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力希的一生】莱因哈特·海德里希的一生解读

2017-06-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莱因哈特·海德里希的一生解读:莱因哈特?特里斯坦?欧根?海德里希(Reinhard Tristan Eugen Heydrich),1904年3月7日生于萨勒河畔的哈雷市(属于萨克森公国),他的家庭富裕且具有艺术气息--父亲布鲁诺是哈雷音乐戏剧学校的校长,母亲伊丽沙白出身名门,海德里希名字中的欧根便是为了纪念做过撒克逊皇家议员.建立了著名的德累斯顿音乐学院的外祖父(欧根在德语中意为出身高贵)老海德里希夫妇忙于事业与社交,花在照顾孩子上的时间很少,渐渐的,小莱因哈特变的沉默孤傲,这或许是他自闭性格

莱因哈特·海德里希的一生解读:

莱因哈特?特里斯坦?欧根?海德里希(Reinhard Tristan Eugen Heydrich),1904年3月7日生于萨勒河畔的哈雷市(属于萨克森公国),他的家庭富裕且具有艺术气息——父亲布鲁诺是哈雷音乐戏剧学校的校长,母亲伊丽沙白出身名门,海德里希名字中的欧根便是为了纪念做过撒克逊皇家议员、建立了著名的德累斯顿音乐学院的外祖父(欧根在德语中意为出身高贵)

老海德里希夫妇忙于事业与社交,花在照顾孩子上的时间很少,渐渐的,小莱因哈特变的沉默孤傲,这或许是他自闭性格源起。

海德里希有一个姐姐伊丽莎白,一个弟弟海因茨,身为长子的他被父亲寄于厚望,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莱因哈特是布鲁诺仿照瓦格纳风格创作的歌剧中的人物名字,特里斯坦则是瓦格纳名作《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主角之名——布鲁诺无疑期盼着这个儿子将来能继承自己的音乐事业。

海德里希本人意愿又是如何呢?

应该说他也曾想过做一名音乐家,受家庭氛围熏陶,海德里希幼年起便表现出对古典音乐的浓厚兴趣,他有这方面的天分,也肯努力,在父亲的调教下海德里希精通作曲、钢琴、大小提琴,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最钟爱的小提琴。作为小提琴手,海德里希被公认拥有完美的技巧和极佳音感,若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影响,或许莱因哈特?

海德里希这个名字被后人记住的理由,是天才小提琴家而不是双手沾满鲜血的罪人,就如丽娜在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说的那样:“按照他的天资和才华,莱因哈特始终是位艺术家。他能将感情转化为乐曲,假如世界当时不是这样支离破碎,我今天就不会是一位战犯的妻子,而肯定是一位小提琴天才的妻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凡尔塞和约的苛刻,但泽走廊和鲁尔工业区被侵占,这一切在让德国人感到耻辱悲愤的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德国经济,匪夷所思的通货膨胀吞噬了海德里希家的财产,不过少年时代的海德里希抛弃音乐家梦想应该不单纯是因为家境一落千丈。

社会的动荡、德国各地接踵发生共产党和无政府主义者组织的暴动,对于莱因哈特?海德里希的一生有深刻影响,尤其是1919年德国共产党在萨克森州领导了“斯巴达克斯军团起义”,与随后前来镇压的自由军团发生了血腥内战,当时十五岁的海德里希正处在思想观念形成阶段,目睹左翼激进分子造成的无政府状态和暴乱的恐怖,他接受了右翼集权思想。

此后他加入了泛德意志民族主义青年协会、德意志人民同盟等一系列民族主义青年组织,还当上了自由军露西分部的自愿联络员。

那个时候啊,穿着军装戴上头盔,在胸前配起自由军徽章的少年,尚还单纯,那时让他四处奔波的不是野心而是对于民族的热爱吧

到了海德里希十八岁,音乐家的梦想早被他抛到脑后,除了成为军官他没有别的念头。选择海军是因为战后德国被限制在十万人内的军队中,海军军官最有发展前途,二来在海军只要服役满十年就可以享受终身养老金的待遇也非常诱人。

有时我会想象1922年基尔海军基地新生前来报道那天的情景:新士官生中有个细高个儿颇为显眼,他一头金发,灰蓝色眼睛,肤色白皙相貌柔弱,修长柔软的双手紧紧抓着一个黑色音乐盒,那里面装着他最珍贵的宝物——父亲送给他的小提琴。

“这小子走错地方了吧?他该去的是音乐学院而不是士官学校!”

