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丹妮老师 梁丹妮用《我们》诠释最美母亲 初心犹在 戏比天大!
母亲节到了,有人这样说,母亲的肚子是我这辈子——住过的最贵的房子 。也是我这一生都无法交清的房租,祝天下妈妈们永远健康长寿。~
那么在这个伟大的日子里,小编要带大家来认识一位影视剧里的“母亲专业户”——梁丹妮老师。
光说到梁丹妮这个名字,也许你会觉得有点陌生,但是一看照片,你绝对会被唤醒和这位“妈妈”相关的记忆~~
咦,她不就是《青春期撞上更年期》里的满身小市民气息的妈妈贺淑珍嘛!虽然贺淑珍身上小市民的习气很多,但是却是为一辈子都在为女儿的婚姻打算,她乐得把女儿嫁给邓家齐,是因为以下几点:邓家齐的爸爸好歹是个机关干部;邓家齐混影视圈,这是个名利场,一步登天的可能性很大;老邓家他去观察过,生活水平很高——三室一厅呢。总之,她是为女儿估了支绩优股。所以即使她满身小市民气息,但是小编还是很喜欢她!
还有《北京青年》里那个有些刁蛮任性,总是想要控制儿子的何东妈妈,她很爱自己的儿子,却又总是撒泼,甚至在何东工作的户外主题餐厅下跪磕头让他回家。
在最近几年的家庭剧中,梁丹妮老师频频出镜,无论是温暖体贴充满小市民气息的还是泼辣、彪悍的妈妈,她都可以演得入木三分,既然演出母子之情的深情,又能让社会现实直戳人心,逼真的演技,更常常引发观众的共鸣。
但是最叫人难忘的还是,去年在由杨澜监制的公益微电影《我们》里,梁丹妮老师所饰演的一位患了阿兹海默症的母亲。剧中,这位妈妈没有刁蛮和泼辣,优雅柔和却处处戳动人心。
电影里,母亲和女儿不仅分开了十五年,她甚至忘记了自己唯一的女儿晓敏。因为女儿晓敏十八岁的时候意外怀孕,母亲坚决不同意她生下这个孩子,倔强的晓敏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母女从此断绝了往来。
当女儿重新回到母亲身边的时候,在母亲的床头意外发现了一本日记,日记里记录了母亲满满的懊悔和无法寄出的疼爱,这时候的女儿才慢慢读懂了母亲.....
在《我们》里,梁丹妮老师饰演的母亲慈爱而温和,即没有过多激烈的言语,也没有夸张的肢体语言,一切都是淡淡的、家常亲切的气氛,但往往这种亲切的感觉却很容易撩拨到你的内心,这才是妈妈的感觉!
一个生病的母亲,她只有女儿的记忆却没有女儿的印象,她每一天都活在对女儿的思念和愧疚中。在剧中,梁丹妮老师的台词不多,但是每一帧画面,你都可以感受到母亲那种复杂的内心
母亲坐在椅子上听着日记默默流泪的无力感
这种表演,温柔舒缓,饱含深情而触动人心,梁丹妮老师在镜头前缓缓哭泣的表情,让小编想到自己的妈妈,我不在她身边时,她是否也会这样愣愣地发呆,思念地不行开始偷偷掉眼泪。
当我回家的时候,她是不是也会这样撩拨我的刘海。
生病的母亲,记忆跟不上遗忘的脚步,她在慢慢的失去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失去了一切,但是却从未忘记爱自己的女儿。
“我觉得,是我的心弦被一下一下拨动的感觉,哪怕这个字不多,但是我能体会到,这个戏当中所蕴含的这个内容非常的丰富,我非常的感动。我一遍一遍的在看,一遍一遍的在想,那个画面,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连梁丹妮老师自己也这么说。
被拨动的除了梁丹妮老师自己,还有广大的观众和评审老师。虽然这仅仅是一部十分钟的片段,就让梁丹妮老师凭借母亲这个角色分别在两个微电影节,金风筝微电影节和亚洲微电影节的“金海棠奖”上,获得了两个“最佳女演员奖!
她舒缓的表演像是一首优美的摇篮曲,既诠释着女性的柔美与安宁,也让我们感受着母爱的弥足珍贵。——评奖协会是这样评价梁丹妮老师的。
好的剧本、好的角色加上好的演员,那么一切就都不会成为障碍。
虽然拍摄现场在杭州,但是本应该气候宜人的地方,却在拍摄的那几天烟雨连绵,让人很出乎意料。在风雨交加的天气,而梁丹妮老师本来又有骨刺旧疾,一次次的跪地磨破裤子让人心疼不已,可是梁丹妮老师却说,这都是很值得的。
之后,梁丹妮老师在自己的文章随笔里还记录这时候的心情“在短暂的兴奋之余,我内心涌动的则是四个字,来之不易!”
