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瑶演毛主席的电影 特型演员张克瑶:黄土地走出的毛泽东
谈起在延安的生活,张克瑶回忆,那一幕幕生动的场景就好像昨天才发生过,“虽然已经是和平年代,但在上世纪70年代去的时候,当地老乡的生活仍然很艰苦。我们揣着粮票没有地方换粮食,最多能换几个鸡蛋,或者喝上一碗野菜稀饭,已经高兴得不得了。我和同事们只能整天饿着肚子劳动,给老乡们表演节目。”
“只坐在家里看剧本,是演不好戏的。”张克瑶说,也许因为自己演了半辈子毛主席,他对毛主席在延安发表的《讲话》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我这一生,都是围绕《讲话》精神走的,最早考入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的时候,学习的3本书,一本是《社会发展史》,一本是《演员的自我修养》,还有一本就是《讲话》。
从《讲话》里,我有了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概念。后来工作,从事文艺工作这一生,更认识到创作者要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打开视野的重要性”。
退休在家多年
和一般老人没什么区别
张克瑶在《西安事变》《风雨下钟山》《彭德怀》《巍巍昆仑》《周恩来》《上党战役》《延安情》等数十部话剧、影视剧、小品中扮演过毛泽东,20多年对同一人物的不断演绎,让他对扮演伟人有了独特的体验。
当演到话剧《巍巍昆仑》时,张克瑶已经感受到,自己需要表现出主席的另一面,“通过大量采访以及资料阅读,我了解到主席和所有人一样,感情表达是很丰富的他幽默、风趣、性格直爽,会因一时上火而生气,也很有同情心,当看到有群众生活艰难会流泪”。这些感悟,都被张克瑶刻画进后来大获好评的《巍巍昆仑》里,观众们由此看到,一个之前从未见过、立体而丰满的伟人形象,而张克瑶也由此收获对表演新的感悟。
眼下,张克瑶已经退休多年,散步、买菜,闲暇时玩玩电脑游戏“连连看”他的生活和一般老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偶尔,走在路上会有路人拦住他问“你是不是演过毛主席”?张克瑶也只是笑着点点头。“我是沾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光了。”他对记者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演员尝试塑造伟人角色,当记者提及荧屏出现演绎伟人“偶像化”“青春化”趋势的时候,张老宽容地说:“这种现象,一定程度反映了观众的收看需求,更何况塑造伟人不一定非要追求形似,毕竟和主席长相相似的演员太少了,因此就我个人来说,是可以接受这种现象的。”
不过张克瑶也想提醒年轻演员,在塑造伟人形象的时候,至少精神状态、气质要像伟人才行,“太年轻的演员演起来可能会有点表面化,但通过认真求索是可以改变的。还是应该把精力和戏用在刻画内心戏上,注重内涵气质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