教官和学生看到他时,大概心里会冒出这么一句嘀咕

想必海德里希自己都对自己这幅文弱模样不满,且不说适应不了训练中繁重的体力活,单是教官“一身细皮嫩肉”的呵斥就让他无法忍受了,他开始拼命锻炼身体。真正的拼命……

“他做任何事情都投入骇人的精力,完全不顾自己的体质和实际能力。”

会被击剑教官如此评价,定是出现过锻炼的过于投入以至于体质承受不住的情形。 惊人的进取精神和绝对完美主义

放在竞技体育上,造就了一位出色的现代五项全能运动员和帝国最杰出的剑手;放在学业上,则成就了一位同时自学三门外语并以优异成绩通过语言考试且无线电专业成绩同样出色的军官;放在玩弄阴谋策划屠杀上,则让罪恶无限度扩大。

在同级中,海德里希并不受欢迎,尽管他工作努力,有才干,而且守纪律。他举止文雅,不喝酒不抽烟,喜欢拉小提琴,是船员眼中的异类,被孤立自然难免,他没有朋友,他的同伴们也觉得他太傲慢,于是海德里希那与高大身材形成强烈反差的尖细声音成了灾难——同事们给他起了个“雄山羊”的绰号,这让年轻的海德里希受到伤害——后来他在事业颠峰也羞于当众讲话,生怕自己的声音向从前那样成为别人嘲笑讽刺的对象。

(或许是看多了关于海德里希声音方面的描写,印象太深刻了,真到了把他讲话的音频弄到手后,一听之下却觉其声音不尖不细也没有女人气,倒是他讲话时确实如同和他接触过的人说的那样:总是很紧张,说话断断续续不连贯。

他讲话啊,一个句子要停好几次才能说完,好象一口气只能支持他说出几个单词似的不停换气)对于他人的嘲笑,海德里希选择的还击方式就是要求自己做到最完美,无论学业、工作、骑马、击剑都要比别人做的更好。这种心态一直到他死也未改变,他的得力助手舒伦堡在回忆录中就对海德里希强迫症一样始终鞭策自己、要向别人证明自己最好的心态表示感叹。

尽管不受同事欢迎,海德里希的聪明努力倒是博得了上司的赏识,还在柏林舰实习时,时任大副的卡纳里斯就很喜欢海德里希。

忘记在哪本书上看到的了,作者说卡纳里斯那时候便很讨厌海德里希,这种说法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两人交恶是后来的事情,在当时卡纳里斯欣赏成绩突出的海德里希,加之自己和妻子都是古典音乐爱好者,而海德里希拉得一手好琴,便经常邀请海德里希参加自己家举办的音乐沙龙。

那时年未及冠的海德里希非常崇拜卡纳里斯,有外国历史学者认为当时海德里希对卡纳里斯有着一种对父亲般的情感。他主修无线电专业好象也是卡纳里斯的建议呢。

后来正是靠着早年建立的良好关系,做了国防军军事情报处长的卡纳里斯与海德里希签订“10诫”,保住军事情报处的独立地位 ,这是后话。

1924年二十岁的海德里希

1926年10月1日,海德里希结束四年半的士官课程,获得海军少尉军衔, 1928年晋升中尉。这段时期海德里希得到上级相当高的评价,后来成为海军中将的克莱坎普(Kleikamp)曾评价道:“他的天赋、学识和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我相信后面的主管军官也会这样认为。”

