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梓良一路风尘 一路风尘仆仆 一路繁花相送
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作者:靳丛珺
一路风尘仆仆,一路繁花相送
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社会素质拓展,7月9日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恰同学少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学院老师精心组织、学生部门的努力配合下正式拉开帷幕。此举符合学院“一直关爱”的主题。“一直关爱”是“一直关爱体系”,其中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是“一直关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06年开始,管理学院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团队已累计前往33家学校,与两百四十余名留守儿童结对。
通过每年暑期的支教活动,真正意义上为留守儿童提供一定帮助,为留守儿童创造美好回忆,为广大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提供锻炼机会。
出于对公益事业的热爱,今年暑假我有幸跟随我院“恰同学少年”团队,一同来到滨州市惠民县大年陈镇开展了为期一星期的志愿者工作。
弘扬国学经典 立德立志与立行
社会实践服务期间,我们团队在大年陈镇中心幼儿园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国学主题课程:国画书法、国风舞蹈、汉服汉礼、国学诵读等课程,其中国学诵读课收效明显大班三个班以及中班三个班级级已分别将《中国少年说》、《千字文》、《论语十则》等国学经典部分背诵。
志愿者们将这些国学经典中所传达的爱国之情、仁爱精神、自然规律等充满正能量的内容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多次复述加深小朋友的理解,帮助小朋友小朋友树立正确的三观。国学经典,博大精深。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仅要多学习国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更应该注重担当经典文化的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多学习多思考。经过几天的教课,志愿者们也在授课过程中更加注重了教学方法和切入角度,深入支教工作,将好的方法和立意贯彻落实到自身教学内容中,让大年陈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学有所获。
述红色经典 宗古汉书风
2017年7月12日,我院“恰同学少年”社会实践团队赴滨州市惠民县系列活动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红色记忆分队前往滨州市红色景区进行调研,了解革命传统文化,发扬红色革命精神。作为渤海革命老区的中心区和渤海区党委机关驻地,滨州有着深厚的红色革命历史。
我同志愿者们一道,共同追随红色记忆,参观了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武定府衙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认真聆听了相关的历史故事,重温了我党艰苦奋斗、不断壮大的光辉历程。
随后,我们欣赏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 聆听了一个个光辉的革命战争故事,被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深深打动,在心灵上受到震撼,在灵魂上受到洗涤,从精神上领略到先辈们的光荣征程。通过参观红色革命基地,志愿者们也都真切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为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做出了巨大牺牲。
通过此次滨州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滨州市惠民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底蕴,充分了解滨州市的红色革命精神,更加感慨当年为开辟和建设这方热土付出心血甚至生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家的奉献精神。
同心协力,众志成城,让我们继承革命先烈的意志,发扬红色革命传统,为建设和谐富裕文明的新家园而努力奋斗。
岁月忽已晚 革命精神永不老
7月11日到13日,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恰同学少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分别走访了两位革命老兵,以及前文化局局长。经过与革命前辈们的交流,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老党员们的心声,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能始终保持对生活的执着,以坚强勇敢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困难,而作为中国新一代接班人的我,将铭记历史,不断发扬老一辈的优秀品质,学习老一辈人的精神,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提高自身素质,将优秀的品质发扬光大。
本次“恰同学少年”暑期社会实践于7月16日圆满结束。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在大年陈镇中心幼儿园、小学的大力支持和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而社会实践就是大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最好阵营,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最好的平台。
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资源,为社区建设增砖添瓦,为构建文明城市献策献力。在社会与学校的结合过程中,锻炼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大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本次社会实践的开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