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剧是怎么拍的 日本人是怎么拍“抗日神剧”的?
每年一到所谓的终战纪念日(8月15日)前后,日本各电视台都会推出二战题材相关的特别剧,本来这是日本媒体的一项惯例,但今年恰逢日军战败70周年,日本所拍摄的战争题材影视剧受到了外界尤其是被侵略国的格外关注。
于是,一部在日本反响平平、收视率一般的特别企划剧《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因为其正面宣传中国的抗日武装,意外地在中国引起热议,受到了中国媒体的一致热捧,甚至某知名时报媒体还称该片是一部反省侵华战争的日剧,反应了日本民众的“大爱精神”。
日本人拍摄的“中国主旋律”
日本投拍的二战题材影视剧,多数以太平洋战争为背景,描写中国战场的相对并不多见,这姑且算是《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的一个新鲜之处。仔细推敲,本剧的内核却并没有多少特别之处。
首先介绍一下故事情节:
1931年,日本佐贺县的一户农家,有一位漂亮的女儿,名叫“天野希代”(松岛菜菜子饰演)。母亲住院时,希代看到悉心照顾母亲的护士,发誓也要当护士。于是主动向政府提出了成为从军护士的要求。很快,她收到了一张红纸信,那是一份“战时召集状”。于是,希代告别了爷爷和母亲,坐火车离开了家乡。临别时,爷爷跟她说了一句话:“无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大家都是人。”
经过短暂的训练后,希代和护士们坐船来到了中国黑龙江,成为日军“佳木斯陆军医院”的护士。在那里,她遇到了医术高超为人善良的军医大竹英世(由日本著名影人笑福亭鹤瓶饰演)和残暴蛮狠的“帝国军人” 医院部队长,目睹了部队长殴打军医,凶残对待日军伤员的暴行,她觉得这种暴行有违红十字的“博爱”的基本精神,因此与部队长进行抗争,也遭到了殴打。
有一天,日本满洲开拓团青年中川亘(西岛秀俊饰演)开着卡车送来一位男子,要求医院给他治疗枪伤。当大竹军医得知这名男子是中国人时,开始犹豫。但是希代觉得救死扶伤应不分国籍,最终说服了大竹军医和护士们保密,秘密让这位中国男子冒出日本人住院接受了治疗。但是这名中国男子出院后又参与袭击日本人的行动,最终被日本兵打伤在医院门口,结果其秘密住院的事情被部队长发现。这名部队长召集众人,挥刀砍死了这名抗日联军队员。
不久,希代和姐妹们结束了战地医院的工作,被送回日本。佐贺县政府为她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但是,希代心情很沉重,她忘不了那痛苦的一幕幕,也忘不了中川。于是,希代说服了爷爷和母亲,独身一人坐船坐火车再次回到佳木斯,决定嫁给中川,一起种田持家。
一年后,希代与中川有了自己的儿子 中川博人,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希代满心欢喜。但是有一天,儿子突然高烧,希代急忙把他送到了陆军医院,并见到了以往的同事。大竹军医发现孩子感染了病毒,必须注射青霉素,而这种药只有哈尔滨陆军总医院才有。女护士马渕春(高梨临饰演)自告奋勇连夜赶往哈尔滨取药,终于救回了小孩一命。
因为儿子获救,因为“九一八事变”后伤员也出现了大增,希代在丈夫的理解和支持下,与儿子别离,一人赶到佳木斯,重新穿上了白大褂。
临别时,希代把自己做的一只老虎香囊送给了儿子,没有想到儿子在中国人长工的帮助下也做了同样一个老虎香囊回赠给妈妈,香囊成了母子俩的“信物”。
日军在东北的战况越来越吃紧。终于有一天,中川也接到了参军出征命令。中川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将儿子交给了自己的兄弟中川光(赤井英和饰演)和嫂子,也来不及通知妻子就赶往前线。
没过几天,佳木斯陆军医院送来一批伤员,希代和护士们把伤员们一一抬下车,送进医院。但是发现车上还有一位两腿和一只胳膊被砸断的伤员。押车的日本兵说这个人没救了,准备把他扔到野外去。但是希代觉得不能这样做,于是坚持把他抬下来。
当希代把这名严重伤残的士兵抬进医院后,忽然听到背后有人轻声地呼唤着自己的名字。希代一惊,发现这声音来自于自己抬着的伤员,于是连忙把他放下,发现居然是自己的丈夫中川。中川在说出最后几句话后闭上了眼睛。