没人会怀疑海德里希在海军的前程问题,直到1931年他被开除出海军。 年轻的海军中尉,有着卓越的才干和光明的前程,还有一幅好仪表,海德里希成了众多少女爱慕的对象,他本人也好色,于是绯闻不断,但在遇见丽娜?冯?奥斯滕之前他似乎没动过真情。

关于海德里希与丽娜是如何认识的,有一种流传颇广的说法是丽娜在基尔玩时船翻落水,被海德里希救起。我最早看到关于海德里希的书——貌似是《铁血卫队》吧,书里就是这么写的,当时我还信以为真了.不过现在我可以负责地说,这种英雄救美的俗套桥段完全是小说家言胡编乱造!丽娜在战后出版的回忆录,提到两人结识于一场舞会。

主动出击的海德里希无疑是先动心的一方,丽娜呢,觉得这个邀请自己跳舞的年轻军官长得非常英俊,对他很有好感,两人很快发展到谈婚论嫁的阶段。

只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不过这次被花心大萝卜抛弃的旧人来头不小,其父是汉堡造船厂主管,与许多海军将领来往密切,一张诉状递到海军当局。三位海军将领组成了操守法庭审判海德里希,在法庭上海德里希被要求放弃丽娜与前女友结婚,他对这种仗势欺人的态度非常反感,而他的恶劣态度也同样激怒了法庭。 凭良心而不是感情来说一句,法庭上海德里希表现得有够无耻——

什么叫:一个和没认识几天的男人上床,这样的女人不配做海军军官的妻子

冷笑

既然如此,那么一个和没认识几天的女人上床,这样的男人自然也不配做海军军官!被开除也怨不得别人! (不过他自我辩护时说的“人不应该为了一个幻象而结婚的”,倒是颇值得深思。)

1931年四月,海德里希在海军服役九年后被扫地出门(一大笔即将到手的退休金没影了……)

失去了梦想、事业、稳定的收入,多出了档案上永远擦不掉的耻辱污点,毫不夸张的说,他的世界崩塌了,也难怪回到哈雷的海德里希象个孩子一样连哭了好几天。

找工作并不容易,当时的德国失业者数以百万计,为了生活海德里希有段时间不得不去赛艇俱乐部当教练,这个时期唯一让他觉得安慰的,可能就是丽娜不顾父母反对跑到他身边照顾他吧。

海德里希与丽娜的结婚照

他爱丽娜吗?答案是肯定的,否则海德里希不会为了丽娜放弃前女友。那个女孩的背景他心知肚明,抛弃她会付出什么代价他也该想过吧,到上法庭时海德里希已经很清楚事态的严重性了,就算身败名裂被海军开除也不肯放弃丽娜,不是动了真情海德里希不可能如此决绝(所以我对某些书上“丽娜只是嗜色病态的海德里希猎获的猎物之一”的说法,很是反感,如果仅仅是“之一“,他大可不必放弃前女友,有个在海军高层说得上话的岳父总比有个中学校长岳父对他有帮助吧,难道因为描写的对象是被钉在耻辱柱上无法翻身的罪人,就可以不顾事实随意作践?)

但海德里希能算个好丈夫么?

前面提到过他生性好色,这个习性即使婚后也丝毫未改。他的得力助手舒伦堡在回忆录中如此说道:“海德里希唯一的缺点,就是他那种不能自制的性欲要求,在这方面,他几乎毫无抑制与警觉的沉溺于女色之中,那些在处理其他事务时所具有的适度自制力,一到这种场合,就完全消失无存。”

他的嗜色确实达到病态的程度。好了,就这么个为从外交官那里套取情报,开办高级妓馆小猫沙龙,为国家服务同时还不忘娱乐自己的主,情人都得按打数,再怎么只把真情给了夫人也不可能不冷落她。

虽然自己越轨越的不亦乐乎,海德里希对自家后院看得却很严实,他是个嫉妒心极强的丈夫。舒伦堡在回忆录中提到一起“毒酒事件”——有一次丽娜请舒伦堡陪她游览百萝奴湖(海德里希先飞回柏林处理公务了),结果四天后海德里希叫舒伦堡陪他去喝酒,喝着喝着,脸色惨白的海德里希突然对舒伦堡来了一句我知道你和丽娜去玩的事了,你喝的酒里下了毒,想要解药就把事情真相一五一十说出来。

