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氓回忆录在线 访谈实录:何方、俞邃、李莲谈《李一氓回忆录》
李一氓孙女、汇达资产托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李莲
主持人:谢谢俞老师跟我们详细介绍李老在中联部时期工作的一些情况。接下来可能还需要您跟我们分享一些细节的故事。刚刚我们看到何老和俞老师都提到李一氓同志当年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李莲女士您是他的孙女,我们也想知道,在您成长过程当中,李老当时在家教上面,家风上面对你们有什么要求,对家人的严格要求又是什么程度呢?
李莲:我父亲是李一氓的长子,我是长孙女,爷爷确实对家人要求非常高的,而且不允许把权力用在私事上。他今年已经去世25周年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确实给我很多的关怀和教诲。这些印象在脑海里非常深刻。
文化大革命以前,我们一家曾经和爷爷住在一起。1966年文革开始的时候,我当时是上小学二年级,一下子当时因为文化大革命来了,整个家庭的生活也都打乱了,不久我随着父母去了外交部的五七干校。因为我那时候还小,后来得知爷爷被关进了秦城监狱,音讯全无,家人也无法知道他的现状。
后来到1973年底,爷爷就被“解放”,解放了以后,当时家人的心情都是无以言表的。爷爷当时出狱以后就住在外交部招待所,我们一家从外交部五七干校回来也住在外交部招待所。
那时候是1976年,我高中正好毕业,毕业以后就去插队了,但是由于我身体不是特别好,1977年就办理了病退,回城待业。当时的青年人就业不是特别好,主要的出路应该就是参军、进工厂,当时就是这样的。
当时我自己觉得这件事应该可以去求求爷爷,因为爷爷的关系还是比较硬,应该不是难事。所以我有一次就专门去找爷爷,我就说,我在家待业也有一段时间了,能不能请您帮我落实一下工作。当时爷爷听了我的要求以后,就顿了顿,说了两条,第一条,你眼睛确实是近视(因为我是高度近视),当兵要求也高,体检很可能不合格。
第二点,作为一个年轻人,你不能什么事都靠关系,靠走后门来解决问题。你的人生路还很长,以后应该靠自己的努力来走。
既婉转又直接,就把我这个要求拒绝了。回去我和父母说了一下,父母说在意料之中。爷爷对他们要求是很高的,他们一开始根本就不赞成走后门这个事。我当时年龄还是很小,心里还是很想不通的,看到别人通过自己的一些关系能够参军,走后门都解决了工作,我自己待业时间很长,心里还是有一个想法,就是为什么爷爷不能利用自己的资源,给我的工作找一些方便的地方呢?别人是没路子,去找路子,你自己是有路子,不用这个路子,我自己心里觉得这是不是不太尽人情,反正心里一直有这种想法。
后来到了1977年、1978年恢复高考,我自己就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以后,也想能不能通过爷爷的路子去做一些外贸的工作,因为我学的是财务会计专业,后来想想在待业的时候都没有解决,那时候比现在更难,爷爷都给拒绝了,后来就没有向他提这个要求。
按照自己专业,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工作。现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成为一名司局级的干部。我觉得,回想自己走过的路,爷爷在这方面确实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反对走后门。但是我感觉自己也正是得益于爷爷反对走后门,自己的一生走得还是挺好的。
主持人:谢谢李老师。您跟我们分享故事,对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李一氓同志当年对自己身边最亲的人的高要求、严要求。接下来继续采访俞老师,刚刚您也谈到了,李一氓同志和您共事有十年的时间,李一氓同志是您的恩师,在中联部共事的十年时间当中,有没有一些小的故事,或者你们共同经历的一些事情,会对您印象特别深刻的。
俞邃:我知道李一氓同志还是在我很小的时候,跨进中学后的一九四五年,看到在苏北墙边贴的布告,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听长辈讲他是新四军里面的大文化人,很崇敬。没有想到30年之后,我在李一氓同志领导关怀下有十年之久。
这个期间,他对我的关怀、教育和帮助,是对中联部比较年轻同志的一个例子,不仅仅是我。我有着切身体会。在这个过程中间,他对我的帮助、教育、指导,可以这么来表达,一个就是言传。他话不多,但是,都是切中要害。
那时候我在注重研究苏联问题,他特别强调苏联问题的重要性,苏联问题涉及到国际共运问题,涉及到社会主义问题,涉及到大国关系的问题,领域比较宽。因此他长期以来对我的指导,我把它融汇成三句话,他的意思就是,要跟踪研究,发展看问题,不能停留在一个时间段上。
要温故知新,历史地看问题,要研究国际形势,包括苏联,必须要考虑历史的延续性。要把握规律,辩证地看问题,不能走极端,什么事物都有两重性,等等。所以这个指导的意图,这个思想,对我长期的工作极有帮助。我牢记在心。
