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人百度云 《山河故人》票房预测2000万 中国文艺片固定观众就50万?
“一起拍电影”总结了一个文艺片的小规律:“优秀国产文艺片一般卖到1500万左右”。
例如之前《十二公民》(1392万)、《推拿》(1311万)、《闯入者》(1003万)。所以正常情况下《山河故人》也是1500万这个体量,但是由于本片是猫眼做的联合发行,应该有一定的网络票补和营销加分,所以会在1500万的基础量上,再加一些分。
任何一个类型电影都有其一个大致的票房体量,这个票房体量都是由影片和市场在长期的博弈中而形成的一个均衡的数字。如果按每张票平均30元,如果文艺片一般卖到1500万,则可以得出全国固定进电影院看文艺片的观众有50万。这50万应该是真正的核心的文艺片观众,如果想卖到这个50万以外泛文艺片或伪文艺片观众,以及路人观众,则需要在营销和内容上动一些脑筋了。
最常见的是用一线明星主演的文艺片,如果文艺片故事过关,则能突破1亿的票房体量。例如《亲爱的》(3.44亿)、《失孤》(2.16亿)、《二次曝光》(1.07亿)都有一线明星参演。
一部文艺片找大明星演毕竟只是特例。那么,在中小成本投资且没有大明星的情况下,能否通过营销等手段卖到超过这1500万的票房体量?例如卖到3000万,或者5000万,甚至1个亿?
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低成本文艺片该如何运作吧!这个比起商业大片,可能更令有点理想有点追求的电影人感兴趣。
20年过去了,中国电影营销的水平,还比不上一个脑白金
中国电影尽管商业化道路已经有20多年,但是说到营销,最需要学习的,恰恰是很多电影人都瞧不起的“脑白金”广告。所以如果《山河故人》还来得及的话,建议赶紧学习一下脑白金的营销吧!
脑白金都是是老人在用,但老年人自己不买,其商业模式是年轻人购买,然后送给父母、领导等老人,主打“送礼经济”。也就是其广告语:“送礼就送脑白金”!
文艺电影也有这个属性。喜欢看文艺片的潜在观众其实并不少,要远远超过经常进电影院的50万人。但是这大多数都是中老年高知人群,这个年龄的群体本身就不进电影院了。如今主流的观众已经变成了90后年轻人,所以,《山河故人》如果想卖到2000万以上,就需要把平时不进电影院的那个广大潜在观众群体拉进电影院。
那么如何拉进来呢?
靠他们自己买票很难。所以就要靠“送礼经济”了!
那么,看电影这个市场真的存在“送礼经济”吗?
有的。
例如之前的《狼图腾》和《智取威虎山》,以及最近《九层妖塔》,都有这个老年观众的市场属性。后期相当一部分票房贡献是子女买票带父母去看的。所以这几部电影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合家欢”,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带小孩去看的动画片的“合家欢”。
所以,对于《山河故人》这样的文艺片,需要撬动“送礼经济”,让年轻观众买票去送给朋友,师长,或者文艺女青年。每个年轻人身边都有需要尊敬的人,或者需要讨好的人。要用一套机制,低成本、便利地把这种“送礼经济”撬动起来。
例如滴滴打车券等产品就经常在朋友圈或微信群转发,文艺电影也可以用这种朋友圈转发送票活动,礼券,或者把一些文艺气质的品牌拉入进来赞助礼券,又或者做一些类似“加油卡”等众筹类小游戏,大家一起来实现这个“送礼经济”的营销。
文艺片营销除了“送礼经济”,还有“炫耀经济”
星巴克咖啡在中国主打“轻奢”,并把这种文化做到了极致,形成了一种“小资生活”的“炫耀经济”的体验。所以星巴克把杯子设计的很漂亮,也很有辨识度。以供消费者拿着杯子走在街上低调炫耀,以及拍照并转发朋友圈。
各种奢侈品包包、服装、豪车都是这个消费心理。还有各种慈善晚会也是,人家都做了捐了那么多钱,给人家一种合情合理的情景低调炫耀一下也是应该的吧?这是人性,我们做电影也不要违背人性。所以按照这个思路,看文艺片能不能也成为一种“炫耀经济”呢?
要知道,看文艺片的基本上都是成熟有修养的人士,这些人的特征是有钱没时间。所以他们花了小半天的时间,看了一场味同嚼蜡、枯燥难懂的文艺电影,只能哑巴吃黄连,看完后却不能炫耀一番来补偿自己受的折磨,这简直失去了看文艺片的动机。这个道理就跟朋友圈晒美食、晒旅游、晒活动一样,来了这么高大上的地方,吃了这么贵的食物,却不能发朋友圈,简直白吃了。不仅是吃给自己,也吃给朋友圈看。
那么,看了一场文艺片电影该如何炫耀?
很简单。票根,纪念品,或者T恤,以及衍生产品,都可以炫耀。
文艺片由于受众有限,建议票价要提高。比一般看电影要“轻奢”。道理很简单,你把票价定价100块以上,就会有人在朋友圈“抱怨”票价贵!
并且对于电影院来说,文艺片也最应该多排VIP厅场次, 这对VIP或情侣厅的一种营销。一般VIP都是100多一张票,就跟有些人坐飞机、高铁只坐商务舱一样,尤其是美女们愿意多多炫耀,不仅炫耀了贵,还炫耀了有品位。所以VIP影厅应该像商务舱一样提供一些普通舱没有的服务和东东,让观众不仅仅是自己享受,还可以发朋友圈炫耀一下。
例如,票根可以设计的专门些,或者徽章或不干胶圆贴贴在胸前,让观众看完电影后还忘了摘下来,被朋友问到:这个是啥?观众回答:哦,忘了揭了,我刚看了一部很贵的文艺片。他是不是很开心?
再次声明:这是人性。不要用“虚荣”等指责来批判人性,否则你就与广大买票的上帝为敌。
长期以来,正是因为“文艺片炫耀经济”很难像背个LV包一样标准化,所以这也是导致文艺电影不能像奢侈品一样成为烂大街商品的原因。文艺片要想卖的好,不是低价促销,而是要提高售价,增加送礼和炫耀属性。
去拍给90后观众看的文艺片吧!
除了送礼经济和炫耀经济这两个营销层面可以帮助文艺片卖得更多票房外,最关键还是影片内容。其实最核心的问题是要给90后看的文艺片,而不是传统思维上给60后、70后看的文艺片。
而现在中国一流的文艺片导演都是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为主,他们生产的还是给50后、60后、70后看的传统文艺片,但这些群体早已经不进电影院了。所以不要抱怨中国观众素质不高,而是你根本给90后观众去生产他们口味的文艺片。并且,你对这个群体一无所知,也不屑去了解。所以票房卖的低是必然的。
所以如果尊重年轻人,可以用产品经理思维来做文艺片,如果有也有些才华,保证你名利双收。
而下一代文艺片大导演,一定是从新导演中产生,并且是生产给90后主流观众看的文艺片。到那时,文艺片将成为电影市场一个主流的大类型,而中小成本文艺片票房过亿也将是一个常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