对于年轻一辈来说,会熟悉梁丹妮老师,可能是因为她是镜头下的母亲专业户,但是事实上,梁丹妮老师的“来之不易”让人特别感慨。
当年,梁丹妮老师从杂技演员转行拍电影,没想到很幸运的是,在全国仅有的几部电影海选演员中胜出,开始出演电影,并且在第一部电影中就担任主要角色。
刚刚开始拍电影的梁丹妮老师天生丽质,不到20岁就成为了电影明星。
在那个年代里,梁丹妮老师的美就像是画报里被时光固定的年代美人,商店、小铺,处处都有着梁丹妮老师的画报。
梁丹妮老师的演技也受到了肯定,在经典影片《漓江春》《谁是第三者》中的演出,更是受到了不少好评。如果要打个比方的话,梁丹妮老师在那个年代就是“女神”。
即使到现在还会有不少影迷翻出当年的电影,也只是为了梁丹妮老师的惊鸿一瞥。
但是没想到1995年以后,她的演艺之路却变得坎坷起来,事业“进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期”。近十年的演艺低谷,这对一个女演员来说无疑是重大的打击,也经历和看到了光环背后许多的人间冷暖。
梁丹妮老师重新从零开始做起,那时候梁丹妮参演过不少电视剧,无论角色大小,梁丹妮都用了百分百的精力去演戏。
甚至当制片人看过样片后,他都惊叹道:“没想到丹妮姐竟然把一个龙套,演成了角儿!”
后来有一年梁丹妮调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事业也因此出现转机。北京人艺啊,被称为“国宝”级的明珠,中国话剧的希望所在,戏剧大师曹禺是首任院长,也是培养濮存昕,冯远征等国家一级演员们的圣地。
在这里,梁丹妮老师才真正收获了真正关于“演员”的学习,这十分难得,在这之后无论角色多小,梁丹妮老师决不轻言放弃每一次得到的机会和每一个来之不易的角色。哪怕是最小的,最不起眼的,甚至只是一个根本算不得角色的龙套。
而更让人对梁丹妮肃然起敬的是,梁丹妮老师对“戏比天大”的坚持。
今年春节期间人艺上演话剧《日出》,梁丹妮老师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顾八奶奶和翠喜。两个角色反差极大,顾八奶奶有她的俏皮、天真和活力。
翠喜有她的风尘、不甘和善良,梁丹妮老师把两个角色都处理的丰富而鲜明,每一个环节都丝丝入扣,语气、神态、动作都很传神,每个角色拿捏的恰到好处。
谁知道,在演出期间她的父亲竟然去世了,这一刻,父亲远在广州,而梁丹妮老师在北京戏剧的舞台上,一旦舞台的大幕拉开,就不容有任何含糊,梁丹妮老师却只能忍痛选择在舞台上继续把戏演下去,只因“戏比天大”。
眼泪泡着心的梁丹妮老师,虽然如期出现在人艺话剧《日出》演出的舞台上,但“顾八奶奶”的每一次的欢笑,都渗透着丹妮姐心里的泪水,“翠喜”的每一声叹息!哭泣,也都足以让她失控!
那天当“翠喜”下场后,梁丹妮老师才禁不住失痛哭!舞台剧一结束,就立马飞奔到广州正式送别父亲....
北京人艺,经常有很多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在里面排练话剧。排练厅上面写有四个大字“戏比天大”,这四个字就是北京人艺的传统。
现在娱乐浮华,演员总是伴有很多的争议,有些明星,把表演只当作赚钱的途径,赚钱是唯一的目的。
以往演员的本职是演戏,只有把戏演好了才行,但他们可以因为忙着赚钱,而来不及认真地演戏——男女主角几乎没有同框,大多数时间电视屏幕上都是男女主人公的大头在不停转换,为数不多的同框戏也是一虚一实。
而在老一派的演员这,这种情况是万万不可能的,他们传承着“戏比天大”的艺德,对于演戏,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戏比天大,是一种传承。
而更幸运的是北京人艺让梁丹妮收获的不只是演员的坚守和梦想,还有爱情——和冯远征相伴携手走入婚姻,一起演戏工作,一起做慈善!
2008年5月14日,梁丹妮冒雨赶到中国红十字会为地震灾区捐助善款。由她代表他们夫妻,向红十字基金会捐款十万元人民币用于抗震救灾。
2008年5月17日,公益电影《母亲的眼睛》在京举行首映礼,冯远征、梁丹妮夫妇表示捐款、捐角膜这些都是自己心声的表达,都甘愿去做,“如果有更多的方式,我们也愿意去做。”
小编想说,只有当美丽和激情耗尽,积淀下来的,才是真实而完整的人生。对于梁丹妮老师,她的演艺态度让我们敬重,她的爱情更让我们感动,她对公益的热心让我们动容!
也许你会很奇怪,我们为什么会经常安利老派演员。
因为在演艺圈,演员是一门需要传承的职业,我们的内心需要有一份老派演员的尊重和敬重。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感谢“戏比天大”的艺术家们传承,感谢梁丹妮老师这样的老戏骨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