苏联红军已经开始进攻佳木斯。希代惦记着孩子,于是背上丈夫的骨灰,匆匆忙忙赶回家。没想到刚好遇上苏联红军进村抓女人。她在中国人管家的帮助下躲过了苏联红军,并把儿子和侄子一起送上前往哈尔滨的逃难火车,母子从此别离。在火车开动后,苏联红军炮击了车站,中国人管家为了救希代而遇难。
当希代重新回到医院后,发现医院里不仅挤满了伤员,还有各地逃难来的日本妇女和孩子。正当他们为如何安置这么多人发愁时,听到了苏联红军的坦克声。希代带着护士和妇女孩子们躲入地下室。大胡子苏联军官宣布接管医院,并要求日本军医沟口少佐交出护士。但是沟口坚称医院里没有女人。
正当苏联军官折磨沟口时,躲在地下室的一名女孩吐血,而且必须动手术。希代于是爬出地下室,准备潜入手术室拿药物器具时,被大胡子军官发现,于是地下室的秘密被曝光,漂亮的女护士马渕春被大胡子抓走,遭受了强暴。第二天,马渕春被扔到医院门口时,已经奄奄一息,躺在希代的怀里痛苦,而周边的苏联坦克兵在一起哄笑。
苏联红军突然撤了,正当大家感到终于自由时,一支解放军部队接管了医院。一部分伤员和妇女以为解放军也会蹂躏他(她)们,纷纷剖腹自尽。当最后一批护士和妇女孩子躲在地下室内准备自杀时,解放军接管干部王江明制止了她们,并告诉她们:“共产党是解救人类的部队,不会伤害你们,因为你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但是,王江明同时要求:“我们已经是同志,要一起参加解放全人类的战斗。所以,其他人可以离开,但医护人员要参加解放军,这是条件。”
“为了能够活下去”,希代带头穿上了解放军军服。于是医院里的所有军医和护士都变成了解放军战士。
当他们跟随解放军转战了半个中国,重新回到佳木斯后,毛主席宣布打败了国民党军队,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正当她们感觉到终于可以脱下解放军军装回日本时,朝鲜战争(抗美援朝)爆发了。于是她们又变成了延吉志愿军野战医院的护士。
妈妈成了解放军战士,但是儿子和他的堂哥却被日本人人贩子诱拐,拉到了市场上拍卖。正当命运处于危机关头,一位姓杨的中国人财主出4百大洋把兄弟俩买下。这位财主原来是博人父亲的好朋友。为了避免因为日本人而遭到伤害,杨财主给两个孩子取了中国名,博人改名“杨希邦”。但是不久,土改开始了,杨财主遭到镇压。为了避免孩子受到牵累,管家叫杨希邦和堂哥逃跑。所以,当希代好不容易找到杨家时,儿子已经不见了踪影。
当兄弟俩再度流落街头时,遇到了一名中国妇女,说到她家可以管吃管住。没想到去了那里竟然被下到煤矿挖煤。而这位老板娘因为自己的儿子被日本人杀害,因此对这两个“小日本鬼子”充满仇恨,经常殴打他们。最后,堂哥挥起镰刀奋起反抗,并叫弟弟快跑。于是只有杨希邦一人逃出了煤矿。
杨希邦相信母亲一定爱着他,于是一家一家地找解放军医院。结果找到一家大医院时,被一名解放军军官吕建军(旅日中国人影星黄实饰演)逮住。见孩子3天没有吃东西,吕建军把他带到厨房,给他吃了一个饱饭,并希望他参加解放军当少年兵。于是,无处可去的杨希邦就成了解放军少年兵,而且因为会包扎伤口,成了一名卫生兵。但是他从此也认为,母亲抛弃了他。
不久,15岁的杨希邦跟随志愿军部队参加了朝鲜战争。在一次战斗中,阵地上只剩下吕建军和杨希邦等3人,而美军又发动攻击时,吕建军叫杨希邦先撤离阵地,自己和另一名战士为他掩护。可是,杨希邦在撤离途中被美军炸弹炸伤,成了俘虏。
1953年,解放军军官王江明突然召集日本人护士和军医,宣布他们可以立即回国。希代在寻找儿子无望的情况下选择了回国。而坚信毛泽东思想的马渕春,宣布留在中国,并与王江明结了婚。
希代回到佐贺县老家时,警察认为她当过中国共产党部队的兵,因此把她带到警察局进行了审讯。不久,因为从朝鲜战场上运下来的伤员太多,急需要护士,希代又再次成了佐贺红十字医院的护士。
有一天,美国军官告诉她,将会有一批中国人俘虏前来治伤。希代遇到了一名18岁的少年俘虏,怎么感觉到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亲近感。终于在这名少年俘虏被决定遣送回中国时,看到了他脖子上挂着的一只老虎香囊。
别离这么多年,在自己的祖国母子终于相聚,但是,却又是别离时。泪水中挥手,从此又隔天涯。
电视剧在这里戛然而止。
这部戏是在反省侵华战争吗?
