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作品 吴昌硕书画作品辨伪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吴昌硕是中国画坛上颇具影响力的大师,他的最大特点和优点就是通融和超越。虽然时代对于他一生有巨大的推动力,但自身的刻苦努力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吴昌硕与传统文人画家不同,兼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能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将四绝融会贯通,特别是他以金石入印,入书,入画,以最传统的艺术因素和审美理想塑造了崭新的艺术风格和风气。
吴昌硕不仅实现了让绘画体现野逸与高古之气,还把中国画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对现代中国绘画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吴昌硕绘画的题材以花卉为主,亦偶作山水。前期得到任颐指点,后又参用赵之谦画法,并博采徐渭、八大、石涛和扬州八怪诸家之长,兼用篆、隶、狂草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亦创新貌。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他认为“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作品富有金石气,讲求用笔、施墨、敷彩、题款、钤印等的疏密轻重,配合得宜。吴昌硕在日本称之为印圣,与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草圣张芝齐名。
吴昌硕因以“草篆书”入画,状物不求写实,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笔墨形式。吴昌硕曾自言:“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他以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
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字格局,或作对角斜势。用色上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浓艳。吴昌硕晚年较多画牡丹,以鲜艳的胭脂红设色,含有较多水分,再以茂密的枝叶相衬,生气蓬勃。荷花、水仙、松柏也是经常入画的题材。
图一图二均为署名吴昌硕的《菊花石》图,图一采取了赋色,图二使用了水墨。一般情况下,有人喜欢着色的,有人喜欢水墨的,但是不管是着色也好,水墨也好,关键是收藏吴昌硕的真品原作才能算好。
图一黄菊与紫菊似乎在百花凋零的秋天中怒放了,画家抓住了秋菊坚贞不屈、傲霜斗雪中最绚烂的那一瞬间,每一个花球的形态和形象都充满了变化,充满了生命,簇拥在一块具有“风骨”的太湖石上,点缀出“我花开来百花杀”的秋景。
图二的菊花采用的是大写意的画法,水墨淋漓,情景交融,以气取胜,强调一气呵成,将气灌于笔,做到将气韵和笔墨结合,将“意”和“境”达到和谐,笔墨技法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那么,图一和图二分别让我们感觉到两幅作品除了赋色和水墨最大的分别外,似乎两幅画的水平和功力都难以挑剔,甚至各有千秋,难分高下。采用这样的观点去评价上述的两幅画,是不准确的。
要知道鉴定是残酷的,真和假必然有它们内在的玄妙之处,在反复的品味、鉴赏过程中,图一明显的比图二更加完美,菊花和石头都能做到形神兼备,除了有格外的美感外,更有呼之欲出的生命感觉。而图二技法尽管高蹈,但菊花的花冠在用笔上有点散乱,菊花和叶子主次关系不明显,有互相争艳的嫌疑,尤其概括石头轮廓那“一大笔”,更是使用了粗犷的笔法,显得额外的孤立。
此外,图一的书法能体现出筋骨血肉和轻重缓急。图二的书法缺乏金石的力度,尽管气势是统一的,但笔力不压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