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月奇迹王小玮裸体照 王小玮《红柳花开心向党》
东营市东营区胜利街道中心幼儿园教师 王小玮
以前说起新疆,大家脑海中立马会想到异域风情、瓜果飘香,但2014年连续发生4.23、4.30、5.22等多起暴恐案件后,新疆成为“危险”的代名词,人人“谈疆色变”。2014年6月份省教育厅下发了前往新疆支教的文件,作为党员的我主动报名。
晚上家里闹翻了天,女儿哭着说:“妈妈你走了我可咋办?”七岁的孩子认为去新疆意味着永别。丈夫很恼火:“你一个幼儿园看孩子的,抛家舍业去那么远还那么危险的地方图啥?咱不去!
”见我不吭声,他急了:“你要去新疆咱就离婚!日子没法过啦!”说实话我也害怕,放心不下家更舍不得孩子。然而,我是党员,国家有号召党员就得有行动,再说做人说话要算话啊!耐心做通家人工作,在忐忑不安中踏上了前往新疆的征程。
到达喀什地区疏勒县,虽然感受到浓浓的异域风情,但时差、强紫外线、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都是我面临的巨大困难。第一次去买菜,走了五六里路才到菜市场。菜摊前,一个两三岁的维族娃娃用戒备的眼神瞪着我们,还用石子、土块往我们身上扔,当时的我即无奈又尴尬。
同伴冲我喊:“小玮,你不是整天跟孩子打交道吗?赶紧想办法呀!”同事的话让我猛然想起口袋里好像还有两块清真糖果,急忙掏出来冲着孩子晃动,用蹩脚的维语说:“阿达西!朋友!阿达西!”可能是糖果的诱惑,也可能是感受到我们没有恶意,孩子抢过糖果不再攻击我们。
我的工作主要是开展幼儿园双语教育。到园里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少数民族孩子和汉族孩子之间因为语言的隔阂,玩不到一块去,怎么办呢?我想,语言通了,心就近了。经过调研,我提出依托特色活动开展半日制混龄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的方案,得到大家一致认可。
我跟孩子们做游戏,教他们说汉语,孩子慢慢喜欢上了我,每天早上他们都会跟我主动说:“园长妈妈,我喜欢你(维语)。”几个月后,我和同事去买囊,走过小巷隐约听见有孩子喊我,就停住脚步四处张望。
结果真的从远处跑来一个灰头土脸的小男孩,居然是那个曾经用石头扔过我们的艾克库尔班。他拉着我高兴地喊:“园长妈妈。”紧接着他又跑回去,带着四五个小伙伴,通过艾克库尔班的表情动作,我猜想他在向朋友介绍我是他喜欢的老师。
出乎预料的是,那几个维族小朋友也拉着我,亮晶晶的大眼睛望着我,有的喊“园长妈妈”,有的直接叫“阿娜(妈妈)。”眼泪毫无预料地流了下来。爱和友善的种子播撒下去,是可以生根发芽是会发展壮大的。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我支教是有价值的,我来援疆是有意义,作为党员的我是可以做点事情的。
第一年支教结束,得知我要走了,孩子们有的抱着我,有的拉着我,用生涩的汉语喊着:“园长妈妈,回来,回来!”我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拽住了。那一刻,地震带来的惶恐、想家想孩子的煎熬、暴恐带来的忐忑、皮肤被晒伤的委屈、两点一线的乏味好像都模糊起来,我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完,要教伊巴古丽说汉语,要给少数民族老师上示范课,还要给孩子们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决定再次报名支教。
第二次支教,我参与到疏勒县教师学校的培训工作。周末节假日我和援友们去福利院、彩虹康复中心做义工,大家喊我们“援疆老师”;我们结对资助了少数民族的孩子,孩子叫我“山东妈妈”。当身上被贴上了“山东”的标签,我们意识到,在少数民族同胞眼里我们代表了援疆人支教者,在孩子们心里我代表着山东人的形象,我还时刻牢记自己党员的身份,大家理解了责任的内涵。
去年八月回到山东,我时常想起同一片蓝天下疏勒的孩子们,总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于是,发起了“小书大爱,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以图书、书信漂流的方式传递山东对新疆的关爱、汉族对维族的友好。还在新疆时,我们到阿克美其特小学送课,发现寒冬腊月,孩子们穿着单薄的衣裳,用着那么短的铅笔头,本子正面用完了反面写。
女儿看到了这组照片被深深震撼,她拿出压岁钱和新羽绒服,让我转交给南疆的孩子,还带小伙伴们义卖义演、募捐,在我们的带动下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少数民族儿童的队伍中。
我永远记得当维族小朋友收到图书文具,真实感受到来自万里之外山东人的关爱时那灿烂的笑容,那热情的拥抱。身为党员我深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明白爱的力量,东营正在打造志愿者之城,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志愿服务党员先行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让我们汇聚大家的力量,温暖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团结一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