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玉与常香玉的关系 破解常香玉收回小香玉艺名之谜
艺术有多重?破解常香玉收回小香玉艺名之谜
转贴按语——至今,小香玉还是沿用这个艺名,没变。
在豫剧大师常香玉逝世一周年之际,一份大师亲笔签名的声名被公诸于世:鉴于孙女陈百玲所走的路与当初继承和发展流派的承诺南辕北辙,决定收回"小香玉"艺名的使用权和继承权。 这是有史以来梨园界第一次发生收回艺名的事件,此举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人叫好,但也有人质疑这份声明的真实性,还有人说这是家庭矛盾,更有甚者,认为常香玉心胸狭隘,不能容忍艺术创新。
一代大师弥留之际因何做出如此决定?它带给世人哪些思考?近日,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也许,曾在常香玉身边工作过的诸多人士的看法,有助于解开你心中的谜团。
律师: 收回艺名,常香玉最后一个惊世骇俗之举 "常香玉一生有许多出人意料的事,这恐怕是最后一个",常香玉律师、河南省律师协会会长罗新建说,"这是她‘戏比天大'的真正体现,当后人所走的路和她的艺术追求、艺术理想、艺术理念发生矛盾时,她舍弃的一定是前者,在任何情况下,她都容不得任何人对豫剧艺术采取随便的态度,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
"去年5月14日做声明的时候,我、律师叶树华,还有河南省公证处的两名公证员在场,除了文字记录,还留有照片、录像带等资料。这份声明是老人在意识非常清醒的状态下做的,反映了老人的真实意愿,其真实性不容质疑,我本人以自己的职业道德做担保"。
"一般人希望为自己的后代能过得好一些创造一些便利的条件,可常香玉不这样,从这种意义上讲,这正是她超出常人的地方,非常令人敬佩,所以我认为她此举有着'惊世骇俗'之义"。
要理解她收回艺名的决定,首先要看她当初赋予艺名的目的,很明确,目的只有一个,非常纯粹、明确而简单:即传承、弘扬常派艺术,而不是希望子女后代可以因此生活得更好。
赋予小香玉艺名时,也就赋予了小香玉流派传人的地位。常香玉从内心深处有一种要求,小香玉应该像她一样,全身心地投入,不能以随便的态度对待艺术。但当她看到小香玉近10年不演一出戏,艺名不能起到传承流派的作用而成了获取其他名利的手段时,她失望了,她受到的打击是巨大的。
在她没有能力改变现状、把小香玉拉回舞台时,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收回艺名。 "声明公开后,社会上有各种说法和猜疑,是因为对常香玉这个人缺乏全面了解,我坚信这件事与血缘或家庭无关。
常香玉爱戏如命,在她那只有一个标准,是不是全心全意把戏唱好。当年她的小女儿为了逃避学戏跑到美国,她们母女18年不往来,女儿生活上遇到很多困难、挫折时,常香玉就两个字'活该'。如果她看重的是血缘,当初就不会把艺名授予给陈百玲"。
"常香玉知道自己不久人世了,她从内心深处希望小香玉能够因为她的离世有所转变,从而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回到传承常派艺术的道路上来并有所作为,所以她没有在生前公布她的决定,而是交给儿子陈嘉康择时公布。但常香玉走了一年了,小香玉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传承流派的责任,更没有在传承常派艺术上有任何作为。为此,我和陈嘉康多次商议,认为老人的真实意愿是明确的,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
有人认为,艺名是一种姓名权,享有专有权,一旦赋予就无权剥夺,常香玉无权收回小香玉艺名。但罗新建认为,艺名和姓名不一样,姓名是自然人相互区分身份的象征,而艺品是戏曲流派相互区分的象征,与姓名的特征不一样,不能完全用关于姓名的法律规定处理艺名。
姓名一旦规定,享有专有权,艺名,要看它是否具有艺术流派代表作用,如果不能起到这种作用时,这个艺名就不再具有代表性,从这个角度看,艺名可以收回,至少从法律逻辑上来讲,是可以收回的。虽然没有先例,但法律上并没有太多争议,因为它主要不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是从艺术角度做出的决定,初衷并不是为了解决法律问题。