舒伦堡觉得这大概是个玩笑——海德里希精于用一副冷酷面孔开这种可怕玩笑——但小舒还是被吓的够戗,发誓以后不会再出现类似情况。顺便一提,舒伦堡对海德里希讲述游玩情形时,露掉了他和丽娜去咖啡馆喝咖啡,结果当时就被指出,可见海德里希这个盖世太保头子真没白当。

有这样的丈夫,妻子能幸福么?

可还是这个海德里希,在已经成为盖世太保首领身居高位后,与妻子散步时妻子手帕被风吹进池塘,他连外衣都没脱就跳入水中,为妻子把手帕捞上来。

是丽娜改变了海德里希的一生。如果没有丽娜,海德里希会有怎样的人生呢?他会一直留在海军,凭着他的能力在海军也会取得成功,但绝对不会有在党卫军中那般惊人的飞速提升,他或许会在二战中战死,也可能在战争结束后活下来,但即使战死也比成为嗜血的阴谋家强。

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命运

海德里希会走上后来的道路是他自己的选择,很幸运,他选择了最合适自己的工作——对他个人而言;很不幸,他选择了最能发挥他能力的工作——对整个世界而言。

失业的海德里希,生活得相当窘迫,丽娜1929年就加入纳粹,是个狂热的纳粹分子,深信未婚夫只有为纳粹效力才能有未来。刚好海德里希教母的儿子艾伯斯坦因男爵是慕尼黑冲锋队首领,乐意推荐海德里希加入冲锋队,但海德里希觉得冲锋队只不过是暴力流氓集团,印象很不好,想加入更具精英气质的党卫队,冲锋队头头罗姆便把海德里希的申请转给了希姆莱(此时党卫队还隶属于冲锋队,不知长刀之夜被海德里希一手掀翻的罗姆,送命时有没有后悔到肠子打结) 1931年初夏,希姆莱对海德里希进行了面试,他刚接到希特勒的命令准备筹建党卫队情报机构,对于海德里希履历表上无线电官员那一项很感冒。

需要特别指出——希姆莱弄混了无线电官员(Nachrichtenoffizier)和情报官员(Nachrichtendienstoffizier)——也就是说,希姆莱误以为海德里希是自己急需的情报人材。

“我想在党卫军里建立一个情报处,需要一位这方面的专家,给您二十分钟,请在这张纸上写出您如何组合开展情报工作”

这话进入海德里希耳中时,想必他定然楞了一楞,然后反应过来面前的考官把无线电官员与情报官员两个相似的词弄混了。

“先生,我是无线电官员,不是情报官员”

真诚坦白到让机遇从眼前溜走的大实话绝不会从海德里希嘴里吐出来,他只是接过空白纸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考卷,得到考官满分通过的录取通知。会得到如此高的分数,大概与小学校长出身的考官对情报工作一窍不通有关系,然而这张考卷确实值得给出高分,因为这上面上列出来的构思就是后世闻之色变的党卫队保安处的雏形。

歪打正着产生出可怕后果,它导致了党卫队保安处(SD)及屠杀营的诞生,确定了纳粹统治时期党卫军和帝国警察的全部未来路线。海德里希无人可比的冷酷的智与力、野兽般机敏的天性、天赋本能所感到有用的东西都善于运用的才能,在新工作岗位上发挥的淋漓尽致,SD这个机构简直是为他量身订做,西方史学家认为SD在最盛时发展到实质上几乎控制了整个国家的地步。

海德里希的成就充分证明了希姆莱当年录用决定的正确,只是这份正确性究竟是用了多少人的血泪和不幸来证明的呢?恐怕没人能够说得清……

1931年8月10日任分队长;1931年12月31日任中队长;1932年7月19日被正式任命为保安处处长;1932年7月29日晋升为大队长;1933年3月21日被提升为最高指挥官。进入党卫队后海德里希开始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晋升——但刚开始他还是非常艰难的,那时保安处公办地点是租用一个寡妇的旧公寓,案卷放在装雪茄烟的盒子里,连用打字机都要跑出去借,用完后再还回去,丽娜成了打杂的兼任厨娘。

