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补贴后售价 向AI汽车进化 小鹏G3首发/补贴前售价20万元起

2018-08-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造车创业"雷区",何小鹏又向前跨了一步.4月23日上午,小鹏G3在北京完成国内首发;作为小鹏首款搭载全场景自动泊车功能的车型,小鹏G3已完成1.0版本汽车产品基础功能的迭代升级,开始向AI汽车进化,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小鹏汽车产品在自动驾驶和智能互联领域的差异化优势.小鹏汽车补贴后售价 向AI汽车进化 小鹏G3首发/补贴前售价20万元起发布会现场,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宣布G3的价格区间在20万-28万,将于4月26日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首日启动预定,并在年底前完成交付.企业&q

在造车创业“雷区”,何小鹏又向前跨了一步。

4月23日上午,小鹏G3在北京完成国内首发;作为小鹏首款搭载全场景自动泊车功能的车型,小鹏G3已完成1.0版本汽车产品基础功能的迭代升级,开始向AI汽车进化,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小鹏汽车产品在自动驾驶和智能互联领域的差异化优势。

小鹏汽车补贴后售价 向AI汽车进化 小鹏G3首发/补贴前售价20万元起

发布会现场,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宣布G3的价格区间在20万-28万,将于4月26日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首日启动预定,并在年底前完成交付。

企业“从0到1”

“现在小鹏汽车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征战品质之路,一定要脚踏实地,”在G3迭代更新的过程中,何小鹏决定让企业发展的步伐“慢下来”。在他看来,制造只是小鹏汽车的“初步问题”,在产品大规模交付用户后,销售、充电、维修等都需要去考虑如何提供优秀用户体验,“目前小鹏汽车还处于从0到1的阶段”。

▲小鹏汽车董事长 何小鹏

“今年年底,小鹏汽车团队将拓展至约3000人的规模,其中有2000人是属于研发团队;明年,我们的目标是5500人,甚至更多,保证有3000人是在研发领域。”何小鹏介绍:“在这3000人里,可能60%在整车研发,有30%-40%之间在自动驾驶跟互联网研发。”而在营销渠道方面,小鹏汽车未来要在全国要开40多个销售公司。

何小鹏认为,企业实现从0到1的跨越,需要完成三个基本任务:第一,团队规模达到5000人,在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团队,具备各种资质、拥有数款车型。第二,年产销规模达到10万台以上。第三,保证规模化生产品质过硬。

接下来,小鹏汽车将进一步完善布局。

在充电网络方面,小鹏汽车将在今年建成超过150个超级充电站。“全部是超级充电站,而且都分部城市里,每一个充电站充电速度都足够快。充电站会把车载系统、手机APP链接,并集成所有社会第三方充电站。”

在生产制造方面,2018年底郑州小鹏海马智能制造基地将正式投产,2019年底,肇庆智能制造基地也将进入正式生产阶段。“G3车型将由小鹏汽车与郑州海马在二厂合作生产,未来还将一起投资建设第三工厂,该工厂完全按照电动汽车生产进行设计,现在进入了调试阶段。”

产品从1.0到2.0

今年年底,小鹏G3就将开始交付用户,“产能已不是问题”。汽车头条App了解到,在此期间,新车还将继续迭代升级。何小鹏介绍,目前小鹏G3相比1.0版本产品已有四大方面的升级。

第一,设计升级。整个车的颜值包括前脸、后尾、内饰等都进行了非常大升级。小鹏汽车认为,设计应注重年轻女性用户的“颜值导向”,同时也注重男性年轻用户的驾驶乐趣导向。

第二,续航里程升级。发布会上,何小鹏并没有透露新车的具体续航里程,但他强调,G3的续航将于1.0产品完全不一样,“它的续航里程一定处于市场主流水平”。更重要的是,何小鹏计划通过充电桩的布局来为小鹏汽车用户带来不一样的续航体验。

第三,整车工艺升级。“从整车设计工艺到制造工艺,小鹏汽车都通过大量的海外员工来帮助工艺流程的优化,实现生产工艺的品质提升。”何小鹏介绍,为保证品质的不断优化,小鹏汽车内部50%的员工自己开电动车,对产品有着切身体会,整车品质是小鹏现在的核心点。

第四,供应链升级。目前,小鹏G3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包括博世、英伟达、法雷奥和米其林等等。“我们将与中国最一流的供应商合作,将来的第二款车、第三款车也在思考软件和硬件的集成升级,保证用户的极致体验。”

一系列升级之后,小鹏G3已经实现2.5代自动驾驶、全场景自动泊车、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手机App远程遥控灯功能。可以预见,小鹏G3以及更多的小鹏产品将继续发力自动驾驶。

发布会现场,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谷俊丽也表示:“小鹏汽车的目标是大规模量产具备六维感知能力的高智能互联网汽车(AI Car),使得车辆能够具备自我感知、物体感知、高精定位、预测未来、交互和事件及决策推理能力,提高自动驾驶在中国驾驶场景的安全和创新。”

“未来,小鹏汽车将成为面向互联网年轻人,以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为核心差异,打造高颜值、高品质、高续航、高性价比的高智能互联网汽车的企业,”新车发布会上,何小鹏笃定说道:“造车必定是一场慢跑,新造车企业若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一定是基于长期的差异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