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劲松个人资料简介 《一本好书》王劲松获赞:忠实原著却看到了真人

2019-02-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过去我们看历史,我们看的是事,但<万历十五年>这个书呢,我们看的是人,而且看的是人心,是关于内心的一些东西."昨晚八点,大型场景式读书节目<一本好书>第二期<万历十五年>如约而至,本期节目对经典历史向名著<万历十五年>进行了独特解读,播出后再次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评价称:"没想到万历十五年还能进行舞台化演绎,剧本改编功不可没"."皇帝也是人,这个切入角度打破了我心中对皇帝的刻板印象,王劲松老师戏真好&quo

"过去我们看历史,我们看的是事,但《万历十五年》这个书呢,我们看的是人,而且看的是人心,是关于内心的一些东西。"昨晚八点,大型场景式读书节目《一本好书》第二期《万历十五年》如约而至,本期节目对经典历史向名著《万历十五年》进行了独特解读,播出后再次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评价称:"没想到万历十五年还能进行舞台化演绎,剧本改编功不可没"、"皇帝也是人,这个切入角度打破了我心中对皇帝的刻板印象,王劲松老师戏真好"……节目中,王劲松饰演沉睡在定陵具有上帝视角的老年万历,以串演的方式,将老中青三代万历同台的一幕幕场景连接了起来,带领观众进入了暗流涌动的万历十五年,剖白万历的一生;而在本期节目嘉宾品书环节,陈晓楠、止庵、朱大可三位嘉宾也针对于万历的一生以及与文官集团的人际矛盾冲突进行了独特的解读,以此探讨万历皇帝性格的形成。

王劲松个人资料简介 《一本好书》王劲松获赞:忠实原著却看到了真人

成功的剧本改编,让《万历十五年》这本历史向经典著作在大众面前"活"了起来,许多观众表示,看完节目之后想立刻拾起经典去探索万历的一生。

以万历成长独特角度切入 绝佳改编创意引发情感共鸣

王劲松个人资料简介 《一本好书》王劲松获赞:忠实原著却看到了真人

"那时候,我还是个孩子。一个生下来就得当皇上、就得背负着天下、就得是让天下所有人都满意的神一样的孩子。"当王劲松饱含复杂情绪的说出这句少年万历的内心独白时,许多观众表示感受到了共鸣。其实皇帝也是人,尽管他身份特殊,但他也有着普通人的困惑和需求。

王劲松个人资料简介 《一本好书》王劲松获赞:忠实原著却看到了真人

《一本好书》节目以万历最"人"的一面切入,展现了他曾经被严厉管教、束缚自我的过去,以及构筑他性格,他人生的因素,这也让很多人都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万历的这些困惑和苦楚通过绝佳的剧本改编,穿越时代和身份呈现在舞台上,给予大众在历经成长、追寻自我的过程中不断的启发。

王劲松以第一人称演绎万历一生,独特的串演人表现形式,更带给观众身临其境般的代入感。一场能被受众喜爱的演出,不仅需要扎实独到的好剧本,且不乏对原著最大程度地还原,给予观众最好的养分;还需要演技精湛的优秀演员,精准地将观众代入书中那种状态;更需要包容展现的好平台,让这些美好能有机会展现在大众面前。

好舞台与好演员互相助力,好平台、好剧本、好演员三方的互相成就,促成了实力文化品牌对实力演员的成就,其在为广大受众带来独立思考的同时,也建立起了受众在认知和感受时的情绪层次,引发情感共鸣。

标榜文化只能速生速谢 大众认知需要精粮细粮

"变",是当下综艺市场环境亟待,也正在进行中的一种趋势,文化综艺的大火让许多综艺都纷纷想搭上这趟潮流的列车,一大批赶时髦、复制式的标榜文化的品种由此诞生。但来的快,去的也快,标榜文化跟随潮流的制作,速生速谢也成为他们的宿命。

而关于这个问题,《一本好书》总导演关正文也提出了他的思考和做这档节目的原因:"文化节目最后还是应该回归到认真的去制作内容和打造形式上来,做《一本好书》,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精粮、细粮,看上去真的是精粮细粮,并成功地传播出去。

"这也是《一本好书》跟以往节目"二次创作折损原著精神"倾向的不同之处,《一本好书》更忠诚于原著,并高度还原了书本精神,保留原著精髓。节目中大段落的表演和讲述的文字均都来自原文,其在以影视化还原经典著作的同时,让观众更能真切感受到原作者的文字魅力和思想精髓,从而引发直接阅读的兴趣,去重拾经典读一本好书。

这也是实力文化制作《一本好书》的直接目的:读书无法代替,节目更不会代替观众读书,只是以生动化的演绎,来引发观众主动读原著的兴趣,从而获取于自己有益的养分。

"提供鲜活认知,激活独立思考",这是实力文化创始人总导演关正文对好书提出的两个价值标准,《一本好书》节目期望广大受众,能通过自己的亲身阅读,去真正获得这两个价值。读一本好书,为一生所用,下周一晚8点腾讯视频,继续与各位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