日后坐在豪华宫殿里办公的海德里希,不知是否会回想起当初一个星期吃一次土豆沙拉就算改善生活的日子。

对于重新穿上制服的海德里希来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一项在种族主义和国家范围内的军人任务,这时他刚好27岁。海德里希的组织天才显现在新工作上,靠着巨大的干劲、用不完的精力、夜以继日艰苦工作的意志,他热情地在国内组织情报网络,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此人在最忙的时候让秘书们轮班工作,累倒过一大批副官,GTZ,在他手下工作一定是被压榨到骨头渣子都不剩) 半残废希姆莱虽然相貌猥琐,却信奉血统论,对部下外形要求严格,他过分注重外貌的募员标准没少让实用主义者海德里希抱怨,认为这让党卫队充斥了金发碧眼的笨蛋。

话虽如此,海德里希本人就是希姆莱变态标准的受益者,他的容貌体格是希姆莱珍视的北欧人种的理想模特,第一印象自然很好,并在他决定录用海德里希时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虽然这良好的第一印象没能保持长久……

若说希姆莱曾对海德里希有过好感,那么随着海德里希权势不断扩大,以及随之增辐的控制力、压迫力,最初的好感早已消失殆尽。到了后期,光从舒伦堡接到海德里希被暗杀的电报,想到幕后主使脑海里立刻出现希姆莱就可看出两人关系恶化到什么程度。

党卫军全国领袖阁下和其副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希姆莱优柔寡断,学究气重,有妄想狂倾向;海德里希冷酷强硬,属于决断力、行动力都非常强的实干家——两人刚好互补,每次碰上重大事件,希姆莱犹豫不决或想要退却时,海德里希就会顶上去推着他前进。

不是小看希姆莱,他的才能、政治眼光以及玩弄权谋的手段,都远不及海德里希,希姆莱做的事,几乎没有哪一样不经海德里希过问,戈林就说过“希姆莱的大脑叫海德里希”。

且看看从希特勒上台执政,希姆莱被排除在政治中心之外只得到区区巴伐利亚州警察总监职位的1933年,到希姆莱成为德国警察总监、拥有部长衔、地位与国防军军种总司令地位相等的1936年为止,短短3年间党卫军的发展以及海德里希在其中起的作用吧!

1933年,希姆莱任命海德里希为慕尼黑刑事警察6处政治部头目,海德里希对管辖范围内的政治警察系统进行大换血,将一大批精英人才网罗到麾下,用他们配备自己的部门,最大限度地摆脱了巴伐利亚当局的控制。他的保安处两年来收集的档案资料派上了用场,反对派人士被大肆抓捕,巴伐利亚各地的监狱因此人满为患,巴伐利亚州内务部长瓦格纳和司法部长弗兰克征用慕尼黑北郊的一个废弃电站,建立了达豪集中营,这便是臭名昭著的纳粹集中营系统的起源。

海德里希1933年的照片

1933年底,在内务部长弗里克干预下,希姆莱与海德里希接管了普鲁士之外其他各州的政治警察系统,与戈林亲自创建的国家秘密警察既盖世太保(国家秘密警察德文全称:Geheime Staats Polizei,简称盖世太保:Gestapo)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希姆莱对盖世太保的控制权窥视已久,苦于戈林不肯放手,机会出现在1933年12月,海德里希的保安处得到布尔什维克分子要刺杀戈林的情报,盖世太保对此却一无所知。

