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任继愈序
体系并列。儒道两家这两大体系优势互补,和而不同,丰富了中华民族辩证法文化宝库。
人类认识总是从旧的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新见解。新见解对旧识来说是进步。还应指出,死守此新见解不变,往往妨碍更新见解的出现。《荀子?天论》指出“老子有见于屈,无见于伸”。老子发现了“无”的价值,把它提高到应有的地位,是老子的贡献。
如果把“无”的作用无限夸大,超过极限会走向荒谬。比如老子指出建房屋供人使用的地方是墙壁中间的空虚部分,房屋的实用价值在于它的空间部分。如果把墙壁、梁柱、砖、木看成无足轻重,毫无使用价值,这所屋子就建不成,成了无墙无柱的一片开阔地,房子也就不存在了。
总之,老子发现、提出了“无”是一大贡献,功不可没。他的贵无,是肯定生活而不是消极避世,不是怀疑论。战国末期,出现了黄老学派,讲治道,重刑名,在战国后期民生凋敝的时期,起了安定社会恢复生产的效用,形成黄老无为思想,汉初实行了几十年,“文景之治”,古称盛世。
无为思想对恢复生产,安定社会,医治战争创伤,效益至为明显。黄老派不同于老子,讲无为之外同时讲刑名,刑名之学是法家思想。司马迁把老子与法家并列,撰写老子与韩非同传,遭到后人的批评,认为分类不当,但也事出有因,二者确有内在的联系。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言善信,与善仁,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认为水最接近“道”。他列举生活中与水的品格相近或相似的多种现象作比喻。
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说话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能像水那样与物无争,才不犯过失。
水向人们启示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 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因为它的力量无可取代、弱之所以能胜强,柔之所以能胜刚,天下没有人不懂,就是没有人能照着做、因此,圣人说承受全国的误解,才算得上国家的主宰;承担全国的灾殃,才能担当国家的君王,正话像是反话。
道的功能表现在柔弱,其运行规律是向反的方向运动,贵柔弱的辩证法是弱势群体的辩证哲学。
老子贵柔原则指导用兵,则后发制人;用于作战,则以逸待劳。对强大敌人,则避实就虚。这种深刻的辩证法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农民求生存的经验总结。老子取的例子也多来自农业生产实践,经常以草木、农作物作比喻,特别是南方水稻产区的农民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