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唐僧扮演者 为什么能把公司做成功的CEO 都很像唐僧?
有唐僧精神的企业家,当所有人都觉得没有前途的时候,他会不管杂音,意志坚定的一直往前走。
- 文丨肖冰 -
- 来源丨不惑创投 -
一个经过16年发展的公司,你觉得最值钱的是什么?
可能你们会说是公司的品牌,或者是渠道,或者是团队。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达晨创投执行合伙人、总裁肖冰采用数据化的描述方式,展示这些创业企业的成败密码。
今天为大家推荐这篇文章,一起来看看能把公司做成功的人都有什么特质。
星级评定分析复盘被投企业
我们投了16年,看的企业有超过百万家,投的金额可能有差不多130亿,真正做深入尽调的企业有超过1万家,最后成功投资的是300多家企业。
这个数字、这个规模在国内的同行里肯定是名列前茅的,我们真金白银的投出去了350个企业,真金白银的投下去了差不多130亿人民币,这个样本是足够大的。
区域的分布和行业的分布非常广泛,围绕着主要是TMT智能制造、消费服务做了很多布局,同时在其他领域,医疗健康,军工,现代农业,清洁技术都有广泛的布局。
区域分布得非常广,北、上、广、深是投得最多的,但是在其他中国主要省份达晨都有投资。
特别可贵的是我们会对投资企业有一个星级评定,每个季度都会对投资企业的运行状况、运营数据做一个跟踪、分析,复盘。我们把投资企业按照五星级技术评定,每一个星级最后就代表着这个企业的判断。
比如说五星的,我们说是超预期的,或者是特别符合预期。四星的可能是基本符合,三星的可能是一些平庸的,甚至是不死不活的。二星的可能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很可能失败的。一星的基本上都是要死的。
从这么多年的实践来看,我们五星级的分布基本上,75%是四星和五星,15%是三星的,10%是一星的和二星的,也就是说我们优秀的企业和明星的企业大概占了75%,平庸的企业占了15%,失败的公司占了10%。基本上每年都符合这个分配的比例。
从这里我们希望总结出一个规律来,我很奇怪,每一个企业都是经过严格净调,内部决策流程的,这么多聪明的大脑分析最后决策的项目,没有一个项目是我们随意投资的。
每一个企业我们都希望他成功,中国的企业家都是特别勤奋的,绝大部分都是很聪明的,没有一个企业家是想把公司做垮,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差距这么大?有那么牛的公司,也有这么失败的公司。
我有一个原创的公式,成功的企业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是各有各的不同。
也就是说你成功的时候必须每个因素全部具备,缺一不可,失败的,只要有一个失败,你就失败了。
成功的企业到底要同时具备哪些因素?
我把所有的成功企业家弄一个图谱,反复看,天天看,得出一个算法,并不断修正这些算法。
我现在看一个企业,跟你谈一个小时,了解一下就大概知道你能不能成功。中国古代有个话叫“相由心生”,你的外表是由你的内心表现出来的,你的气质是一样的。这些人的外表可能五官不一样,但是他们具有共同的气质。
具体是哪些样子呢?
第一,这个企业家一定是像唐僧的。他义无反顾,所有人都觉得这个没有前途,要动摇的时候,他是意志坚定的,目标远大,心无旁鹜,勇往直前,他不管杂音,反正是往前走,企业家肯定有这种精神,肯定像唐僧。
第二,还像刘邦。企业现在的竞争非常激烈,靠一个人单打独斗,在这个商业社会里是没办法成功的,一个人单打独斗只能做一个小生意,你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肯定要有一个合伙人的团队,但是你怎么组建这个合伙人团队,你有没有能力,能不能有能力来培养这些合伙人,别人愿不愿意跟着你干,这个是很重要的。
第三,长期的成功看人品。人品很重要,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毫无疑问是人品不错的,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成为一个被社会所尊重的企业家,最后看起来的大成功者一定是人不错的。
我们和企业家交流,真正好的企业家特别低调、朴素、谦逊,他的内心非常强大,表现的外表是很低调的,他基本上说到做到。我们这些成功的企业家和我们说的永远做的比说得好,共同的特点都是这样的。
你管理不好家庭,和太太的关系不好,怎么管理好你的公司?
