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辫儿张云雷 如何看待张云雷的走红?
【摘要】张云雷的走红属于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既然在知乎热榜上看到张云雷的名字,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前提,那就是:他真的红了,所有话题必须在承认这一点的前提下讨论。本篇答案将紧扣论题,重点阐述如何看待其走红,会涉及但并不侧重对演员及其表演的系统性评价。要评价演员请具体关注“如何评价相声演员张云雷”的知乎话题。
【关键词】天时;地利;人和
【正文】
一、溯源:如何走红
张云雷的走红在相声圈甚至曲艺界,是继他的老师郭德纲,同门师兄弟岳云鹏之后的又一现象级话题。但是他的走红和前二者都不太相同,他不是郭德纲,也不是岳云鹏,他基本还在相声的路上走。并且很明显,张云雷的外形和自带的故事性,为他的走红之路加了很多分,但说到底他的走红并不仅限于此。
外形好的,德云社内外,说相声的帅小伙不止他,但没红成张云雷。故事性,德云社的孔云龙也算头号敢死队员,在张云雷高铁站出意外之前,孔云龙就已经是渡劫一般的存在了,以及行业里那么多相声演员随便挑几个有悲剧故事的人真的很容易,但他们也都没红成张云雷。所以如何看待这件事,那就是孟子说的老话: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祖师爷给的艺术天赋;命途多舛但又能在关键时刻自行逢凶化吉。
地利:生长在一个适合他红的年代;新型传播媒介的助力。
人和:1.老师关爱,且自身做人做艺都够得上真善美。张云雷是郭德纲先生的儿徒,八/九岁学艺,至今仍和师父师娘吃住在一家。相声,太平歌词,郭德纲亲传。大鼓拜过名家赵桐光先生,同时也由郭德纲妻子专业大鼓演员亲自教授。因此所有艺术均是行家里手耳提面命,口授亲传,郭德纲不会随便捧一个无用无能之人,张云雷的基本功他心里是有底的。
2.市场受众定位精准。之前在一个评书节目里,郭德纲自己聊了张云雷走红的问题,他说的是“存在即合理”,其实把事情简化了。应该反过来说“合理才能存在”,张云雷的经营是德云社对演出市场的精准把握之下,打出的一张王牌,大数据背景下做到把握市场并不困难且比以往更加准确,无论是小园子还是商演,市场受众群体最终都会有反馈信息比如年纪,性别,消费,喜好等等,因此张云雷伤后复出以来,从外形到台风都发生了变化,沉稳大气又不失活泼灵动,谁见犹怜。
看似红得意外,其实一切也是按部就班在经营,因为只有合理,合市场需求,才能更好地存在,顶多是没料到粉丝的捧角儿热情超过预期。
3.搭档合适。张云雷的捧哏叫杨九郎,九子科和云字科中间还隔了一科,但是他就能成了张云雷的捧哏,因此杨九郎也绝不是等闲之辈。他给其他人也捧过,出来的风格就是稳重工整,也很会捧,老包袱翻得熟,新包袱又接得住,你会觉得他是个很像样的捧哏。
然后再对比他和张云雷搭,按照程式化的要求,他简直“不像样”,话多嘴碎,整个处于一种很兴奋的台风状态,入情入境。但也正因为此,他和张云雷合适。那时张云雷并不会预料到自己红成今天这样,但一定知道他和谁搭档合适。
二、走红之况
如今张云雷的走红盛况想必不用过多叙述,在网上的各种视频里都能看到。他的粉丝群体稳中发展,不断扩大,足以与娱乐圈流量小生一较高低,文捧和武捧的段位均在流量粉丝之上。这也是很多人诟病张云雷走红现象的地方。在笔者看来这种诟病是大有问题的(不排除有恶意诟病和没有判断力跟风诟病的现象),传统艺术并不应该曲高和寡,束之高阁,曲艺类艺术相比戏曲类,世俗化的程度更深,所谓“世俗化”,本质上就是看人数,要走量,观众要能填满园子,填满大剧场,带着自己人一块儿吃饭,才是曲艺好角儿。
这个观念是我多年前接触德云社文化现象以来扭转过来的,在这之前我面对的都是象牙塔里的文化,这两种有行业语境的区别。
张云雷的粉丝群体是真的有捧角儿能力,如果你见过德云社大封箱或者张云雷参与的商演,捧角儿的礼物堆在舞台上跟菜场卖白菜一样,各种大牌logo也都见怪不怪。抢演出票什么的也是日常,这武捧只是一方面。文捧也成风,粉丝合唱评戏的视频还上了微博热搜,我当时看到确实是震撼。
他和他的粉丝,这是走了当年郭德纲先生及其粉丝的路。粉丝本是一种自我想象的亚文化共同体,所做所言是基于自我实现,本质上和演员是两种语境,但在现实中形成了交叉结点,那就是粉丝的想象是基于演员的演绎。角儿是真心演,捧角儿的也是真心捧,无非是年代不同,外在形式和渠道不同,心和情感是一样的。
三、结语
张云雷的走红,别的我不多说,但在结论上,一定是积极的。演员可能本是无心,但在客观上促成了传统艺术行业与现代社会的对话。艺术,可能需要曲高和寡的姿态将它捧起,但并不应该反对和排斥引其出高阁与世人对话的人,特别是曲艺的谐谑类艺术,更应该有更多的后辈将这类与时间具有隔离感的传统文化介绍出来。
张云雷的走红也并不是所谓粉丝流量经济,而是建立在真实票房基础上的流量,他可以没有那些流量榜单,还依然卖得出票,这是传统曲艺的运作模式之所在,这也决定了张云雷的路更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