一个女性励志剧的开头,家庭伦理苦情剧的结尾,借着侵华战争的背景,电视剧讲的仍然是 “日本人也是受害者” 的老套主题。
在“政治正确”上,《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狠下苦功。或许选择在中国拍摄外景,尤其在表现中日两国人民都是战争受害者着墨颇多。护士们救死扶伤不分敌我,冒着巨大风险抢救中国伤员;日本开拓团与中国老百姓友好相处,伪满洲国一片欣欣向荣;希代的儿子博人从小就说着流利的中文,不歧视中国人;博人在流浪途中被中国地主收留,当做自己的儿子对待;撤离医院前,中国伤员向日本医务人员深深鞠躬……
“都是治病救人,红的黑的又有什么关系?”女护士们用这个理由,选择了加入解放军部队传授医术。共产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同志,一边学习医疗技术,一边教中文,宣传共产主义理念,人手一本《毛泽东指导思想》。在一部日剧里看到这样的情节,违和感不小。
唯一的亮点是,剧中原本不多的反面角色也没有交给中国人来承担:日本人拐卖日本小孩、苏联兵欺侮日本女护士……这样看来,国内将本剧渲染成日本“抗日神剧”确实不无道理。长达4小时的叙事中,仅对刻画中国人角色这一点,观众看到的是一反寻常的友好立场。
而关于共产党人的理念,剧中的态度也并不完全是正面赞扬,女主角希代质疑以“消灭帝国主义势力、拯救劳苦大众”为由,进行内战。女护士小春在学习班上认真听讲受到感化,强烈认同革命理念,最后嫁给共产党员,留在中国。日本本土观众看到这里,大都会认同希代的观点,而小春则是被洗脑了。
虽然传达了反战主题,但本质上《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只是一部煽情赚眼泪的战争肥皂剧,与真正的反省战争仍相距甚远,某球时报的对其评价实在是过誉了。
日本今年集中拍摄抗战戏
除了大量抗战电视剧,抗战题材的电影也在日本筹拍。其中,一部名为《与妻共飞的特攻兵》的电影改编自真实的历史。1945年8月19日在日本天皇“玉音”放送四天之后,特工队员和妻子同乘一架战机踏上了不归之路。此后日本作家丰田正义反复采访取材,将这段不为人知的秘史写成了报告文学并搬上了荧幕。
在日本,神风特工队几乎已经成为很多战争片的代名词,在神风特工队身上很多日本舆论仿佛找到了一个“战争受害者”的宣泄口,因而该题材的影片在日本可谓“屡试不爽”,比如那部曾经被安倍晋三高度赞誉的“永恒的零”。
同时,今年日本还准备翻拍描述日本投降过程的电影《日本最长的一天》,以及有关日本遭受美军轰炸的电影《日本的天空下》等,题材主旨大多都是通过描述战争残酷来表达日本是战争受害者的情绪。
从艺术回归现实
8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发表备受嘱目的首相谈话,谈话内容尽管并没有爆光,但各方都推测,安倍谈话中会明确提到“侵略战争”和“道歉”的字眼,也会对过去的战争表示“深刻反省”,并承认“殖民地统治”。
有日本媒体报道,谈话内容或将提及“道歉”“侵略”等字眼。但有学者分析,安倍调整谈话内容,大多出于政策考虑,其目的在于安抚国内反对情绪,以在明年的参议院选举中获得优势。
日本媒体近期披露,“安倍谈话”将提及“道歉”等措辞,同时,安倍的演讲稿将明确提到“村山谈话”使用的“深刻的反省”、“侵略”与“殖民统治”等关键词。
学者分析,安倍发表战后讲话,本意就是要修改村山谈话的实质,而在最后关头如果做出这样的改变,是考虑到与中韩等国的外交影响,以及国内支持率急速下跌、安保法案遭遇反对等现实情况,因此即便“道歉”,也是一种言不由衷的政策考虑,安倍本人也承认所谓道歉将“在我们感到舒适的程度上”进行道歉。
早前,日本五位前首相菅直人、村山富市、羽田孜、细川护熙、鸠山由纪夫更是联名批评安倍晋三强行推动与和平宪法精神背道而驰的安保法案。
甚至连战后一向不会干预政治的日本天皇都罕见对安倍表达不满,有媒体称如果安倍发表的谈话如果没有深切反省日本的战争罪责,让周边邻国满意的话,将会在安倍发表谈话之后发言“批评”讲话。
显然,现实这出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
(综合澎湃新闻、网易军事、新华网、凤凰网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