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故居 双清楼旧事——何香凝旧居及其他
一九二三年,廖仲恺夫妇和家人在东山百子路双清楼前合影。
国际妇女节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一些女人大代表、女政协委员的身影格外令人注目,她们以参政议政的方式度过她们的节日。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民主党派领导人中不乏女性身影,本版特刊发其中几位杰出代表,一起来了解她们的故事。
何香凝生于1878年6月27日,今年是这位传奇女性140周年诞辰。作为孙中山的革命战友和廖仲恺的亲密伴侣,何香凝前半生活动轨迹主要集中在广州一带。在广州南华西路龙溪新街和东山百子路,各有一座名为双清楼的老房子,两座双清楼都是何香凝和廖仲恺的旧居,他们在这里共同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风风雨雨,老房子也见证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和当时的历史风云。
龙溪新街双清楼
位于广州南华西路龙溪新街42号的双清楼是何香凝和廖仲恺在广州的第一间寓所,也是他们新婚的地方。
何香凝是祖籍广东南海,父亲何炳桓很早就去澳门和香港做生意,后来成为香港有名的大地产商。从小在香港长大的何香凝得风气之先,对女孩儿缠足深恶痛绝,但父母却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认为只有三寸金莲才显得斯文美丽。
何香凝六七岁便开始缠足,双脚肿胀疼痛难以忍受,于是每天晚上等母亲睡觉后,便用剪刀将裹脚布剪断。第二天母亲发现后再给她缠上,晚上她又剪断。如此反反复复十几次,母亲实在没办法了,便告诉了丈夫,父亲也没法子,只好对妻子说:“随她去吧。”就这样,何香凝保留了一双天足,成了那个年代少见的大脚女孩。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转眼间何香凝长成了袅袅婷婷的美丽少女。但当时门当户对的人家都知道何家九小姐(何香凝在家中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九)是个有名的大脚板,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缺陷,所以一直拖到19岁还无人上门提亲。这几乎成了何炳桓夫妇的一块心病,就在他们为女儿婚事忧心忡忡的时候,有人上门提亲了。
来人是廖仲恺叔父廖志岗,为侄子廖仲恺向何家求亲。廖志岗曾任香港招商局和电报局总办,是当地颇有声望的头面人物,和何家也算是门当户对。廖志岗为什么不嫌弃何香凝的天足,专门到何家为廖仲恺提亲呢?
原来廖家是客家人,祖先由中原地区迁徙至岭南后,一直崇尚女子不缠足的客家习俗。廖仲恺祖父早年到美国做华工,父亲廖竹宾在旧金山一家银行做事,思想比较开明,对中国人抽鸦片、缠小脚等陋习十分反感。廖仲恺16岁时,父亲患病去世,临终前特地嘱咐廖仲恺说:“小脚女人在国外被人看不起,你以后一定要遵循客家人的习惯,找一个天足女人做妻子。
”廖仲恺在病榻前答应了父亲的最后要求。当时廖仲恺哥哥在国内任职,于是廖仲恺便和母亲一起,带着廖竹宾灵柩穿越大洋,回到了家乡。
回国不久,母亲也因悲伤过度离世,廖仲恺便随叔父一家生活,后来又到香港皇仁书院读书。廖仲恺成年后,廖志岗为侄子的婚事犯了愁,因为在香港和广东比较好的家庭里,待字闺中的大脚女孩极为罕见。后来廖志岗听说何家有位天足的九小姐,喜出望外,急忙前去提亲。何香凝父母更是高兴,于是何香凝和廖仲恺很快便定亲结婚。
两人结婚后,将新房设在广州河南三官庙(今南华西路龙溪新街42号)廖仲恺哥哥廖恩焘家里。廖恩焘早年留学国外,清末回国从事外交工作,民国后担任北洋政府外交官,当过驻外公使和海关监督,抗战期间落水,当了汪伪政权的国民政府委员。廖恩焘晚年定居香港,20世纪50年代初去世。
廖恩焘在广州的这所住宅是青砖石脚的大屋,坐北朝南,宽三间深三进,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非常气派;过了天井是第二进厅堂,神厅在第三进,正间宽5米,深21米,房间用雕满花卉的屏风隔开,中间是厅堂;房屋西侧是花园和厨房,上面是阁楼,阁楼前还有一个露天大平台。
何香凝夫妇开始住在楼下神厅后面的一间卧房里,后来为避免孩子们吵闹,便在楼顶平台搭了一间小屋自住。新婚燕尔,格外甜蜜,他们白天读书论道,晚上并肩赏月,自得其乐,何香凝触景生情,写下了“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的佳句。因为这个缘故,他们将这间爱巢命名为双清楼。
双清楼见证了两人的爱情,何香凝也终身难忘这段美好时光,后来专门以“双清楼主”和“双清馆主”自号。据说这座小楼至今尚存,百余年来做过各种用途,近年来被一家幼儿园使用,目前已成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东山百子路双清楼
20世纪20年代初,何香凝父亲去世,何香凝分得了一笔遗产,她用这笔钱在广州东山百子路(今中山二路)建了一处住宅,仍以双清楼为名。
1922年6月16日,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突然围攻总统府,炮击孙中山住所越秀楼,公然发动武装叛乱。叛乱前,陈炯明将孙中山的钱袋子、时任广东省财政厅长的廖仲恺秘密逮捕,囚禁于广州郊外的石井兵工厂。
何香凝打听到关押廖仲恺的地址后,经过多方斡旋见到了丈夫。当时廖仲恺被关在一座阴暗的小楼里,身上锁着三道锁链,手上一道,腰上一道,脚上一道。看守不允许何香凝靠近廖仲恺,也不准两人交谈。何香凝去了三次,最后廖仲恺趁人不备,偷偷塞给何香凝一张纸条,原来是两首《留诀内子》的诀别诗:
后事凭君独任劳,莫教辜负女中豪。
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
生无足羡死奚悲,宇宙循环握杀机。
四十五年尘劫苦,好从解脱悟前非。
何香凝在同盟会和国民党内资历很深,性格刚烈,天不怕地不怕。她打听到陈炯明在白云山粤军司令部召开军事会议,于是便独自冒雨闯进司令部,逼着陈炯明将廖仲恺释放,回来后两人立即去香港与孙中山会和。
1923年1月初,孙中山通电讨伐陈炯明,陈氏通电下野,避居香港。廖仲恺随即被任命为大本营财政部长和广东省长,协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何香凝带着孩子和廖仲恺重新回到百子路双清楼家中,一家老小十余口专门在楼前合影留念,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影像资料。
百子路双清楼是一座双层砖木结构的西式洋房,坐北朝南,占地200多平方米,是何香凝一生唯一的一处私产。抗战爆发后,张云逸和廖承志受中共中央委托,到广州成立八路军办事处,廖承志将父母当年的旧宅让出作为办公用房。
后来有广州地方史志说此楼抗战期间被日本人炸毁,但据广东作家范若丁介绍,双清楼并没有毁于战火,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拆除。范若丁在《皂角树》中这样写道:“大革命时期,国民党的不少要人也曾住在东山……蒋介石除住二沙头外,还与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在百子路的一栋别墅共同居住过。
20世纪60年代,中山二路靠近东山电车总站处,有一座建筑坚固的电信所,电信所西边有条小巷,巷内有一栋名为双清楼的小楼,巷口有一块铭牌:‘双清楼,廖仲恺、何香凝故居。’如果蒋介石确与廖仲恺夫妇在百子路一起住过,我想,其住址就是这栋小楼了。到了80年代,电信所给拆了,小巷没有了,那块纪念碑当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一座老房子,承载着数不清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