第二,身教。他亲自带我们,刚刚讲到的中联部上报的重要文件,我也有参与。那是他直接指导下去写作、讨论,这个过程是比较长的,有很长一个时间。刚刚提到的68本书,他亲自写的序言,还征求我们的意见,写得非常好。我记得当时红旗杂志编辑部理论部主任看了以后给我打电话,说李老真是大手笔,真了不起,专门谈到这个事情。
第三,扶掖,扶持。比如说我记得很清楚,1982年3月1号,人民日报有一篇观察家文章《评意共和苏共的论战》,当时形势很复杂,背景不去讲了,就讲这个业务本身。他出题目,让我写。他做了一些改动,改动的地方很精彩,就是亲自来扶掖你。
还有别的例子,比如外交史纲初稿出来了,五大本,征求他的意见,他让我好好看看,好好学习,提些意见,他加以把握。这是很难得的一种学习机会。
再比如,第四,对我的鼓励。他的书《一氓题跋》、《花间集校》等等,都送给我。意思是让我好好学习。他非常仔细,他签名以后,又盖了图章,图章上有油墨,他用粉红色软纸把上面吸着,以免给涂改了。这些书我一直是珍藏着。
作为对我的鼓励,我有的时候提出一些要求,合理的话他给予满足。比如说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苏北南通有个区长叫张兰美牺牲了,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级别最高的一个。据县里面讲,抗日战争时期就是苏皖边区政府李一氓主席给他题写了一个纪念碑,后来解放战争毁掉了,毁掉以后,故乡和他的后代要求重新树立这个碑,再请李一氓同志写一写。
我就找到李老,李老说我记不得这个事了,但是公函在这里,我相信,又重写了一个“抗战烈士张兰美纪念碑 李一氓题”。对我来讲也是一个爱护,我这个要求他给满足了。
再一个,第五,是鞭策。他让我多学习,多读书,有很多具体的指示。常常在台历上写上,俞邃同志,某天有一篇关于什么什么的问题,你注意看一看,注意学习,了解一下,适当的时候来跟我交谈一下,等等。在这个过程中间,对我的言传、身教、扶掖、鼓励、鞭策,我牢记在心。
我的成就是很微薄的,但是如果有一点成绩的话,和李老当年对我的培养帮助是分不开的,所以我铭记在心。当我谈到李老的时候,我就情不自禁。为什么?跟他谈问题的时候,他听你,不插你的话,他拿着个烟斗,笑笑,听你说,很耐心地仔细听你讲。
偶尔给你点出你的要害在哪里。所以给我印象特别深。我一想到李老对话,拿着烟斗的形象,我就情不自禁我就要眼泪掉下来。这就是我心中的李老。所以我称他为恩师,这是名副其实的。
主持人:谢谢俞老师动情地回忆您和李老师当年的一些往事。今天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想请李莲女士帮我们做一个解答。刚刚何老和俞老师都讲述了他们心中的李老,而且李老在他们的工作、生活方方面面对他们的影响。我想,您的爷爷对您或者对您的家庭的影响肯定也是非常大。他现在已经离开我们有25年的时间了,对您的影响或者对您这个家庭的影响最深的、最大的是什么?能跟我们总结一下吗?
李莲:我可能总结不是特别全。但是我可以用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一下。爷爷猛地一去接触是很严肃的,但是细细和他接触起来,去谈话,又是非常和蔼的。同时他特别关心我们青年人的动向,时时鼓励我们奋斗,就是不停地教育我们要积极向上。
我说一个我自己最深刻的例子。我和我爱人是大学同学,我们结婚的时候,我刚大学毕业,我爱人那时候还要读三年的研究生。我们俩工资,结婚的时候工资都不是特别高,他46元,我56元。我们当时也没有像当时社会上有些年轻人那样大摆,36条腿、三大件,都没有。
我们婚礼很简单,我们觉得这样也就过去了。没想到过了几天以后,十几天吧,爷爷就托人给我送来一个信封,说这是给你的一个贺礼。我打开一看,当时是1983年,是500块钱。
后来我仔细算了一下,快相当于我一年的工资了。我们特别高兴,爷爷给了我这份厚礼。但是我们后来聊天的时候,和其他朋友聊天的时候,朋友说,给你500块钱,你就觉得很多了。其实你爷爷是一个非常大的藏家,他有好多藏品的。
我们家原来有好多清朝的字画,拿出来都是价值不菲的。但是他把这些大部分都捐给了故宫博物院、国图、四川博物院,都无偿地捐了。我前些日子到四川去,还专门到四川博物院看,把这些都照下来,都写着李一氓某年某月捐的,是清朝的什么什么时候的。
后来我们同事说,你也太容易满足了,爷爷才给你500块钱,真不应该是这样的。后来我想,爷爷现在去世了,也没有给我们后代留下非常巨额的财富,但是我觉得这些精神的财富确实是够我们一辈子享受的。
我觉得随着这次《李一氓回忆录》的再版,以及何伯伯和俞叔叔对和爷爷交往中的事情的回忆,我对他越来越有更深的了解,也越来越佩服他的为人。正象他自己写的,是一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老共产党员。同时我觉得我作为他的孙女,对爷爷的教诲是永远不忘的,同时为有这样的爷爷我感到非常自豪。
主持人:谢谢李老师,您的这种回忆,让我们作为年轻人来讲非常动容,也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动力和信心。谢谢您。今天真的是非常感谢何老、俞邃院士、李莲女士,三位到人民网和我们大家一起在《李一氓回忆录》再版的时机,让我们再一次回顾了、认识了李一氓同志,一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和品质。非常感谢三位,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