"从尊重老人遗愿的角度看,小香玉的艺名就不要再用了,想干事创业,用其他名字一样。事实上,陈百玲还用不用这个艺名、如果用会不会引起法律纠纷,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评价常香玉大师的决定,如何看待一个全面、真实、完全脱离了常人追求的一代艺术大师。"
•弟子: 后继乏人,常香玉最大的心病 常香玉的大弟子、豫剧表演艺术家高玉秋,数十年来一直陪伴在常香玉左右,得知老师收回小香玉艺名的决定,她表示,"我理解老师,她为戏而生,为戏而终,她不要名、不要利,不要官,不要钱,一生就是为了戏,她对老伴陈老师的爱,是为了戏,和女儿18年不往来,是为了戏,收回小香玉艺名,肯定也是为了戏"。
"我懂得老师的心思,她想有个好的接班人。有一次老师对我说,看人家京剧发展多红火,有一帮人在精心做,一出场金光闪闪,满台生辉,人才济济,她很羡慕梅葆玖子承父业,虽然梅葆玖的嗓音不如梅兰芳圆润,功力也不如,但一看路数是梅兰芳"。
常老师的五个儿女中,小五条件最好,但小五不学戏,跑到了美国,她就看中了孙女小百玲,百玲很有灵气,也有常老师的气度和震撼力,能演好红娘、花木兰。常老师让她叫小香玉,就是希望她能像梅葆玖那样,传承常派艺术。
"常老师在小百玲身上下了很多功夫,抱着很大的希望,小百玲也很努力,那时我去常老师家,经常看到他们在一起说戏,气氛很融洽,常老师很幸福、很愉快,感觉豫剧后继有人,心里提了很大的劲"。
"1995年小百玲去山西办学,常老师非常支持,资金不够,他让儿子嘉康帮助筹集。老师对我说,小香玉是个主演,红花还要绿叶来衬,戏曲舞台是个整体艺术,需要一群拱托她的人。她特别希望小香玉的学校能像当年香玉剧社一样,办成一个豫剧基地,培养一批人,成个小气候"。
但后来小百玲的路没有走对,老师很着急,说这可咋办呀,都不往戏上使劲,净往歌上、舞上使劲了,为此,她还和陈老师一起去劝说小百玲。
小百玲的学校办成了综艺学校。前不久电视台采访小百玲,问她培养的学生中,有没有条件好的唱豫剧的,她回答说,有条件好的,分到别的单位唱歌了,她没有培养专唱豫剧的人。还说不为此感到遗憾,因为这是个良性发展,豫剧面临危机,应该首先考虑孩子们的生存问题。
"听到这,我明白了,我彻底明白了老师为什么写声明,叫你小香玉,是为了戏,叫你办学,是想有个豫剧基地你现在不唱戏,不为豫剧培养才,你还叫小香玉干啥?这是失职。这个时候常香玉不收回小香玉艺名,不这样做,就不是常香玉了"。
"我看到老师在声明上签字时,手颤抖着,我明白老师的痛苦,这是她的心病、心里的大疙瘩。她这一辈子,说她固执也好,戏痴也好,她就是这么一个人,戏是她最大的武器,到死满脑子还都是戏。临终前,我去看她,她还说,我嗓子哑了,这不中,得赶紧吃药给它治好"。
小百玲走她自己的路了,但走是不是常香玉的路,也不是戏曲舞台的路,这是她的个性,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她这么做,常老师必然会收回小香玉艺名,这种冲突是必然的,我们应该从中悟出很多理儿来。
•艺人: 警示后人 从事戏曲事业就必须为之献身 河南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戏曲理论家石磊说,不能把这件事看成是个人恩怨和家庭私事。常香玉有一句名言,戏比天大,她不允许她的子女亲属不干戏曲而得到不应得到的名誉和不义之财。她的声明是她对常派艺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维护,也是对后世从事戏曲艺术的年轻一代所做的一种警示,既然从事戏曲事业,就必须为之献身。
石磊说,陈百玲是个唱戏的好苗子,在1982年得艺名小香玉后,在常香玉大师的鞭策鼓舞下,排演了十多出好戏。但在1995年之后,陈百玲离开河南到山西,之后又到北京,完全脱离了豫剧,脱离了舞台,期间没有唱过一出大戏。
她在太原办希望小学戏校,教孩子体操、武术、歌舞表演,培养出来的也不是豫剧人才,更不是常派演员,她本人也没有再唱常派艺术,只是在综艺节目中清唱一些段子,完全成了一个清唱演员。