尽管无法证实情报是否属实,希姆莱还是指挥党卫军在慕尼黑采取了搜捕行动,并借此向希特勒进言要求把刑事警察、政治警察和秘密警察都控制在党卫军手中(根据舒伦堡“海德里希在高级领袖之间小心周旋,经常向希姆莱提供若干独具卓见的建议”的证言,不禁怀疑这次进言是否也出于海德里希的建议)在希特勒的压力下,戈林把普鲁士内政部和他的政治警察包括盖世太保都移交给希姆莱,海德里希终于钻进政治中心柏林,他的新总部设在威廉大街103号“党卫军保安处总部大楼”

1934年4月20日,赫尔曼?戈林将盖世太保的领导权交给海因里希?希姆莱,4月22日,希姆莱正式出任国家秘密警察总监,他任命海德里希为盖世太保负责人。起先柏林政界对这个毫无从政经验也没受过专业警务训练的年轻人能否胜任抱着怀疑态度,很快,怀疑的目光就变成难以置信——经过一翻大刀阔斧的清洗改组,海德里希迅速控制并彻底改变了盖世太保,他以令人惊讶的手腕把持了帝国警察的精华,将之管理的井井有条,获得下属的普遍敬畏。

还在慕尼黑时,海德里希的工作效率就博得了希特勒的欢心,他控制全国政治警察后,希特勒表示出全力支持

“我禁止党内各机关或各分支机构对盖世太保的工作提出质疑。党内的一切政治事件,情报部分提供的各种报告,都必须立即同胞盖世太保,过去如此,现在如此。”

“我尤其强调,一切阴谋背叛国家的企图,一经发现,必须通报国家秘密警察。其他人不得自行搜查,审讯,不管是什么性质的案件。”

对于希特勒厚爱,海德里希两个月后就做出回报——清洗冲锋队。 1934年夏,冲锋队与国防军之间关系持续恶化,冲锋队首领们叫嚣着“第二次革命”,罗姆竟公开指责希特勒背叛革命,罗姆长期的傲慢狂妄使得右派分子向总统提出一个敏感问题:如果作为总理的希特勒没有能力控制他自己的支持者,那他怎么合适统治一个国家?

戈林与党卫军联合一致对付罗姆,党卫军保安处与盖世太保投入巨大热情进行调查工作,任何指控罗姆的情报,一句话、一个词,不管是捕风捉影还是含沙射影,都要被收录和存档。很快的,海德里希意识到只有“阴谋发动大规模政变”这一罪名,才能让希特勒下定决心了结他唯一用“你”来称呼的好友。

事情接下来的发展不必多说,1934年6月30日的长刀之夜以及随后一个星期的血腥屠杀彻底埋葬了冲锋队高层,人数超过常备军15倍的冲锋队队员则在第二年全国征兵时被国防军吸收,海德里希和希姆莱、戈林一起参与制定清洗名单,他包办了官僚部分,并在屠杀结束后得到党卫军司令的晋升。

海德里希抓住时机加强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他的保安处吞并了外交部“内部情报处”成为纳粹党唯一的情报机构,在他手下,保安处负责收集情报,盖世太保负责根据情报采取行动。

1935年5月,普鲁士法庭判决盖世太保免受司法调查,法院将不接受关于秘密警察“保护性拘留”的上诉,次年这个判决成为法律。

1936年2月10日,作为普鲁士政府首脑,戈林签署了盖世太保“基本法“,规定盖世太保的职责是在全国范围内调查所有敌对势力。

1936年6月9日,海德里希代表希姆莱向内务部长弗里克要求全部权力:希姆莱必须拥有部长衔,同国防军军种司令地位相等,授予“党卫军全国领袖兼警察总监”称号,成为警察机器唯一司令,仅仅隶属“内务部长一人领导”(当然只是句空话)。弗里克无法接受如此苛刻的要求,请求希特勒决断,希特勒站在了希姆莱这边。这一年6月17日颁布的 “帝国元首关于任命德国警察总监的命令”让希姆莱正式成为全国警察最高统帅。

海德里希敏锐的政治眼光让他了解到纳粹夺权以后,党组织和冲锋队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应该功成身退。“现在主要任务是巩固权力,而不是继续无休止的革命。” 冲锋队尾大不掉最后招致覆灭的命运证实了海德里希的看法。

