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揭秘:聂耳骨灰到底落葬何处?
人民网昆明2月12日电 (记者徐前、木胜玉)2012年2月15日是人民音乐家聂耳百年诞辰,届时将举行各种纪念活动。但是,关于聂耳骨灰的所在,社会各界却有着较大分歧:有的认为是在聂耳的故乡玉溪,有的认为是在昆明的西山,有的认为是在聂耳不幸遇难的日本藤泽……2月11日,昆明市西山聂耳墓(升庵祠)文管所业务部主任包志伟告诉人民网记者,聂耳的骨灰就葬在昆明西山的聂耳墓内,葬在日本藤泽的说法只是一个假象。
西山墓是衣冠冢?原来只是“烟雾弹”
包志伟说,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亡,享年23岁。聂耳死后,日本当地政府通知***反动派驻日本的领事馆前来收领遗体,领事馆绝口否认聂耳是中国人,拒绝收领处理。当时日本的各大报纸都报道了聂耳逝世的消息,东京的一些留日学生和进步华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聂耳的善后事宜,并当场公推聂耳的生前好友张天虚赶赴现场收领聂耳遗体,在日本火化后带回中国。
聂耳的哥哥聂叙伦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九三六年张天虚同志亲自把骨灰护送到上海,寄放在亲戚家,同时通知我家去人接运。一九三七年八月我去上海把骨灰带到昆明。一九三八年春葬于西山。入葬时,友好楚图南、徐嘉瑞等许多同志还参加了葬礼。
包志伟介绍说,由于聂耳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如果有可能,他愿意挣几个钱,与几个谈得来的朋友,找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读书,弹琴,度悠闲时光。他还特意表示,昆明的西山将是自己隐逸的首选。鉴于此,聂耳的哥哥聂叙伦将聂耳骨灰葬于昆明西山。
具体位置是在高峣至华亭寺之间的公路右侧上方,墓系青石镶砌,造型朴素大方,由徐嘉瑞先生撰写碑文。但是当时对外宣称西山墓只是聂耳的衣冠冢,聂耳的骨灰安葬在日本藤泽——这在当时只是一个“烟雾弹”。
包志伟说,1937年时,云南尚未解放,形势比较复杂。为了保护聂耳的墓地不受反动派破坏,聂耳的亲人便想出这个办法。此举非常奏效,在接下来的很多年里,聂耳墓都保存完好。
可不想,这个“烟雾弹”的效果过头了——许多人直到现在都以为西山墓是聂耳的衣冠冢。因此在解放后,针对纷纭不一的说法,1978年4月10日,聂耳的哥哥聂叙伦在《云南日报》上刊文,澄清了聂耳骨灰之谜。
解放后重修:聂耳墓促成中日友好城市
1954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重修聂耳墓地,请郭沫若题写墓碑和墓志铭。1954年2月,郭沫若书题“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碑和墓志铭:
“聂耳同志,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声鼙鼓也。其所谱《义勇军进行曲》,已被选为代用国歌,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严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聂耳呼,巍巍然,其与国族并寿,而永垂不朽呼!聂耳同志,中国***党员也,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生于风光明媚之昆明,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溺死于日本鹄沼之海滨,享年仅二十有四。不幸而死于敌国,为憾无极。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犹未能明焉!”
1954年2月,中日两国尚无外交往来,彼此仍以“敌国”视之。故郭沫若在墓志铭中有“不幸而死于敌国,为憾无极。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犹未能明焉!”之语。
在郭沫若题写墓志铭的9个月后,1955年11月1日,日本人民在藤泽市鹄沼海岸聂耳遇难地附近建立了聂耳纪念碑。1963年,随着中日民间的贸易往来,日本人民又重建“耳”字形的花岗石纪念碑,日本戏剧家秋田雨雀先生撰写介绍聂耳生平碑文,并请郭沫若题写纪念碑。郭沫若书题了“聂耳终焉之地”六个大字。
1972年,中日建交。1980年5月,来自聂耳殉难地——日本藤泽市的官员在昆明市聂耳墓地手植云南名花杜鹃花和藤泽市市树——藤树,表达对聂耳的怀念之情,并希望两市以聂耳为纽带,建立友好城市。云南省和昆明市政府回应日本人的热情,决定迁葬、重建聂耳墓地。墓碑仍用郭沫若题字。
1982年初,云南省文化局将重修聂耳墓这一想法报请文化部,终获批准。按照文化部的指示,昆明市人民政府在聂耳墓地左屏风墙上重新雕刻了郭沫若的墓志铭,并删去了“不幸而死于敌国,为憾无极。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犹未能明焉!”两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