我们有一个经验,夫妻创业的,一直还在一起的100%成功了,我们一开始也很担心夫妻店什么的,现在看起来家庭和睦,夫妻一起创业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看到夫妻店也不紧张,也可以接受。
最近也发生一些事情,一些创业者出现了身体上的状况,出了问题,特别可惜。因为创业是一个长期的马拉松,高压的情况下长期往前跑,身体不好是没办法跑到最后的,这可能是创业成功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的标准。
第四,我们还观察到成功的企业家有一个共同的特质,情绪都是比较稳定的。你很难看到他的情绪波动很大,大起大落,每次跟他接触都觉得很舒服,气定神闲,男人的心是被更多的委屈撑大的。
企业家每天面对很多的委屈,很多的压力,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如果他不具备这种成功的素质,他肯定就会情绪脑波动,他肯定就没办法面对这些事情,早就失败了。
所以我老是想创业的事情是特别反人性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懒惰的,我们都是很敏感的,我们想哭的时候想哭,想笑的时候想笑,但是创业家做不到。
所以说创业就是把女人变成男人,男人变成真正的男人。为什么女人创业比较难?从大数据来看是比较难的,不是绝对没有,只是比较难。因为女人更接近人性的本质,所以女人肯定是情绪化的,她不克服这些就很难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从业务上,专注永远是第一位
从业务上,我发了一个问卷调查给所有业务合伙人,你们这么多年的投资里面,你们业务上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问卷的回答第一条是专注,永远是专注。
我拿出最成功的三个项目来看:
现在市值最高的三个企业,一个是分众,一个是网宿,一个是爱尔眼科。
爱尔眼科市值360亿,开了差不多200多家医院,他是唯一一个IPO上市的民营医院,多少资源向他提供,他理论上可以做很多别的专科,可以做牙科,做心脏科等,很多人找他做。
也有很多地方的政府,把一些医院,国营医院很低价的要送给他,我们也反复的讨论,最后我们还是决定选择不做,选择还是做眼科,只做眼科,上市这么多年一直只做眼科,涨了十几倍。
因为爱尔眼科虽然做得这么大了,但是他占据了中国眼科市场的比重不到10%,中国的市场太大了,把这个事情做好就不错了,眼科还有巨大的空间,所以选择还是关注点只做眼科,市场上有很高的议价,因为他很专注,这个公司的股票就没跌过,一直往前走。
网宿科技上市到现在市值增长了30倍,现在是500亿的市值,最高的时候600亿。
我们当年是无法想象这个公司的,当时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公司,甚至是非常一般的公司,这么多年就专注做一个业务,利润也做了差不多10亿,我们投的时候利润才3000万左右,增长了这么多。但是他还是集中做这一个做大做强。
分众在美国上市的时候,江总当时是收购了几十个公司,进入了无数的行业,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把主业都跑了,市值也一塌糊涂,最后他把那些全部砍掉了,那几十个收购的公司全部砍掉了,回归到他核心的楼宇广告,现在看起来非常正确,他利润30亿,还在增长,市值1千多亿。
商业模式简单清晰,不复杂,基本上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这个公司是干嘛的,而且商业逻辑也是特别符合常识的。
抓住中国资本市场的机会
这些企业家坚定不移的抓住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机会,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只要看看前十强的市值,所谓的独角兽公司,市面上很多机构说投了多少独角兽公司,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我们从来没有提过这个事情,我们的估值是可流动的,可变现的,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虚的估值。
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给了我们很好的机会。
很多人垢病中国的资本市场,但是我的结论是,中国现在的证券市场,资本市场是中小企业最好的上市市场。
我们的中小企业的估值是全世界最高的,我们的中小企业上市以后的市场流动性是全世界最好的,我们的中小企业每年上市的家数是全世界最多的。
所谓的独角兽公司很多在海外是没办法上市的,甚至上市以后的估值可能是现在的十分之一,我们这些企业抓住了这个有利的一面,上市,通过资本市场迅速的做大了自己。
另外一些企业家就选择了另外一面,都跑到海外上,海外是很容易上市的。
当年的两个公司做了同样的业务,一个是网宿科技,当时的市场网宿排名第二,市场上一度认为网宿好象不行啊,是不是我们这个公司就完蛋了?流言蜚语特别多。
但是我们上市以后,因为中国市场很给力,很高的估值,一直往前走,利用好这个市场,把我们的股权激励,定增都做好,这么多年发展下来,网宿的市值现在是另一公司的差不多100倍了,这就说明了选择比努力重要。
成功的企业家要跟别人不一样
成功企业家的共同特质,首先是有创新能力。
这个话听起来很朴素,如果我们的企业,你的企业和其他的同行企业没什么差异,是同质化的,是一样的,在这个社会上,在各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肯定是没有生存能力的,肯定是打价格战的,又大又不赚钱的。
差异化可能是在技术上不一样,可能是商业模式上不一样,可能是管理上不一样,反正要跟别人不一样。
有的企业家说人家是新兴行业肯定要不断的创新,咱们是一个传统的行业,怎么创新?没办法创新啊!
我说一个案例,我们投了一个养鸡场就上市了,这应该是最传统的企业了,这个老板养鸡,每天在琢磨,怎么样从鸡身上赚一分钱。
所以我有段时间去,他老是说咱们的鸡有的部位卖得很便宜,有的部位卖得很贵,鸡翅膀就卖得很贵,但是鸡骨头是当垃圾卖掉的,别人的1万块钱一吨,我们的鸡骨头卖出去可能只有1千块钱一吨,当废品卖了。
他一定要把这个鸡骨头卖出高价来。没人要鸡骨头怎么办?
