最终的“归宿”问题。而且看似很合理,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样的结局只能是存在于电影里。现实依旧是很悲催。
本片台词精炼有趣,尤其是在关键场景中出现以后,极具讽刺意味。可见,至少在九十年代,我们的国产电影还是很过关的。想要了解什么是对于社会乱象的讽刺,或许都应该看看本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