她不再舞台上唱《红娘》、《白娘子》、《花木兰》,也就不再是常派传人了。我们对她早就失望了,失望得比常香玉还早,所以当看到常香玉的声明时,我发自内心地认为,常香玉太伟大了,太勇敢了,太无私了,太有远见了,她从不怕别人说这说那,她这一生就是在骂声中成长起来的。
"这些年,陈百玲在电视中表演的清唱节目,吸收了大量的港台动作,在我看来已不是常派艺术了,而是"豫歌"。常派艺术"刚柔兼济",是一个非常完美动人的流派,小香玉改了,但那不叫创新,艺术创新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想创新你首先要继承好,然后经过广大观众、经过专家认可,才慢慢形成。究竟是糟踏了常派还是改革了常派,得让观众说话"。
"人要讲信仰、艺术也要讲信仰,常香玉把戏曲事业看得比天大,视为自己的生命,她不允许任何人歪曲它、背离它,小香玉背离了常派艺术精神,收回这个艺名,也是一种革命之举"。
背着行李农村到矿区,工作在戏曲第一线、一场一场为老百姓演戏的人,是最让我们敬重的,常香玉就是这样一个人,常香玉的名气是唱出来的,不是自己封出来的,也不是别人赐予的。如果陈百玲尊重奶奶、爱奶奶,就应该听奶奶的话,奶奶不让你叫小香玉,你不理解也要执行。反省自己、早日回归到常派艺术上来,像她奶奶一样,到农村、到矿区演出,不管叫什么,一样会赢得老百姓的爱戴。
"不管这份声明对还是不对,别人理解不理解,这是老一代艺术家的追求、信仰和看法,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启迪,尤其是戏曲界的年青一代,如何对待老祖宗的遗产,是敬业爱业,还是沽名钓誉?是传承艺术,还是追名逐利,拈轻怕重?常香玉之所以成为常香玉,是她吃了常香玉的苦,常香玉去世后,豫剧失去了领军人物,我认为,谁能像常香玉那样吃苦乃至为戏曲献身,才能成为新的常香玉,这应该是一代豫剧大师留给人们的最后的警示。"
•小香玉: 我爱奶奶不会改变 如今在北京忙于对农民工子弟进行艺术培训的小香玉陈百玲,近日坦露心声:"知道这个事是和大家一块的,挺突然的,然后确认了一下,确实是。当时心里非常复杂,第一感觉就是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处理好,对得住奶奶,也对得住我的事业、我的一群孩子,我觉得应该认真平静面对"。
"这件事对戏曲界来讲,可能是一个大事,但对我来,我觉得它很痛,毕竟我很爱我的奶奶,因为没有常香玉就没有小香玉的今天。我一直觉得我是奶奶最称职的孙女和最称职的小香玉。我爱我奶奶不会改变,我爱我的事业也不会改变,应该说时间是能证明一切最好的办法"。
"如果没有常派,也就没有今天的小香玉,我是从奶奶的红娘、花木兰、白蛇传发展出来的,常派艺术是我的命脉,到现在为止,我的表演艺术风格渗透出奶奶的生命力、奶奶的神气"。
"可能不是一代人,对艺术理解的角度不同。奶奶最理想的是让我把红娘、花木兰、白蛇传都演出来,我不是很理解,因为奶奶常跟我讲,现在的戏曲观众少,多想办法能让更多的观众喜欢戏曲才行"。
戏应该搞,更重要的是怎么让观众进剧场看你的戏。奶奶当年演戏的时候,戏迷们带着干粮、带着铺盖卷排一个星期才能买到她的票。像奶奶这样一个作品一演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我想都不敢想。现在一个大的艺术院团一年演不了几场戏,时代不一样了。
"抗美援朝时奶奶义演半年,捐献了一架飞机,花了15亿人民币。没有观众喜欢她,她从哪挣15亿?实际上奶奶一直是挺注重让观众喜欢的,在这个问题上,我始终认为我奶奶和我是一样的"。
"我继承常派继承得非常好,我把具有时代感的东西,和奶奶给我的一些东西揉和在一起了,我的这种新的形式,也算是常派艺术的一种延续或者发展"。
我从来没有脱离过豫剧,我在演的所有的东西肯定都会和豫剧有主要的关系,同时也会有时代感,有小香玉的特色,有音乐剧的特色,有更多新的元素在里面,这让更多的青年观众喜欢了,我的理解是,更多的观众喜欢你,关注你,你才能够良性循环。
"对于小香玉,我很有感情,虽然一开始并不是特别喜欢,但最重要的是叫了,叫到现在也叫了24年了,所以说小香玉不是给了以后就有的,而是这些年我一直努力认认真真做事、甚至拿命换来的,所以我觉得它很重要。现在更多的观众都一直在叫我小香玉,我也没觉得我会是别的谁,除非观众有一天不叫我小香玉,我也就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