他就自己组织研发了一个叫骨肉相连的产品,把鸡骨头变成一个产品,这个产品推荐给肯德基、麦当劳,告诉你们可以这么卖鸡骨头,后来他的鸡骨头卖的价格比鸡肉价格还贵,因为这个骨肉相连有一段时间是特别受欢迎的,他就把一只鸡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所以说创新是无所不在的,不一定是很高大上的,什么IT技术啊,软件研发啊,可能公司里的每一点一滴都可以找到你的创新点,一定要跟别人不一样。形成你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企业家要保持有定力的节奏感
我们公司的样本是足够的,一星级的企业,完全失败的企业11个,二星级企业,接近失败的有18个,三星级企业有47个,看起来总数已经是很大了,几十个亿,但是我们的基金回报是很好的,因为我们的总数越来越大了。
这些企业,这些样本给我们一些什么启发呢?我也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首先,节奏很重要。有的企业做起来是行云流水,特别的顺畅,感觉节奏上非常的顺畅,每一步都踩准了,有的企业很努力,也很聪明,很勤奋,但是他好像老是踩不到点,要不是踩错了,跑得很累。
其次,节奏有轻重缓急加减。所谓轻重,什么时候该轻资产发展,什么时候该重资产发展,这是要把握好的节奏。搞错了可能就死了,也很危险。
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不该的时候坚决退一步,该快的时候坚决往前冲,很多企业也是不对的。
做企业是一个马拉松,跑马拉松的时候你在一个阵营里面,可能有一些人是短跑选手,开始的时候跑得很快,你可能被他干扰了,你可能被你的竞争对手的节奏干扰了,他扰乱了你自己,你就乱了,你就完了,他完了你也完了。所以说把握节奏要有定力。
而且企业做得很好,每一次的融资节奏踩得很准,虽然业务做得没有那么好,但是融资每一步都踩得准。
研发、申报上市的节奏也是一样,企业家一定要冷静的思考节奏的问题。
盲目学大企业也是死亡典型
还有一个死亡的典型,绝大多数的公司死了,我们在机场书店看到很多大公司的书,很畅销,都被创业企业家买走了,华为怎么干的,Google怎么干的,咱们就怎么干。
但我觉得学习不能盲目地学,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学,特别是要学习这些大企业在小的时候是怎么做的,不要学大企业大了以后怎么做的,大了以后都是戴着光环的,我们要学可能就学死了。
有冲动多元化发展的企业家是特别可爱的。他们肯定是最聪明的,因为老是有创意,又是最勤奋的,因为老是闲不住,身体又是最好的,恨不得24小时工作。
因为他的机会太多,因为他自己的能力太强,一个业务根本满足不了他,管理能力也很强,调动资源的能力也很强,他说我的每个项目都融资,将来的每个项目都上市,这个中小板上市,那个是上主板上,还有一个去美国上,这是很多企业家的梦想。
企业多元化的时候,学会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现有的业务是不是足够安全的?很多企业的第一个业务还在半坡爬的时候,还有很多竞争对手的时候,还有死亡危险的时候就开始搞新的业务,这肯定是不对的。
第二个问题,你现在的业务是不是行业第一了?很多企业也还没有到行业第一,他就开始去上新项目了。
第三个问题,你这个行业还有没有上升的空间?是不是已经天花板到头了?其实行业很大,中国的市场很大,全球市场很大,为什么要上这么多新的项目?
