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梅的女儿陈丽华 陈香梅:落幕的传奇

2018-10-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香梅的家世,可比如今的绝大多数人显赫得多了:真正的书香门第.1925年6月23日,陈香梅出生在北平协和医院.父亲陈应荣十三岁就留洋,先在英国牛津大学拿了法学博士,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拿了哲学博士,回国后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当教务长兼英文系主任.母亲廖香词曾在英国.法国和意大利读音乐和绘画,跟陈应荣是指腹为婚.陈香梅的女儿陈丽华 陈香梅:落幕的传奇陈香梅的外祖父廖凤舒,曾任中国驻古巴公使和日本大使,跟国民党革命元勋廖仲恺是亲兄弟.廖家是大户人家,曾任民国总理的顾维钧和外交家叶公超,都是廖家的乘客.廖

陈香梅的家世,可比如今的绝大多数人显赫得多了:真正的书香门第。

1925年6月23日,陈香梅出生在北平协和医院。父亲陈应荣十三岁就留洋,先在英国牛津大学拿了法学博士,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拿了哲学博士,回国后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当教务长兼英文系主任。母亲廖香词曾在英国、法国和意大利读音乐和绘画,跟陈应荣是指腹为婚。

陈香梅的女儿陈丽华 陈香梅:落幕的传奇

陈香梅的外祖父廖凤舒,曾任中国驻古巴公使和日本大使,跟国民党革命元勋廖仲恺是亲兄弟。廖家是大户人家,曾任民国总理的顾维钧和外交家叶公超,都是廖家的乘客。廖香词和她的兄弟姊妹都是在极优裕的环境下长大,从小“住的是轩门巨宅,用的是进口欧美家具,踏的是厚厚的中国地毯,起居室玻璃柜中陈列着中国的古玩。家规很严,吃晚饭时都需穿戴整齐如赴宴一般。”陈香梅后来回忆,母亲就是一个词:淑女。

陈香梅的女儿陈丽华 陈香梅:落幕的传奇

有这样出身名门的母亲,陈香梅的童年生活当然也优渥。在北京住的是中西合璧的四合院,相当宽敞。陈家有佣人、车夫、门房、厨子、听差以及专门负责打扫和洗熨衣物的老妈子。陈香梅的名字是外祖父取的,她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五个妹妹。虽然父母都出身西式教育,但陈香梅的教育却都是在中国完成的。后来在美国再次苦读英文写作和演讲及公共关系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陈香梅的祖父陈庆云,三十八岁就因为经商而自尽。陈香梅的祖母曾夫人三十出头就没了丈夫,一个人主持家务,幸好家族是大户,倒还不愁生计。从丧夫到57岁过世,曾夫人孀居近三十年。

陈香梅那时万万想不到的是,她后来也是三十出头丧夫,而孀居的时间竟然要比祖母还要长一倍。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陈廖两家的家产几乎荡然无存。陈香梅一家从北平逃到香港安顿下来,父亲去了美国作外交官,却把母女们留在铜锣湾。因为罹患子宫癌,廖香词不久便在医院中去世,此时陈香梅还不到14岁。

生前,廖香词常常告诉陈香梅:“淑女应该居心仁厚。”她还说,“一个人的出身和成就,都是次要,要紧的是能把握人生的真义。”只是那时的陈香梅,对这句话还没有体会。

1941年,日军在珍珠港事变后攻占香港,驻守英军投降。日军闯进了陈香梅所在的学校,在担惊受怕之后,幸运的是几年前在南京发生的暴行没有在此上演。然而陈香梅已经决定逃离香港,否则还不知要做多久的阶下囚。次年,陈香梅拿到了离港证,跟妹妹们一起逃离孤岛。在战乱的年代,连能够逃亡都是一种幸福。

从澳门辗转逃到桂林,此时陈香梅的父亲托美国十四航空队司令陈纳德来看望他的女儿们。陈香梅更想不到,这个当时尚未谋面的陈将军,今后将成为她的丈夫。

在陈父的安排下,陈香梅的姐妹们都由陈纳德安排去了印度加尔各答,再乘美国邮轮去了旧金山团聚。唯有陈香梅坚决不离开中国,她违忤父亲的意志,一定要留在国内。1944年,在岭南大学结束学业的她进入了中央通讯社,在昆明采访。也是在那里,她第一次以记者的身份见到了陈纳德。

陈纳德1937年5月来华,1940年终于得到美国政府的正式支持,在美国召集了100多名飞行员,来中国成立“美国空军志愿队”。本来只是训练中国空军,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改成十四航空队,跟中国空军一起在天上跟日本鬼子激战,十四航空队也成了世人皆知的“飞虎队”。

在昆明时两人只是采访与受访的关系,抗战胜利后陈香梅回到上海,陈纳德也从美国再次来到中国,组织中美合作的航空公司。离开美国去上海前,陈纳德与暌别八年的前妻办完了离婚手续。他们有8个子女,最小的与陈香梅同龄。