早在1933年, 他便为党卫队勾画了未来的蓝图,那就是变成一支警察力量担当保卫纳粹政权的责任。这张蓝图3年后实现了。 好了,从上面的史实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希姆莱就没有党卫军,没有海德里希就没有希姆莱和党卫军后来的发展。

拿着SS配剑的海德里希

精明强干又野心勃勃的下属,不可能不让上司忌惮,海德里希在符合上面两个条件的同时还很不幸地拥有才子通病——持才傲物——不过他吸取了被海军开除的教训,面子活做得到位,表面上对希姆莱必恭必敬百依百顺,言必称“全国领袖先生”,希姆莱提出的愿望他都可以找出方法来满足,得到希姆莱的信任倚重,躲在希姆莱后面推动希姆莱向自己预想的目标前进,藏在暗处小心翼翼编织着自己的权力之网。

总觉得希姆莱对于海德里希的危险性并非毫无察觉,从达豪集中营成立起,他便拒绝海德里希插手集中营,这说明他绝不是完全放手任凭海德里希总揽党卫军事务。

可希姆莱离不开海德里希,他需要海德里希的才能,海德里希需要他在纳粹的威望,两人都清楚自己的命运与党卫军这条线紧密相联,刚开始时,在扩展党卫军势力的共同目标下,他们也算对理想搭档,海德里希的势力随党卫军势力不断扩展,在希姆莱还沉浸于自己妄想中的理想帝国时,海德里希把党卫军所有精英都收编了,等到希姆莱发现自己控制不了副手反倒落进副手的控制时……已经晚了,党卫军运作已经离不开海德里希,希特勒也必须依靠海德里希去执行所有疯狂的计划。

所以海德里希死后,希姆莱提名毫无主见容易驾御的卡尔顿布鲁纳做海德里希继承人,想来全国领袖先生是吃够了主弱臣强的苦头。

“一个人必须尽可能多地了解别人”

这是海德里希的信条,他想要了解的,不仅是纳粹成员的详细情况,还有敌人的一切——包括势力、弱点、爱好、习惯和丑闻,在这种观念下他把保安处发展成不则手段达到目的的内部谍报组织。1936年海德里希成为安全警察总监,主持秘密警察(盖世太保)和刑事警察,他开始建设自己的警察帝国。

1934年12月20日颁布的《阴险法》给了海德里希把德国变成秘密警察帝国的法律依据。根据该法律规定,可以惩罚“公开发表对纳粹党领导人的仇恨或造成卑鄙想法的言论”的人,“它们会损害对政治领导人的信任”。这就为诽谤彻底打开了大门。

一股卑鄙的浪潮涌过全国。这一洪灾的痕迹以国家和州档案馆里的数千档案的形式幸存了下来。盖世太保可以使用警告、保护性拘留和送集中营关押等三种合法措施,暗地里还搞绑架和暗杀,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恐怖神话深深扎根在德国人脑海里,不信任和害怕的气氛笼罩着全国。

最严重的情况下被揭发的受害者不是被关进监狱,而是被作为“民族祸害”关进集中营或落到刽子手的铡刀下。在纳粹宣传机构的教育下,绝大多数德国民众还是平静地接受了盖世太保的恐怖手段。

随着纳粹敌对势力在国内被海德里希迫得无法容身纷纷转移到国外,海德里希的目光也随之转到国防军情报局的地盘。1936年“图哈切夫斯基事件”就是海德里希插手谍报最著名的范例,他一手策划的这起事件导致斯大林大规模清洗红军领导层。

1937年6月12日,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和其他一批红军高级将领被判“勾结敌对势力”的叛国罪,遭到枪决。持续两年的肃反运动中,3万5千名苏军军官被处决或流放,占当时红军军官团的一半以上。

1939年9月,海德里希又亲自导演了“希姆莱行动”,希特勒以此向波兰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拉开序幕。同年保安处还策划了欧洲谍报史上最叹为观止的一次行动,在中立国荷兰绑架了两名英国特工,并以他们的口供破获隐藏在德国军情局多年的英国资深间谍图麦尔。