Less is more,特别是那些特别聪明,勤奋的企业家一定要警惕自己,团队里面不要盲目的冒进,想法不要太多,想法多的,没有什么成功的。
很几家公司融资之前日子过得好好的,也赚钱,现金流也不错,老板也过得优哉游哉的。融资完了之后,账上多了那么多钱,特别的冲动,赶紧扩张,原来是一个省,现在几十个省,原来一两百人后来一两千人,一下子收不住了,管理也失控了,作业也失控了,各种失控,一下子巨额亏损,资金链断了。
所以说融资以后要控制自己的节奏,不要超出自己能力的去做,要把现金流,资金链这些都特别的关注。
我们还看到一个规律,好几个企业开始说你要做成一个什么公司,目标是我要打败BAT,我的目标是挑战BAT,这些基本上是完蛋了。
这些企业家想的都是宏伟的事情,伟大的事情,那些在过程中可以商业化变现的,赚小钱的机会全部不干。
有的企业特别有意思,很多机会是可以变现的,可以赚钱的,他看不上,他说我赚那个小钱干吗?我们是要做伟大公司的,那你不看这些小钱,永远靠融资。
他认为投资人永远会支持他伟大的梦想,这是他的愿望,我有这么好的想法,投资人肯定会支持我。永远不赚小钱,最后往往就死了,因为资本市场一变化就死了。
经过这一轮的资本的泡沫,所谓的O2O等泡沫以后,现在回归到商业的理性、本质,首先要活下去,如果都活不下去就别谈大公司了,先把公司活下去再做成伟大的公司。
商业模式特别复杂的公司,我们也投过几个,当时超出我们的智商范围,我们看不懂,企业也说得玄乎的,有时候总是认为自己是不是智商不够了,别人也投了,我们是不是都参与一点?到底怎么赚钱,商业模式也讲不清楚。
最后我看基本上这些公司也都死了。我们交了那么多学费之后,现在就坚持了。
企业家性格是决定性因素
还有性格的问题,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失败的企业家基本上都是性格的问题,性格即命运。
有些企业家一看就特别强势,在企业里面是一言九鼎,谁都不能说反对的声音,他像一个皇帝一样的,他说什么就是圣旨,这种企业肯定是不行的。
还有一个是特别软弱的,特别弱势的企业家也碰到几个,什么主意都没有,大事小事都找投资人商量,特别小的事也找投资人商量,我说这个肯定是有问题的,拿不定主意。
还有一类,就是文人气质的,情怀特别多,理想特别大,每次都是谈情怀,谈理想。
后来我们说打住,这次就不谈情怀了,每次见面都是谈情怀,这次谈数字,谈财务报表,谈咱们这个项目的进度,每一天、每个月,每一周开周会,每个月开一个会,每个季度做一个反思,评价项目的进展,拿报表来,最终体现在报表上。
他觉得这些东西太俗了,你要谈钱,我是谈情怀,谈理想的。企业家就是一个很俗的事儿,就是得一个个的趴着干,一块一块的赚回来,每天都得关注你的现金流、报表、库存、CPI,如果不看这些,而整天想那些,企业就死了。
企业家要与投资机构各司其职
对资本运作,有的企业失误导致了千差万别。有一类企业家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很强,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觉得自己是专家,资本市场的东西都学会了,结果他不跟你商量,也不跟你咨询,很多方向自己定了。
还有的企业家选择中介机构,都是凭自己的感觉,凭自己身边朋友的主意,也不听我们的意见,不和专业机构的商量,选择完全不靠谱的,不适合他的,最后交了很多学费。
还有一类在这些问题上特别犹豫,我要不要上市?要交那么多税?排队时间那么长,要不要排队?审核那么严?我要不要做?
听说还要考虑关系什么的,很害怕,犹豫的时候,一两年时间就过去了,两三年时间过去了,还在犹豫。另外一个公司,义无反顾的报材料,排队,两年之后就OK了。
因为资本市场的事情太复杂。我们交了太多的学费,看了太多的案例,我们是最专业的。我看最好的企业,相信专业投资机构的意见,做他自己的事儿,他把自己的业务做好,把自己的业绩做好,听专业机构的意见,一步步的做好,这是最好的。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区。所以说企业家一定要灵活面对这些事情,要突破自己,不要固守,要相信自己不是万能的,你不是那种什么都正确的,你要抱着这个认识。
大变局下企业如何转型
在过去的三五年里,中国的传统产业是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压力是巨大的,之前从来没有这么大的压力,全面的受到压力,甚至是颠覆性的打击。
我们传统的比如说消费行业,原来那些很风光的消费品,现在一夜之间发现自己不行了,为什么?消费的主力人群变了,变成80、90后了,他们不看中央电视台,原来的标王,砸广告的品牌,现在一下子死了。
宝洁的销售大幅度下滑,传统的市场突然变天了。新的所谓的网红,电商等等红红火火,80、90后消费的是新东西,我们跟不上他们的消费节奏。
制造业前所未有的面临着冲击,成本上涨,基本上就没利润了,原来有利润的现在都没利润了,顶不住,因为自己的创新能力不够。我们的实体店被电商冲击,移动互联网重构了很多新的商业模式,压力是巨大的,是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当时投的现状是很好的,后面要转型谈何容易?成功的是少数。
最近三年投的企业都非常好,因为这个企业已经是变了,成长起来的创业公司,不存在转型的问题,企业就是新公司,这让我们感到比较振奋,我们的企业家还是特别的聪明,特别勤奋的,还是有希望的。
另外是盲目的跟风转型,一下子互联网 ,一下子O2O,把自己传统的那一块优质的东西全部放弃了,推倒重来,也死了。本来日子过得还行,虽然没有以前那么好,但是还可以活下去。一下子把自己搞死了,这种也有的,我们也有这样的案例。
我们有一些项目型的公司,一些周期型的公司,当时是挺好的,他没有在好的时候转型成为一个持续增长的商业模式,所以后面也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