在上海,陈纳德赢得了陈香梅的心。虽然陈纳德比陈香梅大31岁,因此招致陈香梅父亲的反对,但陈香梅的坚持最终使得父亲不得不让步。1947年12月底,在相识三年之后,23岁的陈香梅嫁给了54岁的美国人陈纳德。

1949年2月,他们的第一个女儿陈美华出生,名字是义父蒋介石起的。一年后,有了第二个女儿陈美丽。陈美丽出生时,陈香梅身在香港,很快去了台北。陈纳德跟白崇禧一起打猎,陈诚、何应钦这样的高层也常是家中贵客。

但岁月不饶人,1956年台北连绵不断的阴雨,就已经让陈纳德的慢性支气管炎不断恶化。虽然回到北美进行了一次加拿大自驾之旅,但咳嗽和头痛一路相随。这一年的八月,陈纳德确诊为肺癌,并在第二天做了手术。

但不管陈纳德如何坚强乐观,人终是敌不过疾病。1958年7月,陈纳德被授予中将军衔。十天后,65岁的陈纳德去世,33岁的陈香梅成了寡妇。

陈香梅决定离开台北,搬到美国华盛顿。后来她回忆,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孤身一人带着两个女儿,独自闯荡现实无比的美国。“也许,当时因为自己还年轻。”

但她当时的感觉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百无一用是书生。”学理工、学数学、学法律的人,都不难找工作,甚至会速记和打字都不愁没有活干,但学文学的陈香梅有时连加减乘除都会算错。陈纳德一死,退休金就断了。他留下的遗产,还有前妻的儿女们等着分。

最初几年,陈香梅是靠积蓄节俭度日的。后来在乔治城大学找到一份翻译的工作,晚上再教学生学中文,这样维持生计。她剩下的时间,都用来苦补英文。这时她发现要在美国这个国家活下去、活得好,必须有流利的口才。没有西式教育背景的她,开始苦学演讲和辩论。

也许是父母教育素质的遗传因素起了作用,陈香梅开始了极其迅速的融入美国的过程。虽然有陈纳德遗孀的光环加持,但若不是自己的拼命和奋斗,也不可能在到美国短短三四年内,就受肯尼迪总统委任到白宫工作,成为第一位进入白宫的华人职员。从此,陈香梅开始进入美国政界的主流社会。

在担任美国之音电台广播员之后5年,陈香梅被尼克松委任为全美妇女支持尼克松竞选总统委员会主席。尼克松如愿当选后,陈香梅被任命为共和党行政委员和财务副主席。而此时离她加入共和党,只有十年时间。

这时陈香梅有了新男友葛柯伦,但后来一直没有结婚。因为她的亚洲背景和对中国局势的了解,尼克松在访华前一周,同陈香梅在椭圆形办公室里谈了一小时——然而对于改变世界局势的大陆之行却只字未提。此时陈香梅以个人经历和中国问题为题,在全美巡回演讲的出场费,已经是5000美金一场,她也已被选为全美七十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陈香梅不但成为了美国航空公司的第一位女副总裁、美国银行的第一名亚裔董事,还成为了共和党多任总统的助选人。她的身份和能量,不仅使她在美国政商两届如鱼得水,还成为北京、台湾和华盛顿三地沟通的最佳人选之一。

1980年12月,陈香梅作为里根总统的特使访问北京,这也是她离开故国三十多年后第一次返乡。邓小平让陈香梅坐在了第一贵宾的位置上。据说当时邓小平说,“陈香梅坐第一,参议员史蒂文斯先生坐第二,因为参议员在美国有100来个,而陈香梅嘛,不要说美国,就是全世界也只有一个。”

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之后,陈香梅积极推动海峡两岸的破冰进程。而凭借她跟蒋经国、宋美龄的渊源,她也被视为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资深顾问。只是年事渐高之后,她慢慢从政界抽身,开始在中国大力推行教育发展。从1987年开始,她成立了陈香梅教育基金会,设立奖励基金,每年教师节颁发给杰出的教师。在数十年的奋斗之后,她认为落后地区改进的第一要务,是教育。

“教育不仅仅取于课本知识,自然那是根本的和基础的。教育还须有另一项内容,就是鼓励、教导人们对国事的关心和关怀。在今日世界范围的经贸竞赛的长跑过程中,许多人也注重到了有些年轻人对于国事迷茫的现象。我想这是因为大家对历史的淡漠。但不知历史又怎能了解国事?对国事无知又如何爱国?”

虽然陈香梅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美国,但她知道跟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不同,自己的骨子里一直是一个中国人。如今在丧夫六十年之后,她也因为中风在华盛顿去世。她走完了自己的传奇一生,也让后人不免唏嘘慨叹。

不知道在她临终之前,有没有想过母亲当年的教诲。在看过九十余年世界风云变幻之后,她是否找到了人生的真义?

参考:陈香梅著《春秋岁月——陈香梅自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