在对付立场不一致的国防军首脑上面,海德里希也没闲着,1938年让国防部长伯洛姆堡元帅、陆军总司令弗立契先后下台的一系列丑闻就是由盖世太保(或者说海德里希……)一手炮制出来。

1939年,希特勒签署政令成立帝国中央安全局(RSHA),海德里希正式将秘密国家警察(盖世太保)、刑事警察和纳粹党的保安处合并成一个中央机构,至此,他梦想中的警察帝国终于建成。

舒伦堡提到海德里希,感叹道这个人乃是整个纳粹政权幕后的核心枢轴,他的权力,远高于所有一切政治界同僚,并且控制他们就象控制安全局广大情报机关一样。

海德里希对待高级领袖与对待自己的同僚与部下一样,用的是“分化与控制”原则,他是利用甲方打击乙方的幕后策动者,提供给敌对的一方打击对方必须的资料;相对的,他又获得更多足以打击另一方的情报。

纳粹高层对海德里希不满的人想来也是有的,但在海德里希活着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拿他怎么样,海德里希在私生活上的爱好是勾引女人,在工作上的爱好则是搜集罪证,纳粹高层官员中,没有一个有污点的人能够逃过他的眼睛, 海德里希甚至为希特勒及其追随者们建立了档案。

他特别感兴趣的是希特勒的不明出身、希姆莱亲戚中的犹太线索、戈培尔的风流韵事、戈林的放荡不羁和腐败倾向。海德里希利用这些情报与他人的弱点,从最高级到最低层,彻底控制这些人,使之依附于自己的权力之下;从而他便能隐身幕后,对这个充满私人利害冲突与仇恨阴谋错综复杂的环境,有效掌握与操纵着势力的均衡。

这位国家安全局局长,掌握着帝国最黑暗的一面。但我想指出的是,纳粹德国最黑暗的一面并非由海德里希造成,舒伦堡在说出海德里希是整个纳粹政权幕后的核心枢轴之后,又加上这么一句:“虽然他的手段高强,但事实上,他不过是第三帝国的一个傀儡而已。”

不是因为海德里希的个人愿望,才使得纳粹德国变成一个秘密警察帝国,而是动荡的时局独裁政权的需要,无论苏联的契卡还是美国麦卡锡主义,无不如此。同样的,是海德里希在万塞会议上制订了犹太人最终解决方案,但是不是没有海德里希这个人存在,犹太人就会有完全不同的命运了呢?人们把海德里希看做大屠杀建筑师,可是若没有建筑需求,何来建筑师这个行业?我不是在为他辩护,他犯下的罪即使上一万遍绞刑架都不为过,但在最终解决方案上,他是策划者执行者,却绝对不是策划执行与否的决定者。

他所获得的巨大权力,不过是顺应推动了当时的德国时局,巩固加强希特勒的统治,而后从中分享了权力

权力?

那是海德里希唯一对之忠诚的东西。他的部下中,缪勒认为他完全是为了个人利益追逐权力,其他人则认为他有的不是个人野心,而是对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呵,到底那个答案是正确的呢?恐怕只有海德里希自己才清楚吧!

综观海德里希的政治生涯,最让人叹息的就是他的“铁石心肠”,没有丝毫感情可讲。罗姆是海德里希长子克劳斯的教父,两人私交不错,到了清洗冲锋队置罗姆于死地时,海德里希的积极和决绝令人惊讶;卡纳里斯海军上将是他少年时代当作父亲一样敬爱的对象,来到柏林又成为邻居,交往密切,两人各自主持军情局和盖世太保时达成一系列协议既10诫划分彼此责任范围,但关系到打击敌人,海德里希从没顾及10诫划定的区域过。

不知道看过多少人在描述海德里希时用到肉食动物的封闭世界观,我很想探究一下他这种世界观到底从何而来?

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是罪犯,没有谁一落地就学会阴谋就嗜好鲜血,莱因哈特·海德里希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